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夢里尋它千百度


  ■葉文瑤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杭州這座古城,不知讓多少詩人為它魂牽夢縈,念念不忘。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蓬勃發(fā)展,文明的曙光籠罩著這座小城,推動其在歷史的潮流中不斷向前演進(jìn)。它是溫潤如玉的,似翩翩君子般不疾不徐;它是寧靜雅致的,一方西湖,漣漪蕩漾;它又是凌厲剛健的,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豪情壯志響徹云霄。文化的多樣使得這個城市異彩紛呈。精美的玉器,溫婉的詞曲,通俗的小說都在以不同的視角向世人述說著她雅俗共賞的美。
  歷史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不斷延伸、延伸……一統(tǒng)六國,高度集權(quán)的秦朝時期,她受編于郡縣之中;彼時的她只見一片水色茫茫,直至南北朝,汪洋漸退,沙洲初現(xiàn),沙灣港城初具模型。悠悠大運河的開鑿,給予了她無盡的昌盛與繁榮,自此這座小城走上興起之路。她曾受到吳越王的青睞,還是南宋時期臨行的首都,大肆修建的城垣,依城而繞的河道,欣欣向榮的經(jīng)濟(jì),無一不向世人昭告著她的蓬勃發(fā)展。五千多年的風(fēng)雨歷程,一座江南名城儼然立于眼前。朝代不停更迭,在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之中,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步形成?,F(xiàn)今的杭城,運河河道上依舊跑著長長的鐵駁木船,南宋御街的繁華依然在延續(xù),婉轉(zhuǎn)悠長的戲曲如約唱響……它們,在日新月異的今日向世人輕聲訴說著杭城的魅力。
  為杭城寫一首詩,娓娓道來的是杭城多元的文化風(fēng)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杭城的興盛,經(jīng)濟(jì)在發(fā)展,文化亦是如此。經(jīng)濟(jì)的往來,朝代的更替帶來了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其雅俗共賞的文化體系。宋朝時期十分注重文化娛樂,作為曾經(jīng)的首都,西湖文化中渲染了非常世俗的城市生活,曾有詩曰:臨安風(fēng)俗,四時奢移,賞玩殆無虛日。杭城可謂一個大俗的去處,俗話、俗曲、俗趣皆有。市民文化的蓬勃發(fā)展更是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其之大俗。勾欄瓜舍云集了四方而來的說書藝人、說曲藝人,好不熱鬧。然而西湖文化又是雅致的,西子湖畔一方美景不知使多少人為之沉醉。眾多大雅之人為其賦詩作畫。陽光灑向湖面,波光粼粼,楊柳依依,西湖別樣嫵媚動人,正如蘇軾所描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是直擊人心的。就文化格調(diào)而言,西湖文化又是真與幻的交織,杭州城今仍沿襲的是南宋的九廂八十坊,廂中設(shè)坊,坊中置巷,巷中廬舍鱗櫛。小青瓦、粉壁墻、飛翼雕檐、走馬回廊充滿詩情畫意,與當(dāng)代高樓大廈相映成趣。濃厚的文化氣息,厚重的歷史感,淋漓盡致地勾畫出了一座江南名城。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民。多元的文化也磨煉出了獨樹一幟的杭城精神,杭城精神似玉,剛健其行,溫潤其心。溫與剛相互融合。就好似蕭與劍,劍凌厲、剛健、威猛;蕭則婉約、溫潤、纏綿??此泼軈s又別樣和諧。在杭城精神的熏陶下,漫漫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不知多少傳奇人物。無論是溫潤婉約的蘇小小,還是一字一句怒吼著“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更或者是滿腔熱血、精忠報國的岳飛……無一不在用自己的人生演繹著杭城精神,凌厲而又不失溫潤,威猛而又不乏柔情。
  漫步在西子湖畔,聽風(fēng)吹過,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靜心感受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