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生命之輕與重





  這些日子,我一直反復思考著一個問題:我們的生命是輕還是重?哪一種才更接近生命的本質(zhì)?而又是什么操控著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而我卻想要一個輕靈的答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yī)者承擔著沉重的使命,醫(yī)學生身上的擔子也較其他學子更為沉重。骨骼、肌肉、血管,一個個解剖位置都要牢記在心,生理、生化、病理、病生,一門門基礎課程都要牢固掌握,而這都是今后治病救人的基石。醫(yī)學生總是比其他學子更刻苦,有人戲稱醫(yī)學生還處于“后高三時代”,特別是臨近考試,教室里人滿為患,圖書館一座難求,也只有望“座”興嘆了。
  這是生命之重嗎?當我們輾轉(zhuǎn)在教室、寢室、食堂繼續(xù)著“三點一線”的生活的時候,當我們埋頭苦讀而無暇仰望藍天的時候,當我們步履匆匆急著“趕生活”的時候,生活是不是沉重得失去了質(zhì)感?其實不然,米蘭·昆德拉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相反,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地球上沒有任何主人,在空虛中前進。這就是存在不可承受之輕。”試想,我們的生活沒有了重,是不是又會抱怨空虛、無聊?在生命之輕中麻木、沉淪?也許時至中午有人還在床上酣睡;一本小說從早看到晚,連續(xù)幾天不眠不休;或坐在電腦前玩游戲玩到昏天黑地,這是生命之輕嗎?沒有重壓,沒有奮發(fā),只是在虛無的空中沒有希冀地飄蕩。
  人總是如此,在重壓下渴望喘息,在空虛時希望承擔,在輕與重之間游離。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著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都有著無法避免的困難和挫敗、悲傷和哀愁,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負擔。我們身負的責任沉沉地壓著每一個行動,即使奮起也有帶著腳鐐跳舞的感覺。那些苦痛、重壓真的是不能忍受的嗎?那我們是不是應以全部輝煌的輕松與之對抗呢?其實將我們推入絕望邊緣的不是沉甸甸的重,而是無所依托的輕。心靈有了目標和方向,即使是再艱辛的承擔也不會讓我們絕望,而喪失了束縛的自由是一種毫無等待可言的狀態(tài),最終在虛無中靈魂無處皈依。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輕、重的對立最神秘,也最模棱兩難”。天平無法衡量出輕與重的差值,只有心靈可以稱出它們的分量。我寧愿負重,惟其如此,才可能更接近生活的本質(zhì)。我們都希望擁有生命的分量,唯有扎根土壤,汲取營養(yǎng)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