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時代 凡有血氣 皆有爭心———讀《大秦帝國》有感
在很多人看來,文學的最高成就,就是把作品寫成《春秋》《史記》。所以,像《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這類小說,雖然我說是小說,而在我心里也一直是當做歷史文字閱讀的,即便是在這些文字里所塑造的宋江、李逵、林沖、曹操、諸葛亮、劉備、張飛等人物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有些出入,但我還是愿意相信小說寫的是真實的。記得錢穆先生說過:“中國文化是一種向后看的文化?!?這是大實話,我很多時候對過去之深情大于對未來的熱戀,但也正是這種向后看的文化心理表現(xiàn),造就了我對歷史文學的信仰。
在我看來,歷史的寫法大體上有幾種,或記人,或記事,或記言。這三種題材的寫法基本上構成了我們的歷史觀。典型的記言是西周早期的銘文,記事是《春秋》,既記言又記事那就是我們熟悉的《左傳》了,但這些,在我認為都不及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記傳體《史記》。我個人認為,史學的一路演變都有美化和偽造之處,但是后人總會有不斷的辨別、考證和糾錯。
歷史以人事為主,所以歷史學被我們稱之為生命之學。假如我們把歷史當成一個人看待,那么描繪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不應該是史著,也不是史學,而應該是小說。小說可以想象,不必處處遵守實際。小說創(chuàng)造的想象空間以及小說的細膩、傳神,非一般題材的文學載體可以體現(xiàn)。小說可以彌補歷史著作在實事上所匱乏的生活細節(jié)和脈絡,可以使我們讀到的歷史更為豐滿、真實。當然,也有人說,小說比歷史還要可靠,在這點兒上,我完全贊同,馬克思說過他在巴爾扎克的小說中所了解的法國比歷史學家筆下所描述的法國要豐富很多。我們還記得《戰(zhàn)爭與和平》吧,托爾斯泰把皇帝的手描寫得“又小又胖”,像“又小又胖”這樣的詞語在歷史文獻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的。小說就是這樣把歷史著作所匱乏的文字肌理和文章脈絡給補上了,從而呈現(xiàn)了歷史的鮮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歷史小說不僅僅是小說,還是歷史,它對話歷史,又旁證歷史。所以歷史小說家如果沒有卓越的歷史知識和溫暖柔軟的內心以及執(zhí)著的精神是寫不出歷史小說的。我之前看過的一些歷史小說,他們多限于傳奇、演義之類,真正有洞見、有創(chuàng)新的歷史小說并不多見。而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是我閱讀所及過的最好的歷史小說了。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應該算是目前國內篇幅最長,字數(shù)最多的歷史小說了。這部鴻篇巨制不僅描寫了大秦帝國的繁榮與衰落,更多的是探溯了中國文明的正源。盡管此書止步矛盾文學獎,并被質疑,但那些都不過是學術之爭。就我個人閱讀而言,此書給我的感覺并沒有如同質疑中所說的美化暴秦、貶低儒家,作者孫皓暉也并沒有歌頌大秦,他只是歌頌依法治國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該書思力雄厚,氣勢磅礴,語言莊重嚴謹,表現(xiàn)方式不拘一格。
讀起《大秦帝國》,其實我是有些慚愧的。這套書是我們學校周春輝書記在去年寒假薦讀給大家的,我至今才讀完。個中原因雖不能拿工作忙來掩飾,所好的是我總能被情節(jié)所吸引,有閑就讀,也有忘記吃飯和睡覺。孫皓暉的《大秦帝國》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
一、大處落墨,氣象非凡一打開這部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獻給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一行卷首語赫然在目!只這幾行字,就讓我內心無比震顫。我料定這是一部可以牽引我情緒,充盈著體溫的文學巨著。果不其然,500萬言,我行走在一個個復活的歷史人物中,我的心活躍在大爭之世的血氣與雄心之上,心潮澎湃。
這部以全景式展現(xiàn)中國第一大帝國的秦王朝,通過變法強國,終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作品將戰(zhàn)國七雄一一寫到,并興衰滅亡嚴謹翔實,主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基本是尊重歷史的。世運興衰的內在原因,人物成敗的幽微轉折,跌宕起伏。如果只敘寫事件,那是表面的觀察,只有潛心考證,細微分析,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新見,而在這點上《大秦帝國》做的淋漓盡致。如果歷史被我們只看做是過去,而無現(xiàn)在和將來,那么這個歷史就是死歷史。記得孔子說過:“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對我們來說,人生的兩端就是生死存亡,過去和將來,我們存在的是當下。當下居于其中,我們從過去走來,在死中認識了生,在亡中洞徹存,這也許就是智慧,是不滅的歷史智慧。孟子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意思是說,歷史即便是過去的,也有被神話的作用,既然有所化必定有所存,如果通為一體,也就是過化存神的結果。以此思想觀照《大秦帝國》,就會有很多驚人的發(fā)現(xiàn),在復活的大秦時代,我也好像是那個時代中的一個人。而這些感受,顯然是被作者那種靈動飛揚的藝術想象所達到的歷史小說的藝術境界所氤氳。作者孫皓暉曾為西北大學歷史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深知歷史的常與變,孫教授對歷史的研究在當下小說家中極為罕見!
