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人師陶公


  “陶公”,是對陶軍同志的敬稱。這一專用之詞,收入了我的心靈辭典。
  我1954年來到武漢,進入華中師大(當時為華中師院),在中文系的專修科學習。那時候,經(jīng)常有全校性的大報告,一般是時事報告,也有屬于教育范疇的品德、奮進、學風等方面的報告。報告題目和報告人,學校電臺預先廣泛通知,然后通過大喇叭從頭至尾地全校廣播。不管在學校的哪個地方,都可以聽到。大熱天,只要拿個小凳子,坐到樹蔭底下就行。陶軍同志時任學校的教務長,作報告最多,聽眾最為歡迎。他學問淵博,表達能力極佳,言語鏗鏘而幽默,其深刻的思想與內(nèi)容,其贊賞或貶斥的人與事,讓人們在笑聲中接受,融入大腦深處。我特別喜歡聽陶軍同志的報告,特別崇拜他。當時的他,僅有三十幾歲!
  1960年,我已留校當了4年的助教。好像是那一年吧,在一個晚上,陶軍同志通過“大喇叭、大廣播”,給全校的青年教師上團課。教務長愛深情切,心長語重,措辭猶如銳利的刀子:“你們整天蹦蹦跳跳,進進出出,坐不下來,鉆不進去,你們能成器嗎?你們對得起黨和人民嗎?”他的話,劇烈地敲擊了我的心靈。盡管這話后來成了他推行修正主義路線、鼓吹白專道路、把青年引入歧途的“罪狀”,但是,我相信,當時許多人聽進去了,許多棵樹就是在這樣嚴格的憂心忡忡的關(guān)愛中發(fā)枝長葉的。我個人,“文革”前,在22歲至30歲的時段中,能在《中國語文》上發(fā)表文章7篇,這跟教務長所施加的“嚴厲壓力”大有關(guān)系。我常想,古人這話就是對:“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蔽以凇缎细Ax學術(shù)論著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的序言中、在散文《華大最值得講說的亮點》(《華中師大報》2015年10月15日)中,都記錄下了我的心語。
  1961年的一天上午,在曇華林的一間大教室里,我按系領(lǐng)導的要求,講一次公開課,內(nèi)容是“代詞”。當時學校的本部已搬到桂子山,曇華林成了分部。我剛一站上講臺,突然看到我所敬畏的教務長,還有好些個校領(lǐng)導和系領(lǐng)導,坐在最后面的一排椅子上。陶軍同志和校領(lǐng)導們,是一早就從桂子山趕到曇華林來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很快就平定下來。我講課從來有充分的準備,因此總是有信心的。后來,學校舉行一次全校性的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相當隆重,除了學校領(lǐng)導講話,大概有七八個人發(fā)言,我是被指定的發(fā)言者之一。會后,教務處以“華中師范學院”的名義編輯出版了一本《教學經(jīng)驗專題匯編》,收入了我的發(fā)言稿《我是怎樣備課的》。時隔十多年,“文革”之后的一天,在華中村(緊靠曇華林),因為天熱,我跟住在同一棟樓的外語系俄語教授邱志誠老先生坐在住處旁邊的樹蔭下,一起閑聊。邱老先生告訴我:“在一次學校老年教師會議上,教務長說,‘青年教師如果都能像邢福義那樣,我就放心了’。陶教務長很欣賞你??!”我感慨良多。我這個因為“走白專道路”而連年受到批判的人,禁不住眼睛濕了。
  “文革”,一場大風暴!憑我的記憶,我們學校的領(lǐng)導中,第一個被“揪”出來的“牛鬼蛇神”就是陶軍同志。《湖北日報》上“揭發(fā)”其“罪狀”,占了一整版。題目我記不得了,總之是令人膽戰(zhàn)心驚。好在“文革”風暴一過,天晴氣朗,陶軍同志又以他特有的風度,帶著他特有的微笑,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野里。大概有兩年時間,他曾出任中國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副代表;接著,又回了華中師院,擔任了副院長(即副校長)。有件事,我感到辜負了他的厚意。1978年,我被提升為副教授。那時候,副教授甚少。1980年,中文系主任待定的時候,有關(guān)部門的負責人找我談話,說陶軍同志推薦了我,問我意見如何。我立即婉拒。后來,我答應當副系主任,于1980年12月就職,分管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工作。但是,過了兩個月,我就辭職了。這是因為,我剛從“白專道路”的帽子下拱出來,還來不及得到認可,我分別登門找?guī)孜焕蠋熣剢栴},都被用踢皮球的方式來敷衍。這是沒辦法的事。等到我擔任語言學系主任和語言與語言教育中心主任的時候,陶軍同志已然離世!這些年來,我只好不斷地用陶軍同志的看重來鞭策自己!
  陶教務長是名副其實的教務長。當年行政干部很少,一個人做幾個人的事。他既當干部,主管全校教務工作,又要講課、作大型報告,非常辛勞。但他深深知道,無論什么年代,青年都代表著希望,代表著未來,學校要持續(xù)發(fā)展,必須依靠一代接一代的青年。因此,他心底里永遠裝著青年人,時時把心思聚焦于青年的成長。
  才華出眾、大家風骨的陶軍同志,1987年去世,享年70歲。因為他平易近人,我口頭上稱他為“同志”;因為他對青年人傾注了畢生心血,我認為他既是“經(jīng)師”,更是“人師”;因為他猶如巨人,讓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我認為可以用古人的說法,敬稱他為“陶公”。華中師大的發(fā)展史上出現(xiàn)過多少個“公”,我不敢亂說,但出現(xiàn)過一位“陶公”,我是在心底里為他塑像,立為榜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