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麻糍烏沓沓


  一抹粽香,是念屈原的遺響;一輪圓月,是思嫦娥的回蕩;農(nóng)歷四月初八,是止不住的滿滿鄉(xiāng)情。
  “四月八,麻糍烏沓沓”,一口珍饈美味,來自祖祖輩輩的代代相傳,來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自古以來,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民便有制作烏飯麻糍的習(xí)慣,相傳牛在農(nóng)歷四月初八下凡替了人們的辛苦勞作,為表示人們對其忠誠的敬意,人們便在這天用烏飯麻糍來犒勞耕牛。
  彌足珍貴的美味,乍一看是平淡無奇,此便烏飯麻糍是也。所謂烏飯,不言自明,是烏黑發(fā)亮的米飯。何以發(fā)黑?且聽我慢慢道來。
  祖父母在四五月份格外忙碌,卻也總忘不了制作那芬香四溢、念念不忘的烏飯麻糍??橙≈l,給絲瓜搭好支架;準(zhǔn)備秧苗,田園等待施肥;上山采摘天然的著色劑——烏飯葉。清明雨后的晴天,是采摘烏飯葉的最好時節(jié)。此時的葉子最為鮮嫩,色澤也最為合適。摘下的烏飯樹葉需要提前浸泡,兩天兩夜方可把葉子的顏色完全沁入水中,瀝去葉渣,將糯米浸入這幽香的烏水里。時間是食物的摯友,同時也是食物的死敵,意即烏水浸漬的時間不可太長或太短,長則米過軟,短則米太硬,都無法打出纏綿的麻糍。到了第四天,糯米便完全成了烏米,放入蒸筒中,就可以用柴鑊大灶烈火烘焙。
  烏米熟透成飯,飄香四溢,怎能不讓人喟嘆這自然之力!這也正是祖父母最賣力的時候,祖母將烏飯放入石臼中,一把三五十斤的石杵早已準(zhǔn)備就緒。祖父掄錘,祖母在旁反復(fù)翻揉,一錘一揉,烏飯里嵌進祖父母的剛?cè)岵?,它也顯得格外服帖,漸漸成了軟糯的飯團。烏黑的外表,綴著嫩黃的松花粉,透露出軟糯的清香。烏飯麻糍糯卻不黏,和著紅糖的馨甜,桂花的清香,一旦入口,麻糍的恬柔綿長便在唇齒間擴散開來。這等美味,怎不讓人念想!
  清明的青圓,四月八的烏飯麻糍,端午的食餅筒,應(yīng)季的美食如同一套嚴(yán)密的歷法,載著歲月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故鄉(xiāng)的烏飯麻糍不只是一種食物,還是被保存在歲月里生活的印記,是我永遠也難以忘懷的那一沓烏麻糍,那一方孕育了我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