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賬
談到人生,眾說紛紜。
佛家說:人生苦短。舍得在參禪,慈悲渡眾生。道家說:人生如茶。濃淡自有味,沉浮俱坦然。詩人說:人生如夢。大夢初醒時,恍如隔世間。智者說:人生如水。無懼坎坷路,瀟灑走一回。悟者說:人生如戲。戲里戲外皆風景,半是演員半觀眾。還有諸多比喻,譬如:人生如書、人生如河等等,角度不同,各言其志而矣??晌铱傆X得,人生如賬,也是有些道理的。
這要從我的職業(yè)說起。
作為一名基層小會計,大半輩子的時光在算賬中度過,雖說不出高深莫測的道理,也未必算出了多少效益,卻養(yǎng)成了“好算賬”的習慣。
人生如賬,先從賬理上說起。其一,“承上啟下,日清月結”。懂會計的人都知道,這記賬講究個周期,每個月的初始數字都是從上一期轉來的(除非你是創(chuàng)業(yè)者,從零開始),會計術語叫“承上”。每日終了,店家要打烊,你要把這一天的收支事項厘清,登記入賬,錢貨入庫,這叫“日清”。每月都要清查庫存,計算盈虧,編制報表,這叫“月結”。期末,收支賬項結轉后余額清零,所有資產負債及往來款項賬面數字都結轉到下一期,這叫“啟下”。如此下來,周而復始,賬賬不息。每月一報表,半年一總結,年終算總賬。所有的往來賬項要定期清理,盡量規(guī)避呆賬壞賬。欠賬還錢,信譽無小事。日積月累,一年下來,或盈或虧,給東家一個交代。新年伊始,重打鑼鼓另開戲。
人生呢,也是這個道理。你從父母那里遺傳基因,傳承家風,繼承遺產,就是“承上”。祖上耕讀繼世,家風淳厚,家底殷實,你人生的起點就高。反之,亦然。這些都是無法選擇的。古人有言: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打拼了一輩子,積累下來的資產,抵去負債,剩下的就是凈資產,包括精神財富,都會打包留給后代,這就是“啟下”。當今社會上說的“富二代”也有這個意思。大富大貴是可遇不可求的,也難以復制。百姓之家,尋常過日子,心里要揣著小盤算,小到生活零用、子女教育、人情往來,大到蓋房修屋、兒女婚姻大事,都需要算計。勞作了一天,夜晚靜靜地躺在床上小結一下,增些經驗,長些悟性,年復一年,日久天長,小日子就會有起色。恪守勤儉持家,牢記細水長流,算好家庭小賬———舊社會的土財主多有這樣起家的。
人生,一路上會遇到數不清的收收支支和往來賬項,要守信持節(jié),莫戀財貨,清白做人,安心做事,生活自會迎來一片片燦爛陽光。
其二,“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賬簿上每一筆數字都是用“借、貸”(舊時的賬用“收”“付”)兩個方向同時登記的,賬賬相合,自然平衡,俗稱“復式記賬”。這道理轉化成人生格言,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得改革開放之初,有句口號叫“勤勞致富”,反過來講,就是“懶惰致窮”。付出和收入呈正比,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希圖不勞而獲的人就違背了這一條。偶然的一次不勞而獲可以忽略,但若是整天想著投機取巧,抱持“憨狗等羊蛋”的人生態(tài)度,只會老來徒傷悲。
賬目上的數字,必然涉及到錢物。說到錢,唐代名相張說有一篇《錢本草》,以“中藥”比喻金錢,句句透著警示:“錢,味甘,大熱,有毒……能利邦國,虧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翻開歷史,那些嗜錢如命、利欲熏心的人,往往忽視了錢的“毒”性,中毒日深,以至于無藥可救。
其三,“賬賬相對,賬實相符”。所有的賬簿記錄都存在著勾稽關系,涉及資產的賬目都對應著一定的實物,這就要求定期進行核對,既要“賬賬相符”,又要“賬實相符”,會計上叫“清產核資”或“清查盤點”,這是堵塞漏洞的重要規(guī)則。古時候,各朝代發(fā)生的庫銀虧空大案,多是緣于人事與制度不搭界,疏于核對,而家賊最難防。通過貪贓枉法、損公肥私、巧取豪奪獲得的財物,都是“不義之財”,與你的實際貢獻并不相符,老天有眼,總是要核對的,縱然一時失察,也會有算總賬的一天,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br> 會計上的賬,除了按科目要素分別設賬計算,還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之區(qū)分。人生之賬更是深奧復雜,譬如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友情賬、健康賬、家庭賬、自由賬、良心賬等,每一類賬也都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之分,事有巨細,亦有輕重緩急,可分類算計。所有的賬項,期限有長短,數目有大小??v觀古今,越是位高權重的人,高居廟堂之上,成就的都是大業(yè),面對的都是大賬,越要決策全局,運籌帷幄,以免鑄成大錯,成為歷史罪人??v是刀筆小吏,也握有些小權力,若是不關進制度的籠子約束著,難免為私所用,算出一筆筆歪賬斜賬。平民百姓,多是些持家過日子的繁瑣小賬,也不可小覷,經不住日積月累。正所謂: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
其實,自從降臨到這個世界,踏上漫漫人生路,每個人就開始算賬。從1—2—3識數開始,這是為算賬打基礎,待到生命終結之時,路走完了,也到了人生該結賬的時候。但人生之“賬”,卻不是簡單的數字可以計算的,除了財富,它還包含著情、義、利、理等。情義無價,難以計量。涉及到一個“利”字,往往最考驗一個人,多少矛盾也是因利益糾葛而起。有人說,別談錢,談錢傷感情??伤浟?,傷感情的,往往就是因為沒有談錢———一筆糊涂賬,徒引兩猜疑?!坝H兄弟,明算賬”、“賬目清,好弟兄”說的都是這個理。
古人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其實,追逐利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利益面前喪失了做人的道德與底線。心中有桿秤,筆下賬目清。儒家提倡生財有道。周易上說:“利者,義之和也”,講的是“利”與“義”的關系,兩者相統(tǒng)一,這賬才算是規(guī)矩??追蜃诱f得更直白:“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可見,他是把“義”作為最高的致富規(guī)則,用今天的話來說,政治站位不可謂不高。
人生而有欲,誘惑總相隨。面對各種欲望和誘惑,古代先哲曾告誡人們:“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保ā俄n非子》.說老)講的就是要抑制貪欲、平衡心態(tài)、除禍避難、算好人生之賬這個道理。古往今來,多少人算錯了人生之“賬”,陷入“欲壑”深淵不能自拔,悔之晚矣。
人生之“賬”,算法不一,皆因各人“三觀”不同、格局差別之故。也有三種境界,鄭板橋“難得糊涂、吃虧是福”為一種境界。五柳先生“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可謂高一層之境界。我獨喜歡東坡居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詩人一生屢遭坎坷,總是化苦為樂,飄逸瀟灑,心境坦蕩,可謂人生至高至善境界。
日出月落,陰晴圓缺,往日不再,來日無多。當我們匆匆奔波在人生的旅途,別忘了停下來歇歇腳,清一下積攢的塵埃舊賬,別留下呆賬壞賬,莫落下“負資產”,當人生的賬本最終封存的時候,能夠安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