二、小說人物雄渾飽滿,神采飛揚小說往往要虛構,需要一種更高的、想象的真實。好的小說家,就能把假的寫成真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虛構。而如何在小說中構架起一種可信的物質外殼,這比在小說中樹起一種精神更難!它需要在小說中始終貫穿作者的情懷、嚴謹和智慧。孫皓暉做到了,他研究大秦時代的法治法律、風俗人情、思想內涵、戰(zhàn)事戰(zhàn)爭,凡涉及到這些方面的內容他都謹慎下筆,即便在飲食和兵器上,他也落細落小,都能看出他的品質和造詣。以這樣的精神寫人,《大秦帝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活生生的,被還原了,飽滿地站在我面前,讓我產生了想和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的沖動。
通篇讀完《大秦帝國》,感受強烈的還有,作者本人顯然就是大秦的辯護者和膜拜者。孫皓暉的寫作激情源自于對大秦時代那種業(yè)已消失的大精神、大風骨的向往,而對這種精神和風骨的塑造,如果不從人物切入,就會顯得虛浮。我所知道的是,小說的精氣神一定要以人物來塑造才可,通過人物來擔當小說的精神,人物就飽滿,精神也就挺立了?!洞笄氐蹏妨渴痪恚砭砣宋餂]有一個失血、枯澀的。在孫皓暉筆下,像商鞅、白起、王翦、蒙恬、嬴政、李斯、趙高、扶蘇等這樣一大群人,個個都有血有肉地挺立著,他們都是作者大秦思想的堅硬載體。在他們身上寄寓著作者的高邁理想,同時我也看到了活力四射的古老中國,它是如此的意氣風發(fā)和氣度莊嚴!每每拿書讀起,我就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我喜歡這種處處散發(fā)著的野生的氣息、血性和活力,這是我摯愛《大秦帝國》的磅礴情懷之一,也是作者的壯舉!
《大秦帝國》是一種真精神的召喚!孫皓暉這種自由精神之文風,用在這部鴻篇巨制中是最成功不過的,他旁逸斜出,不拘一格,為《大秦帝國》的“太大” “太厚” “太笨”“太野”,創(chuàng)造了一個強大的精神氣場-----他寫的是歷史,卻可以讓我逆襲回轉,和歷史中的人物對話,并達到了歷史人物中人心所能達到的寬度和高度。
三、大爭時代,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周書記推薦的這本《大秦帝國》確實值得一讀。他堅持的是理想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倡導的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精神,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倡導改革、富強、法治、團結、敬業(yè)、誠信、進取,較好地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和歷史發(fā)展趨勢,這些對于我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深入研究省情和校情,在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在尊重規(guī)律的前提下科學發(fā)展,以服務河南省和鄭州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宗旨,以積極服務鄭州建設國際商都為引領,以加快鄭州都市區(q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qū)建設為契機,朝著“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有一定支撐作用、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型本科院?!钡膽?zhàn)略目標,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河南省、鄭州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新貢獻上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