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天路”的貫通,去西藏仰望喜馬拉雅山的雄偉,揭秘布達拉宮的神秘,俯瞰雅魯藏布江的奔騰,欣賞雪域高原的旖旎風光,已不再是人們的奢望。今年暑假,全家隨團早上五點從鄭州登上“上?!_”的直達列車,開始了青藏之旅。
青南:草原、河流、三江源頭
火車??咳就砩暇劈c半到達西寧車站,換乘有氧列車,乘務員收走填寫好的“高原乘車事項告知書”,發(fā)給專用吸氧管后,列車啟動奔馳在青藏高原,一天的疲憊很快進入夢鄉(xiāng)。黑夜里,列車從青海湖身邊繞過,穿越柴達木盆地的沙漠戈壁。
“起床了,列車已通過了格爾木車站,進入可可西里無人區(qū),也進入高原反應區(qū),大家一定不要睡覺,多看看窗外美景!”天剛蒙蒙亮,我們被乘務員急促的叫喊聲喚起。
眼望窗外,無邊的綠地布滿山崗和草原,時而三五成群的高原精靈——藏羚羊飛奔著從眼前掠過,時而長毛溫順的高原之舟——牦牛群在悠閑地吃草,偶爾還看到藏野驢和大藏狗在打盹兒,只有禿鷹在遠處碧藍的天空中飛翔,雪白的云彩陪伴著它的雄姿,白云肆意舒卷,雄鷹自由翱翔,我被這眼前的美景驚呆了。
可可西里無人區(qū)總面積450萬平方米,平均海拔5000千米,氣候嚴酷,自然環(huán)境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稱為是“生命的禁區(qū)”。然而正因為如此,給高原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huán)境,這里水草豐美,氣候濕潤,棲息著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廣播里說,2017年7月7日,在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可可西里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chǎn)。
列車奔馳在三江源頭——沱沱河和通天河的長橋上,眼前是一片廣袤的灘涂濕地。三江源地區(qū)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總面積30萬平公里,生活著藏、漢、回、蒙古、撒拉等民族,是孕育中華民族悠久文明歷史的著名江河——黃河、長江、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qū),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搖籃。
透過車窗,西南方的一座雪山映入眼簾,列車員說這就是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峰。只見天際處白皚皚的雪峰上,云彩翻滾,烏云繚繞,有的像奔騰的駿馬,有的像猙獰的怪獸,有的像蘑菇云,千姿百態(tài),妖艷動人。遠處的山峰上,時而明亮耀眼,時而陰影覆蓋,嫵媚地展示著大自然的神奇。
列車通過格爾木車站,就開始有人高原反應,有的說頭痛,有的講胸悶,有的煩躁不安,這些初期“高反”癥狀吸吸氧氣就緩解了。當快到唐古拉山口,反應就更加強烈了,有嘔吐的,有頭重腳輕的,還有忍不住難受哭泣的。我反應不大,頭暈暈的、胃酸酸的,有些說不出的難受。
“青藏咽喉,唐蕃古道,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攬萬山之祖昆侖、賞天空之境鹽湖、望瀚海奇觀雅丹、享天然雪山溫泉、品西部民族風情、游壯美神奇西海。歡迎各位旅客再來青海旅游!”唐古拉山是青海與西藏的分界嶺,聽著廣播里溢美的青海旅游解說詞,列車越過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進入了西藏境內(nèi)。
藏北:湖光、山色、藏傳佛教
火車越過唐古拉山口,又翻過念青唐古拉山一路南下,下午七點到達拉薩車站。從嚴整英武的解放軍戰(zhàn)士手中接過驗過的身份證和車票,來到火車站廣場留下倩影,地接導游就給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導游說為了適應高原反應,要求大家今晚不要洗澡,并告訴我們來西藏旅游第一天的行程是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
為能直觀知道自己的行程線路,我一到拉薩就買了一張《西藏地圖》。從地圖看,藏北的那曲地區(qū)和藏西的阿里地區(qū),占了西藏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從北到南依有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西止喀喇昆侖山脈。與青海相連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分布昆侖山南麓和岡底斯山北麓的廣闊草原上,這里人煙稀少,但湖泊點點,星羅棋布,有著名的“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如果從飛機上俯瞰大地,一定是繁星點點,波光閃閃。青藏鐵路、公路在你身下,遠眺橫亙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脈,一睹身披銀鎧、頭戴冰冠的英武之神——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雄姿,感受藍天白云下藏北草原蒼茫遼闊的自然風光。
