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這本書,再看“紅與黑”三個字,不由讓我靜下心,細細琢磨書名真正的喻意。到底什么是紅,什么是黑?這個問題,書中并未給我答案,它只是用細膩的筆觸將在貴族占主導權的時代背景中,木匠兒子于連抗爭不公命運歷程中的兩段感情娓娓道來。
作者司湯達在回答朋友的詢問時說,“紅”指紅色的軍裝,代表拿破侖的軍隊;“黑”指教士的道袍,代表教會。小說一開始,就塑造了一個表面邋遢但內(nèi)心深處有著火一般的進取與反抗思想的主人公形象。他內(nèi)心狂奔不息的熱血催促著他出人頭地,改變自己慘淡的家庭環(huán)境。那怎樣才能出人頭地呢?拿破侖士兵的紅色軍裝是他心目中最深的向往,于連曾無數(shù)次想象自己如拿破侖般,即使身為平民也能立功于戰(zhàn)場,成為顯赫的將軍。然而于連生不逢時,拿破侖政權已經(jīng)被推翻,代表著成功的紅色軍裝時代已經(jīng)過去,平民能夠通向上層社會的途徑只有披上黑色的道袍,成為一名教士。作者借書中的神父說了一段話:“當教士不會給你帶來什么,如果你向當權者獻媚的話,那會得到詛咒?!笨梢?,司湯達并不認為當教士是光明之路。
翻開詞典,我們可以看到:“紅”象征積極、美好;而“黑”卻象征著死亡、陰郁。在于連的兩段戀情中,他的初戀端那夫人單純善良、純潔美好,而他的第二段感情卻充滿政治色彩,可以說是權力與利益的產(chǎn)物。在小說的結尾,于連在獄中對端那夫人說:“從前,我們一起在葦兒溪樹林散步時,我本可以感到非常幸福的,但是我那勃勃野心把我的魂引向了虛無縹緲之境。”在臨死之前,于連才發(fā)現(xiàn)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并且對自己一味追逐權勢而松開了握在手里的幸福而后悔不已。
于連的這種困境,也是我們青年人共同的困境,司湯達的書中總是提到這種青年人的共同困境,無論在哪個時代,青年人總是要面臨人生的選擇,面臨各種誘惑,有些人如履薄冰,有些人大膽試錯。而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如主人公于連般在不斷試錯。人生的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分叉路,我們總會面臨選擇,也在嘗試錯誤。在一次次的試錯中,我們慢慢地學著成長,漸漸地懂得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希望我們做出的選擇能夠使我們精神愉悅,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時,能自豪地說:看!我當時沒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