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guān)將過,我不再像節(jié)前忙碌時被提著線的皮影一樣,有時活靈活現(xiàn),有時癱軟一片。小時候,雖生于古秦地的核心地帶,但從內(nèi)心,對秦腔卻沒有太深的感情。只記得花旦頭上鳳冠的忽閃、細(xì)小的眉眼、妖嬈的身段、小生俊朗的容裝以及手中拿著漂亮折扇的各種扮相角色。
秦腔表演劇團(tuán)每年春節(jié)正月中旬都要巡回唱大戲,露天劇場,人們大多自備凳子而坐,往往是戲還未開演,露天的戲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后邊的人向前擠,以期看得更真切;外邊的人向里擠,想進(jìn)去看看,擠著擠著,人群就如潮水般東來西去地涌動起來。母親那時會帶我去,我因此跟著她或白日或夜晚,看了不少秦腔劇目:取材于英雄傳奇或悲劇故事的有《蘇武牧羊》《趙氏孤兒》《斬單童》《下河?xùn)|》《四郎探母》《滿江紅》等等,大多表現(xiàn)忠臣義士英雄末路的悲壯豪俠之氣,慷慨激越,肅然起敬,尤記得當(dāng)時演員演得太投入,飾演陳世美的演員在演陳世美不認(rèn)妻子的那場戲中竟也淚流滿面,這情景被臺下的一位老婆婆看到。老婆婆大聲地說:“你看,沒良心的陳世美也知道心里難受,還淌眼淚呢!”沉浸于戲劇中的人們一下被從戲中拉回到了現(xiàn)實中。生活與舞臺也就這樣似乎交錯地連在了一起。
另外,取材于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公案戲的,我看過《竇娥冤》《鍘美案》《白蛇傳》《法門寺》《三滴血》《王寶釧》《三娘教子》等等,或表現(xiàn)忠奸正邪斗爭、反壓迫斗爭等重大社會題材,或表現(xiàn)人民群眾富有情趣的生活題材,于渾厚深沉之外,又兼有細(xì)膩柔和的特點,以情動人,唱戲的投入,看戲的沉醉,那真正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不務(wù)農(nóng)忙的得閑時節(jié),常見一老人坐在路邊,旁邊放一小型收音機(jī),閉目凝神,隨收音中秦腔的鏗鏘節(jié)奏而手舞首晃,全然陶醉其中。
秦腔就像一直種在秦地人心中的種子,滅不掉、毀不去,一旦有了陽光和水的潤澤,便會蓬蓬勃勃地生發(fā)、成長,勢不可擋。在秦腔滋育下的男子們一個個知善惡、曉榮辱、有剛性、有血氣;女人們也個個賢淑知禮、孝親敬老、相夫教子。
不必說大舞臺、自樂班的聲聲悅耳,即使在田間地頭、一天三頓飯時、果園場院、田野地頭,也常聽到秦腔的悠揚,如春風(fēng)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