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寫意時光詩情三大


  編者按:9月 14日,第五屆中國詩歌節(jié)論壇在三峽大學橘頌音樂廳召開,上百名詩人學者同臺交流,感受詩歌的魅力。我們?yōu)樵姼璧倪M步而歡呼,為詩歌當前的困境而憂慮。詩,文學領域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的獨特風格。她是灑脫的,她是含蓄的,她是飄逸的,她是豪放的,她是婉約的,她是文學的精華,是我們生活的縮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宜昌,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xiāng)。身為三大人的我們,生活在這座城市,切身感受到了詩歌的獨特韻味,我們對詩歌也有著自己的見解,有著述說不完的情誼。
新時期的詩歌“困境”等待解救———第五屆中國詩歌節(jié)觀后感□陳曉文
詩歌是一種純粹的東西。詩歌從時代的變更中不斷生長,走到現(xiàn)在,百花齊放的同時,詩歌也正在面臨很多“困境”。不論是新舊體之爭,還是韻律取舍,或是公私之問,無一不在向當代的詩人學者們提出一個又一個難題。
  作為一名對詩歌十分感興趣的學生,我有幸參加了第五屆中國詩歌節(jié)古體詩歌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學者們齊聚一堂,共論詩歌之道。詩人學者們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詩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同時能夠不失傳統(tǒng)。
  本次詩歌節(jié)論壇最大的不同在于詩人學者們在各自的論述中不斷提出自己對于詩歌“困境”的憂慮,詩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各種轉型所產生的附加題。當然學者們在提出自己的憂慮的同時,他們還為我們提供了一份自己的答案。學者就詩歌在個人風格與社會訴求關系的討論中,提出這兩者本身各有千秋,并不沖突,但是如果一個人在詩歌問題上只是關注個人的風花雪月,卻忘記了社會公共性的重要性,那么他的詩歌必定“瘸了腿”,不可能良性發(fā)展。更有學者提出,在詩歌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有新體詩看不起舊體詩,舊體詩瞧不上新體詩的“相輕”問題,同時,舊體詩也有“去韻”的問題。關于這些問題,詩人學者們給出了一個回答,那就是人要有兩條腿走路的習慣,所以必須要做到雙重發(fā)展,新舊體并重,詩才能夠不失韻律,不失傳統(tǒng)。詩人學者能夠根據(jù)當今詩歌的發(fā)展狀況不斷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為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我認為這是詩歌節(jié)最為精彩的部分,也是詩歌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
  總之,詩歌是一種超越時間的語言,是一種能夠不斷反思進步從而容納古今的語言。當代人的任務就是要做好“承上啟下,開創(chuàng)未來”的任務。既要深入現(xiàn)實,又要看向未來,有腳踏實地的實力,有仰望星空的能力。
我所思念的□鄧梅一個人立于窗前看樓前閃耀燈火灼熱的溫暖這夜不允一人獨飲猛記起 又到中秋夜煙雨朦朧將光明包圍月宮嬋娟最勾人鄉(xiāng)愁和著思念你是否一樣望著那輪月亮濕潤了眼眸愿秋風將心事送達故鄉(xiāng)和你一起入夢勾畫成心底眷念
在微光里□潘靖時鐘滴答正好十二點整走了一輩子的老繭正在上演著一場署名叫做人生的戲山一樣的脊壓著褐色汗衫匍匐的號子在暴烈的晴空下風太大,那迷了眼的路卻還在淺行直到下一次黑夜來臨幻影蒸騰在海市蜃樓模糊的橘色身影默默一節(jié)節(jié)陽光的鎖鏈映照在黃土大地代表美代表生命蘇醒 綻放
月□吳明慧穿越古老的詩行我又滿斟和著影子痛飲滿懷心事抬頭仍是清輝垂眸卻不見你無意的穿堂風驚擾了游子的夢我也從宿醉中清醒去追趕你但愿鄉(xiāng)音無改我也未曾雙鬢斑白漂泊很長終于不再飲酒團扇搖動的夜晚我突然讀懂了字里行間的繾綣你的圓缺也是很多說不出口的溫存終于回到一路的起點放下行囊也擱下滿身傷痕我的報喜不報憂老母親的牽腸掛肚新釀的青梅酒我偷偷敬你一杯帶著桂花香
中秋□張濟航平旦抱興起,趨階上石臺。烏枝彌病眼,丹桂遣秋懷。冷葉浮空去,霜風卷地來。唯憐千里夢,孤月兩徘徊。
但守詩心恒留□胡秋慧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家里的書堆滿整個書架,有的書像睿智威嚴的老者,高高地在書架上端坐,時不時捋捋自己微亂的鬢發(fā);有的書則像惹人憐愛的孩子,常常挑逗著我饑渴的內心。
  那時候對于文字總是又愛又敬,難以想象短短幾句話,就可以構建出另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世界。每次我一有時間就會沖進書房,愛不釋手地翻上好幾遍,反復地讀著,想著,不知不覺夕陽的余暉便灑落進來,空氣中舞動的細小塵埃把我從遐想中拉離,回到當下的時空。
