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中醫(yī)學導論:玩轉陰陽,讀懂五行


  “羿裔熠,邑彝,義醫(yī),藝詣。熠姨遺一裔伊,伊儀迤,衣旖,異奕矣。熠意伊矣,易衣以貽伊,伊遺衣,衣異衣以意異熠,熠抑矣……”同學們盯著大屏幕,讀著這段同音文言文,相互討論,試圖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段話,到底講了幾個人的故事?”這就是我校動科動醫(yī)學院教師王德海的“中醫(yī)學導論”課堂。
  王德海講道,中醫(yī)學是一門防治病癥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和應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法、方、藥及針灸技術。其中,針灸技術在中醫(yī)臨床學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說,自己是獸醫(yī),在學校獸醫(yī)院值班時經常為生病的牛、狗、貓等動物針灸,并輔以中草藥治療。
  此外,作為一名中醫(yī)學研究者,王德海有時也會為有需要的同事或學生針灸,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獸醫(yī)院同事治療腰痛。他時常在課堂上風趣地說:“我是獸醫(yī),給動物針灸下手較重,找我針灸的人要是覺得疼,可不準喊出來?。≈v到后面的‘經絡’章節(jié)時,如果有同學當志愿者,我可以現場演示針灸。”
  王德海在講授這門課時注重讓同學們理解中醫(yī)學中強調的整體觀念,他運用富含詩意的例子將大自然與人體緊密結合。如自然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guī)律,人體的脈象也會隨季節(jié)而變化:“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余;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又如疾病防治與季節(jié)變化,所謂“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說的就是脾腎陽虛性咳喘,往往春夏減輕,秋冬加重。
  講解陰陽之道時,王德海樂于分享自己學生時代的趣事:他是北方人,上學時學校食堂有三個窗口:一個打飯、一個打菜、一個打蒜。不管男生還是女生,一頓飯都差不多能吃一整頭蒜。這個小習慣讓同學們身體都很好,基本不生病。他解釋到,因為大蒜里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大蒜素”,用中醫(yī)學的知識來解釋就是使“陰平陽秘”———陰氣平順,陽氣固守。
  在王德海看來,一切事物都可以劃到“五行”之中。他常常告訴學生,樹木枝條具有的生長、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可引申為凡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屬于木;金屬具有的質地沉重常用于殺戮的特征可引申為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都歸屬于金……在實踐課上,王德海帶著兩包針灸用的長針和酒精棉,為二十多名“志愿者”進行了針灸。他邊操作邊向同學們講解,針灸眼睛下方處的承泣穴能散風清熱、明目止淚;針灸虎口處的合谷穴能舒緩肩頸、通降腸胃;針灸小腿外側的足三里穴能補中益氣、緩解失眠……過了一會,同學們手臂上、后頸處、小腿上插著銀針,他們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姿勢,等待二十分鐘后王德海來拔針。課堂針灸體驗過后,有同學表示,被銀針刺過的穴位雖有些酸脹,但無疼痛的感覺,拔針后感覺被針灸區(qū)域的肌肉放松了許多。
  來自行政管理1602班的王大衛(wèi)說,王老師的授課風趣幽默,能廣泛調動同學們的興趣。原本覺得苦澀難懂的中醫(yī)原理在結合案例后變得深入淺出。王老師把原本“難啃”的中醫(yī)學教得通俗易懂,讓我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