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線總有斷成兩半的時候,一輛車總有到達終點的時候,一頓飯總有散席的時候。既然心里已有了結果,就要習慣,不要等到最后才說難以接受。我已習慣了離別,因為我懂得沒有一個人能陪伴自己永遠,沒有不離別的人生。
在我大概四歲時,我被媽媽送到外婆家寄養(yǎng)。那是我第一次嘗試離別,我用哭泣表示我的反對,但媽媽卻用一句話騙了我:“別哭了,我去買冰淇淋給你吃,再哭就不買給你吃了?!蔽异o靜地等候著媽媽給我買冰淇淋回來,等候著她帶我回家,而她卻遲遲沒有出現(xiàn),我意識到她已經(jīng)離開了,我拼命地哭著,沒有人能把我哄停,直到我哭累了,就不哭了。
從那以后,我天天在門口等著媽媽來接我,可一次次落空。我不再去等待,幼小的心似乎懂得了什么。
六歲那年,我被接回去了,雖然我對這里有了感情,卻不哭不鬧,因為我知道這沒有用,只是把它當做換一個地方生活。
在小學期間,我上學的時候住在家里,放假了就去外婆家,離別對我來說就像家常便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
上了初中后,我開始了寄宿生活,一周回一次家,第一晚在學校住時,躺在陌生的小床上,雖然有很多舍友,但我卻覺得異常孤單,習慣了形單影只,習慣了一個人的房間,就算是一個人也不覺得孤獨,反而在人多的房間顯得自己是那么孤單,那么需要人呵護。也許是第一次離開親人,我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睡,腦子里全是家,第一次如此想念家,我以為我已經(jīng)習慣離家,可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家在我心中最重要,而我卻不能回去,只能默默流淚。第二天已沒有像昨晚那般,一周下來就已經(jīng)習慣了。
上了高中后,離家的日子更長,一個月才回一次家。當我踏入另外一個陌生環(huán)境,我沒有任何的不適應;當一些舍友偷偷在被窩哭時,我已安睡過去。每次爸媽送我來學校,我說:“爸媽,我進去了,再見?!比缓缶皖^也不回地轉(zhuǎn)身就走,沒有任何不舍。
隨著高考的結束,填報志愿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遠方,因為我想像雄鷹般展翅高飛,沒有家的束縛,當飛累時就找一個落腳點休息,而家永遠是那個落腳點。當我要離開家,離開這個省份時,家人都很不舍,可既然踏上了征程,便要放棄一些東西,學會習慣離別。當火車的廣播響起時,我依然像以前那般,轉(zhuǎn)身離去。在離家千里的大學,整整幾個月,我沒有想念過家,朋友對我說:“都沒聽你說過想家,沒有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可見你是一個極不戀家的人。”我答道:“戀家有用嗎?又不能立刻回去,何必自添愁絲,還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贝_實如此,而我不戀家是從小養(yǎng)成的,有人說從小不在家長大的孩子,長大后會朝兩個方向發(fā)展:一個是極度戀家,好彌補以前的空缺;一個是極不戀家,習慣離家在外。這兩個都是極端,而我屬于后一個極端。無論是不是戀家,其實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習慣離別,平淡地對待它,不因離別而悶悶不樂、郁郁寡歡。
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雙方都有離別的那一天,但不管是哪一天離去,我都已經(jīng)習慣了,因為我知道,生活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