初春,寒風料峭,衰草千里。舉目望去,賀蘭山在繚繞的云霧之中若隱若現(xiàn)。青墨色的山脊隱約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似一匹奔騰的野馬。
但當投入到賀蘭山那寬厚、博大的胸懷時,她那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便會深深地感染每一個人,縱然你學富五車、見識廣博,但在她的面前,你會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每一句想表達自己感情的話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在這里,你所能做到的只是承受她那厚重的文化氣韻對你靈魂的沖擊!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边@首豪氣沖天的《滿江紅》便是一代民族英雄岳飛血戰(zhàn)三關(guān)口而作。古老的烽燧雖不再有粗獷的狼煙升起,但它默默地見證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那殘垣斷壁就是它最深情的訴說。但讓無數(shù)人所遺憾的是岳飛最終被秦檜所害,沒有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便含恨而去。悲哉!壯哉!
三關(guān)口是古代商旅咽喉之道,邊塞要鎮(zhèn),兵家必奪之地,承載了太多的血淚,有訴不完的憂傷故事。而拜寺口,自古作為寧夏境內(nèi)的避暑圣地,也有著令人心酸的故事。
據(jù)史料記載,位于賀蘭山一帶的黨項族在其首領(lǐng)李元昊的勵精圖治下,逐漸強大起來,組建起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軍隊。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建立起“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的強大封建帝國。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稱帝,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國號大夏。建國后,西夏皇族便在賀蘭山拜寺口一帶大興土木,建造避暑行宮。在這里建有西夏國皇家寺廟,層層疊疊的廟宇,繚繞的香火,川流不息的香客,一派繁盛的景象。
但這種繁盛的場面只延續(xù)了190年便結(jié)束了。隨著北方蒙古族日益強大,古西夏國便不斷遭到蒙古鐵騎的襲擾。公元1205年,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率領(lǐng)強大的蒙古鐵騎拉開了征服古西夏國戰(zhàn)爭的序幕。但讓成吉思汗吃驚的是,一直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卻在西夏國軍隊前連連受挫,在歷次與西夏國軍隊的殘酷戰(zhàn)爭中,蒙古鐵騎傷亡慘重。直到公元1227年,蒙古鐵騎在付出極大的代價后,才攻破了西夏國都興慶府。破城之日,城中軍民遭到血腥屠殺,“免者百無一二”。皇宮也遭到劫掠和焚毀,大量的文獻遭到滅頂之災,從此這個古老的國家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如同掩埋在大漠之中的樓蘭古國。而拜寺口中的兩座佛塔卻幸免于戰(zhàn)火,至今巋然聳立在山口之上。
在拜寺口內(nèi),到處都是凌亂的瓦片、殘磚、斷壁,一派荒蕪凄楚之感,使人只覺悲從心來。面對這兩座融合了伊斯蘭教、佛教、道教風格為一體的佛塔,我們除了對古人精湛的建筑工藝嘆息外,最讓人痛心的還是殘酷的戰(zhàn)爭,它毀滅了眾多古老的文明。然而博大的賀蘭山還是默默接受了眼前的這一切,只留下這些殘垣斷壁讓后人慢慢思考。
帶血的故事往往是凄楚的,但賀蘭山也有這自己浪漫的故事,她并不總是面對著刀光劍影、滾滾狼煙。在民間有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古賀蘭國,有個心地善良、美麗的公主坦依·賀蘭,她愛上了身份卑微的武士阿拿,不顧王室反對,毅然與武士結(jié)婚。后來阿拿戰(zhàn)死沙場,坦依公主很傷心,抱著自己的丈夫痛哭,她那晶瑩的眼淚便化作清秀瑩潤的石頭———賀蘭石。后來在愛情的感召下,阿拿起死回生,他們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為了紀念坦依和阿拿偉大的愛情,人們便將賀蘭石稱為愛情石和幸福石,并把它作為愛情的信物和幸運的象征。人們也認為賀蘭石是有靈性的,它不但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還可以給自己帶來吉祥。因此賀蘭石還有個別名叫吉祥石。
樂山者仁,樂水者智,樂石者壽。由于賀蘭石質(zhì)地細膩、古雅瑩潤、紫綠相間、滑膩如肌,又因為它所蘊含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因此博得了許多古今賞石者的厚愛。早在清乾隆年間就開始對賀蘭石大規(guī)模地開采了,用賀蘭石所雕刻的筆硯在我國早就享有極高的聲譽。從這個層面來說,賀蘭山所蘊含的石文化是我國其他的名山無法比擬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賀蘭山,就是以她獨特的文化韻味而馳名天下,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