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 的 漫 游
古人治學,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行走間,文人們開闊了視野,了解了民情,陶冶了情操??鬃泳驮浿苡瘟袊暗菛|山而小魯,登泰山面小天下”,還提出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山水間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山水詩人謝靈運,一生寄情山水,游遍了各地名勝。據說他為了旅行方便,還自制了一雙帶齒的木鞋,人稱“謝公屐”。李白有詩曰:“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笨梢娭x靈運不僅是山水詩人的開山鼻祖,還是一位旅游用品發(fā)明家。東晉之后,山水游往往成為詩歌吟詠的內容。而從山水游擴大到漫游,并且成為一種文人雅士的風尚,則是從唐朝開始的。從名山大川到邊陲小鎮(zhèn),再到黃沙大漠,到處都留下了文人的足跡,也留下了一串串不朽的詩篇。
“詩仙”李白也堪稱是一位旅游家。他“五岳為辭峰,四海作胸臆”,寫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絕唱。他從25歲起,就離開了蜀地,開始在各地漫游。他認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其“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是非常自然的事。在漫游中,他結識了“詩圣”杜甫,并與之結成好友。李白在人生數十年的游歷生涯中,足跡遍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F在,湖北安陸的白兆山上,還有一棵銀杏樹,相傳是李白當年所栽。
蘇軾也是一生宦游四方,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半個大宋江山。在西湖,他寫下了著名的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他到杭州之后,在杭州西湖修了一道堤,人稱蘇公堤。凡是有名山大川的地方,總會出現文人們的身影。寧靜而曠遠的山區(qū),靜謐深邃的河流,有著中國山水畫一般的意境,能夠讓文人們暫時忘卻凡塵的苦惱,將身心沉浸在自然的懷抱中。
古代文人的漫游地點,除了名山大川,還有繁華的都市和邊塞。而邊塞,有著不同于普通山水的恢宏大氣,為文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視角。王昌齡有《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贬瘏⒂性姡骸氨憋L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不同于山水田園詩的清幽淡雅,邊塞的游歷使詩人與詩作都帶上了豪放、雄壯、瑰麗的陽剛之氣。
文人從靈魂深處就和漫游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于文人來說,漫游是他們靈感的源泉,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地沉浸在真實而廣闊的世界中,才能使它張開每一個觸角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新鮮。漫游也是文人的鎮(zhèn)痛劑,當他們不為世俗所容、仕途一片黑暗時,自然是接納他們的溫暖懷抱。
“在路上”是一種狀態(tài)??上У氖牵螌τ诮裉烀β档娜藗儊碚f,已經是一種近乎奢侈的行為。當古代的文人們坐著顛簸的馬車,在驛站中洗刷一身塵土時;當他們吃著粗糙的干糧,獨自跋涉于崇山峻嶺時;當他們乘一葉扁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徜徉時,他們是快樂而自由的。而今,人心浮躁,萬卷書都來不及讀,那里還能行萬里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