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磨難,成長的墊腳石———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記錄的是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15歲時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的七年生活。29位受訪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
  習近平回憶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br>  那些“上山下鄉(xiāng)”的勞苦,那些貧苦農(nóng)村的窮苦,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知青的苦,對我們90后來說,是上一輩老人口中的一個故事,是書本上的一段記錄。但是,能在磨難中淬煉后仍可以前行,把磨難作為成長的墊腳石的人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
  我們大學生要向習近平學習,把學習當做生活的必需品。去梁家河的時候,習總書記帶了兩箱書,白天勞動,晚上在煤油燈下讀磚一樣厚的書。在其他人將精力集中于口腹之欲時,讀書學習是他的精神追求。作為大學生,我們的學習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在國家需要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時,我們能夠站出來。我們要把學習當做一種精神追求、一份社會責任、一項事業(y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
  我們大學生要向習近平學習,端正態(tài)度、踏實做事。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生活,有人設(shè)法回到了城市,有人怨天尤人。當時,習總書記的父母正被批斗,他自己也被打壓中。但他仍心系老百姓,不管是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打壩、挑糞,還是到趙家河村做社教工作,都踏踏實實的完成。在當村支書一年的時間里,辦沼氣、打井、辦鐵業(yè)社、縫紉社、代銷店等等,也都是為老百姓服務。我們大學生正處于奮斗的階段,我們要端正態(tài)度做好自己的工作,積極奉獻社會,才能在以后的將來有一段值得紀念的回憶。
  我們大學生要向習近平學習,學會吃苦、迎難而上。從城市到農(nóng)村,生活習慣的大變化,讓15歲的他受盡苦頭??墒牵疤殛P(guān)、勞動關(guān)、飲食關(guān)、思想關(guān)”,他都一一克服了。七年的農(nóng)村生活讓他更加了解農(nóng)民百姓,對腳下的土地也有了更切身的理解體會。所以我們要不怕吃苦、迎難而上,才能在磨難中更好、更快的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绷暯娇倳浘褪且砸环N平易近人的國家領(lǐng)導人的形象進入我們的視野中。而他的這種“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精神更是他在七年知青歲月中最大的財富。
  我想,每個人在人生的磨難中保持學習的虛心、向上的決心、奉獻的愛心,生命才會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人生也會有無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