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輩子面臨無數(shù)個分岔路口,當(dāng)我們做出鄭重的選擇后,便要和朋友告別,和過去告別,我們或許會遺憾,會痛苦,但人生不就是在不斷地告別中成長的嗎?告別朋友,我們會迎來新的密友;告別過去,我們會迎來嶄新的自己。有割舍,才會有得到,懂得告別,才能改變。告別是痛的,成長是美的……
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故事的主人公,有一個很長的名字,卻沒有足夠長的生命。他從小被遺棄在一艘船上,琴藝頂尖,卻不肯踏足船以外的世界,一個人和那艘老船一起在炮彈中灰飛煙滅,留下的只剩一張破碎的唱片。
他無疑是個天才,對于鋼琴無師自通,各種各樣的人們都喜愛他,雖然他們愛美國甚過愛他。他彈琴從來不按常理出牌,通常都是想彈什么就彈什么,雖然只住在一艘船上,但他過得比所有人都恣意。船員們也喜愛他,他們看著他長大,包庇他的淘氣、他的把戲,小心翼翼地愛護著他,盼他成長。在船上,他遇到了他唯一的摯友麥克斯。盡管麥克斯不能完全理解1900的內(nèi)心,但他給了1900足夠的尊重!尊重他的選擇和離開。1900也曾遇到他心愛的女孩,女孩去了紐約,那時的他不知如何表達(dá)愛意,便想將自己錄制的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唱片送給她,可惜女孩拒絕了。失落而惆悵的1900,將唱片掰碎,丟進了垃圾桶。
有一次,1900終于鼓起勇氣準(zhǔn)備下船去紐約,去尋找他那個心心念念的女孩,站在舷梯上,他眺望著。發(fā)現(xiàn)紐約城并沒有那么美麗,到處是高樓,是密密麻麻的工廠、店鋪。他害怕了,畏縮了,他回頭了。他懼怕這樣的城市,他更怕生活在這樣無邊無際的地方,深不可測。他終于知道,也終于決定,他要和他的鋼琴一起永遠(yuǎn)地待在這艘船上。
他是孤獨的音樂家。沒人能懂他為什么要彈琴,更沒有人告訴他為何要彈琴,他就這樣頂著音樂的名譽在海上漂泊。但他對鋼琴、對音樂有執(zhí)念,并且他把音樂視為一種神圣的存在。這一點很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他和當(dāng)時的爵士樂之父——杰利的斗琴上,這也是影片的經(jīng)典之一。杰利想方設(shè)法地想要打敗1900,但1900不以為意,直到最后一輪比試,杰利口出狂言,讓1900意識到杰利的粗鄙和對音樂的不尊重,那首由他獨奏的,本該二人合奏的曲子,震驚全場。
但即使能彈奏出最優(yōu)美的樂章,能俘虜最多觀眾的心,1900還是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孤兒。他的親生父母拋棄了他,他的女孩離開了他,他的聽眾奔美國而去,就連他最好的朋友麥克斯也不能時時伴他左右。很多人都批判他,認(rèn)為他過于消極,連陸地都不敢踏上,哪怕是一次也不敢。也有人說如果他是麥克斯,一定會把1900綁下船,把他帶到陸地上。可是麥克斯并沒有。他們互相尊重,有著各自的執(zhí)著。
電影末尾,1900在彈琴,那時他和船已經(jīng)快要被炸毀,琴也不在船上,他懸起雙手,輕動手指,仿佛在撫摸他最后的琴鍵,他知道從此和鋼琴、和音樂再也無緣,他有惶恐,有遲疑,但是更多的是堅定。他不想音樂變得不再純粹,不想自己變得和千千萬萬奔赴自由的民眾和杰利一樣世俗不堪。他的選擇是放棄也是堅守。
電影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遙遠(yuǎn)了,1998年拍出的片子,技術(shù)遠(yuǎn)落后于現(xiàn)在,但一切仍是經(jīng)典,不會褪色。1900選擇帶著他的音樂,他的純粹和他的堅守,和這個世界的紛繁庸碌告別,愿天堂有一架屬于他的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