翻越那根拉雪山,不遠就來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4718米)的咸水湖——納木錯。納木錯是藏北湖泊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藏語“納木錯”意為天湖,湖濱廣闊、瑰麗迷人、清澈壯觀。猶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如茵的萬里羌塘草原上。頓足湖旁,沉浸在大自然造化的圣湖前,身心將完全被眼前奇異的湖光山色所震懾,滌蕩著你純潔的心靈。
來到湖邊,一道道湖波向你襲來,身冷發(fā)顫,任湖水打濕你的鞋子,捧一手湖水,清涼冰手,用舌尖舔舔,有一種淡淡的咸味。因為幾千年高山雪水融匯,湖水已沒有海水的苦咸。
站在湖邊細細的沙灘上,遠望納木錯西南海拔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只見高高的白雪主峰上,白云朵朵,靜身打坐,好像也被白雪的清冷所冰凝。騎上牧民放在湖邊的白色牦牛,走進淺淺的湖水里,擺著各種姿勢,留下與牦牛在納木錯的倩影,體味著牦牛的溫順。
下午,在返回拉薩的路上,不時看到路上有騎單車的、有背包步行同向去拉薩的人,當看到有幾個藏民在路邊一步一磕頭、一伏一叩拜,游客問導游他們是在干什么?知識淵博、口齒伶俐的導游趁機給我們普及了藏傳佛教知識。
公元十一世紀中葉以后,西藏佛教開始有了教派,前后共經(jīng)歷了三百余年。在西藏佛教各派別中,主要有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和苯教,簡稱“紅、黃、花、白、黑”五大教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中歷史最久遠的一派。它是由最早傳入西藏的密教與苯教融合而誕生的一個教派。該派僧人均戴紅帽,故又被稱作“紅教”。自稱他們的教法是直接從蓮花生傳下,以傳承前弘期的密教典籍主,比其他教派誕生的時期早三百年。
噶舉派是十一世紀形成的藏傳佛教教派?!案僚e”是口授傳承之意。這一派注重密法,多以心口相傳。又因此派僧人多穿白色僧服,所以俗稱為“白教”。 噶舉派支系繁多,最初有香巴噶舉和達波噶舉兩大派,后又分為“四大八小”等分支。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中影響較為突出的一個派別。創(chuàng)始人貢卻杰布,曾在后藏薩迦地區(qū)建薩迦寺,于是人們便稱此派為薩迦派。從公元十三世紀中葉至十四世紀中葉,薩迦派在西藏地方站壓倒優(yōu)勢。因寺院圍墻涂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故俗稱“花教”。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最后興起的一個大教派,形成于公元十五世紀初。格魯派在其發(fā)展歷程中采取“活佛”轉世制度,逐步形成達賴、班禪兩大活佛世系。清代,在中央政府的鼎力扶植下,這一派稱為西藏地方的執(zhí)政教派。因僧眾身披黃色袈裟,俗稱“黃教”。
苯教,是西藏古代的一種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后藏阿里一帶,后傳到西藏各地。其特點是崇奉天地、山林、水澤的神鬼精靈和自然物,尚巫術,在吐蕃王朝前期占統(tǒng)治地位。佛教傳入后,苯教與佛教長期斗爭,加上吐蕃王室興佛抑苯,苯教勢力衰退,俗稱“黑教”。
剛才大家看到路上的行者稱“三客”。騎車行走的“騎客”,他們?nèi)逋?,騎著自行車,帶上帳篷,為鍛煉身體,磨練意志,從出發(fā)地騎行一個多月到達拉薩;背包徒步來拉薩的是窮游客,稱“背包客”,又稱“獨行俠”,他們一個人徒步出行,遇車搭車,遇村住店,遇到“好心人”他們也能到達拉薩;大家看到的一步一磕頭、一伏一叩拜的稱“朝拜客”,他們是最虔誠的佛教信徒,佛教言今生向佛祖磕上十萬個頭才能轉世成佛,修成正果。因此,虔誠的信徒們不怕路途遙遠千里萬里,帶上行囊,風餐露宿,結伴從青海的塔爾寺、或云南昆明的大理寺、或甘肅的拉卜楞寺出發(fā),沿青藏公路或川藏公路,一步一磕頭、一伏一叩拜,向拉薩大昭寺邁進。有的信徒中途死亡,同行者會拔掉死者的兩顆門牙后將其埋葬,等到了大昭寺將其門牙嵌入寺內(nèi)的柱子上,以示完成終身心愿,以求來生富貴。
藏傳佛教的教派多種,藏民的信仰虔誠之至,信徒們的精神不僅匪夷所思,而且令人咂舌而感動不已。(未完待續(xù)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