  小時候對于“詩”的理解也只是印刷語文課本上面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字跡———反復讀背使我很熟悉它們的旋律,而時空和思想的距離卻讓我望而生畏。趁沒人的時候我常常偷偷一個人小聲地讀幾遍,屏住呼吸,忽地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那是不同于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冰冷生硬,是蜻蜓對尖角荷葉的挑逗,忽然荷葉上有一顆圓潤的露珠,順著紋理滾落下來,在心里泛起一陣漣漪。我看詩的時候,喜歡一心一意跌落進去。在我眼里,每首詩都是朋友,有著各自的模樣和性格,從搭建骨架到填充血肉,加上作者的情感,一個個“朋友”們便從白紙上躍出,手一抬,頭一低,看的人就癡了。
  第一首烙印在我心里的,是戴望舒的《雨巷》,這首透著雨后丁香花清香的詩,讓我忍不住想去觸碰正在滴落雨水的青瓦。我曾無數(shù)次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名叫丁香的、讓戴望舒日思夜想的姑娘。
  詩中強烈的情感,透過一張薄紙,跌落在我溫熱的掌心。
  到了大學,自由的氣息讓我對詩的渴望肆意生長,當我的枝條略帶盲目瘋狂地四處蔓延時,未央詩社的出現(xiàn)讓我開始扎根,生出嫩綠的葉兒,在陽光下?lián)u曳生姿。我背上夢想的行囊,以此作為我的另一個起點,在詩的鐵軌越走越遠。詩歌是需要交流的,那時候詩社的詩歌交流會,給了我很大的影響。不同思想的碰撞,語言的交鋒,情感的磨合,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一起發(fā)生。每個人都有發(fā)聲的機會,也可以讓自己的詩被大家知曉。
  我們把文字變成一顆顆沙礫,鋪就在我們歷經的生活之路上,沙礫上留下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腳印,偶爾還會撞見一顆珍珠的驚喜,那是我們記錄在生活里最美的印跡。我想我們寫下這些詩時,并不是為了寫詩這種浪漫而動筆,而是為了那些干凈、純粹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虔誠支撐自己走的更遠。
  我不知道,多年以后,我們是否還會像當初那樣靜心聽夏夜蟬鳴,摸深秋霧水,把我們的夢想寄于詩中;我也不知道,多年以后,當世俗煙塵漸漸將我包圍,我是否還能保持那抹純粹的熱愛,并且不顧一切放下名利去追逐,去守護。但愿每一個熱愛文字熱愛詩歌的人,還存有理想,能夠熱淚盈眶,去為了心中的凈土堅守,沒有盡頭。
邂逅子瞻□歐陽麗思
昔唐宋大家,我最喜歡的那一個莫過于子瞻了。
  早先少年模樣時,印象最深的便是子瞻那一千古絕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和著鄧麗君溫柔、典雅而又婉轉的歌聲,多少次在閃爍星光中送我入眠。曾經每每讀起這兩句詩,不過是就著低回婉轉的曲調,品味著我還不甚了解的情懷與故事。而如今真的離家千里,少了父母粗著嗓子絮叨的身影;少了爺爺鼻息間年年月月冒出的大煙圈子;少了幺妹賴床不起“嗯嗯哼哼”的撒嬌聲,才覺悟到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珍貴。而佳節(jié)將至時,思念的種子便以落寞的增長為養(yǎng)分,繼而也抽枝生長,將一顆游子之心纏繞得密不透風,直叫人難受。這時我才終于讀懂了子瞻昔日與親友天各一方時內心的煎熬與掛念,從而也不由得欽佩他那清淺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所顯露出的豁達胸襟。
  年歲漸長,在跨過了詩詞的啟蒙階段之后,我又一次地與子瞻邂逅于詩詞的這方天地。彼時的子瞻,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卷著一身風雨出現(xiàn)在我面前?!澳牬┝执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蔽铱谥械偷偷匾髡b這句詩,倏地像是跨過了千年的距離,與子瞻并肩而行。大雨瓢潑,路上往來者行色匆匆,而未帶雨具的他卻毫不在乎,吟詠自若,緩步而行。我被他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從容淡定所感染,心下也生出幾分曠達超脫之意。與好友面紅耳赤爭吵的不悅、因小考屢屢失利的沮喪、被父母終日念叨的不耐……彼時在我心頭圈存著的陰霾仿佛被大雨沖刷而去,心上的塵埃也由此洗落;我停下了在人生大道上急急奔行的步伐,也開始有一分閑適的心情在傍晚靜看云卷云舒。
  子瞻其人,就像是家中老屋里那一本裝訂精美、落滿歲月刀刻的舊書。初見時周身似有幾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莊重,令人心懷敬畏與距離之感。當你真正選擇翻開“這本書”,將他的字句斟酌,讀他的喜怒哀樂,便使他真正鮮活了起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訴出了他于情之一字上的深陷;“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將他如孩童般活潑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將他豪邁奔放的一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深讀子瞻,他一生中的喜怒百態(tài)就這樣顯露在我們面前。所以越是深讀,便越是喜愛。
  若時光應允,那便讓我用千年的歲月在歷史的長河里進行一次遠渡,有一壺濁酒、一聲吟詠,以慰風塵。那便是我所夢寐的一場邂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