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色,戒》:亂世里的色迷情鐘

●王姿晴

    當李安決定把《色,戒》變成一部電影,用最精良的制作、最優(yōu)秀的演員來重現(xiàn)那段故事時,立即引起廣泛關(guān)注。而隨后,電影在威尼斯獲得金獅獎,又在臺灣拿下八座“金馬”,李安對電影的掌控、對演員的調(diào)教再次讓人贊嘆。最重要的是,電影幾近完美地解析了抗日的大背景下,人性中的激情、欲望、墮落、悲傷,讓人不勝唏噓。
    一場話劇,兩人的相遇,同為愛國青年的王佳芝和鄺裕民,從此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歷程。幾年后,當王佳芝以麥太太的身份出現(xiàn),當她以優(yōu)雅、嫵媚面對易先生的時候,仍然記得當年素面朝天的自己與鄺裕民邂逅時的模樣。
    李安到底比張愛玲慈悲。張愛玲小說的結(jié)尾,易先生處決王佳芝后,洋洋得意,他和王佳芝是虎與倀的關(guān)系,是最終極的占有,這才是張愛玲一貫的決絕與殘酷。而片中的易先生,獨坐在空蕩蕩的床沿,滿目淚水,他對王佳芝,依舊有著最原始的愛戀,所以才會在殺死情人后黯然神傷。
    而對于王佳芝,一位在動蕩和父權(quán)下犧牲的女性,一個美麗和勇敢的女子。從單純的女大學生,變身為除掉易先生的一顆棋子,期間經(jīng)歷了從頭到腳、從內(nèi)到外的改變,無比疼痛的隱忍、渴望。當她聽到那句“事成之后,我可以送你去英國”時眼中閃爍著光亮,到終于失控地對老吳喊出那一段話,正是她的絕望與痛苦,如同揮拳擊打空氣,無法宣泄。
    不再糾纏故事與歷史事件的孰是孰非,它是政治的血雨腥風和波譎云詭,是倫理的靈魂糾結(jié)和人性參差,是張愛玲文字的旖旎冷艷和細密蒼涼,更是李安光影的歷史追憶與生命探幽。革命中夾著卑怯,背叛中含著深情,以及善與惡斬釘截鐵的沖突,在身不由己的亂世里,色之所迷,情之所鐘,于己于仇,于國于私,真如鎖鏈深淵,讓人萬劫不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