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6版)
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清華學子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去,用科技和知識的力量為貧困地區(qū)帶來切實的幫助。校黨委書記陳旭在2015年社會實踐年會上表示,學生社會實踐在策劃組織、校內外支持、與學生社團協(xié)同合作等方面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工作,未來將進一步發(fā)揮多品牌、多種類的綜合優(yōu)勢,通過“六類課堂”落實“三位一體”育人要求,力爭取得更加豐碩的實踐成果。
緊扣熱點 所思所想與祖國發(fā)展同頻共振
8月初,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烏茲別克斯坦,另一支清華暑期實踐團隊———“大篷車課堂”考察調研支隊踏上了獨特的遠征之旅。
一路上,遠征隊隊員如同唐朝高仙芝將軍遠征中亞的孤軍,西出陽關,跨過白)皚皚的昆侖山,行走在西域和中亞大漠里。白天,他們在風沙里采訪、觀察、記錄,夜里則伏案燭光下,進行研討、上課與寫作。
在為期兩周的時間里,這支由來自不同院系的21名學生組成的實踐支隊,在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的帶領下,沿途對塔什干、烏爾根齊、希瓦、布哈拉、鐵爾梅茲、撒馬爾罕、安集延、浩罕八座絲綢之路古城進行了實地考察。小小的流動課堂上,隊員們以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為背景,開展了眾多課題研討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大腦和雙腳,切身實地對亞洲邊地上人們的真實生活進行探尋和解構。
今年暑期,像“大篷車課堂”這樣以時代主題為背景進行社會實踐的支隊并不少見。暑假里,經(jīng)管學院組織學生遠赴廣西憑祥,對跨境貿易及國內重點“一帶一路”地區(qū)相關政策展開調研;社科學院將愛心帶到了斯里蘭卡,為海嘯孤兒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援助;重走西南聯(lián)大路的兩隊同學,則沿著先輩足跡,前往長沙、昆明,拜先賢、訪故地,親身感受抗戰(zhàn)時期師生們“剛毅堅卓”的精神內核,用心體會西南聯(lián)大傳承下來的流風余韻……“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基層治理”正在成為當下清華學子社會實踐的關鍵詞與主題詞,這與學校的精心規(guī)劃和細致引導也是密不可分的。“大學生是青年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的所思所想應當與祖國發(fā)展緊密結合。我們希望通過社會實踐,讓更多學生深入到相關國家和地區(qū)中去,與那里的群眾面對面交流,通過不斷思考形成對社會發(fā)展獨立的認知和判斷,為未來更好地服務社會作好思想上、行動上的準備?!毙F委副書記賈曦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記老兵故事,系兩岸深情”臺眷村大陸老兵探訪支隊決定跨越海峽,尋找昔日參與過抗戰(zhàn)的老兵們,重溫那段值得銘記的珍貴歷史。
“實踐中,我們走訪了近十位抗戰(zhàn)老兵,在同老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仿佛能夠看到那段疾苦貧寒的軍旅生活,看到戰(zhàn)火中英勇無畏的崢嶸姿態(tài),看到長者們晚年對故土的深深思念。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我們也會努力將這份感動傳遞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這也是對兩岸情的一種延續(xù)?!标爢T們在實踐總結中誠摯地寫下這些話。
深入基層 找尋胸懷天下的精神力量
“術業(yè)有專攻”一向是我校研究生實踐的一大亮點,多年來,已經(jīng)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博士生社會實踐為必修環(huán)節(jié)、以就業(yè)實踐為職業(yè)生涯指引、以博士生實踐服務團為服務品牌、以短期掛職為公共管理見習載體的四位一體社會實踐體系,在人才培養(yǎng)、就業(yè)引導、服務社會、促進校地共贏等方面收效甚佳。
今年夏天,金融學院14名2014級研究生前往福建寧德,進行了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實踐期間,支隊走訪足跡遍布村鎮(zhèn)、企業(yè)、金融監(jiān)管機構等多處地方,搜集、查閱資料10余萬字,完成了4篇共計6萬余字的調研報告,為農村金融改革建言獻策,得到了當?shù)卣母叨仍u價。
而基層之行也讓隊員們感觸頗多?!斑@次實踐,讓我對基層工作實際情況和困難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也有了較為清晰的思路。實踐中我們了解到很多清華校友在寧德扎根默默奉獻,這對大家的觸動很大,可以說這次實踐也是一次升華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心靈之旅?!敝ш犻L李沖說。
同樣,在江蘇淮安、廣西玉林、四川巴中……清華的博士生們用他們過硬的學術修養(yǎng)與高度責任感,為當?shù)亟ㄔO出謀劃策。建筑學院博士生吳崇山根據(jù)淮安南北文化交融的特點,完成了南北建筑風格的融合點研究。在實踐過程中,他深入古城大街小巷,走訪當?shù)卦S多位文化名人,查閱大量文獻和基礎資料,完成了5萬字的專業(yè)論文,受到實踐單位的廣泛好評。經(jīng)管學院博士生李紀琛通過對玉林農改的邏輯和細節(jié)分析,用大量數(shù)據(jù)詳細剖析了當下農村存在的諸多問題。工程物理系博士生楊洪愷則在實踐單位與技術人員一同創(chuàng)新,研究并開發(fā)了檢測空氣中臭氧含量的新型設備……“研究生實踐工作的目標之一就是鼓勵同學們走入社會向現(xiàn)實學習,從細微之處了解當今中國的城市、鄉(xiāng)村,掌握基本國情。在實踐中,同學們應該積極學習和體會研究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有效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同時將自己掌握的科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做社會積極的建設者。”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表示。
廣泛、深入地組織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是清華學生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近年來,我校學生社會實踐按照學校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將實踐與思想教育、黨建和集體建設、教學計劃、服務社會、事業(yè)選擇和職業(yè)規(guī)劃相結合,不斷完善培訓、支持、管理和總結體系,2015年累計組織12場大型培訓、8場論壇、19場夢想沙龍,建立和維護基地118個、匹配基地導師148人次,支持“實踐夢想計劃”88項。社會實踐在契合時代背景與學生需求的同時,正在不斷地向實現(xiàn)“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育人目標大步邁進。
在過去的2015年暑期,清華學子把足跡留在了祖國的萬水千山,用知識和技術回饋廣褒的土地,但是由此帶來的思考并沒有停止,他們的行動也仍在繼續(xù)……
(學生記者紀彥康對本文亦有貢獻)
圖片設計/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