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給讀書一片自留地

黒龍江友誼農場參加工作對讀書這件事,真正的熱愛雖不及宋濂幼時“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那般艱苦條件下勤奮讀書的意志和嗜學之心,但倘若哪天不翻翻書、動動筆、寫些所思所感云游隨性的文字,心里便空落落的。
  日暮黃昏越發(fā)覺得空虛、皮以裹腹,獸性一面就暴露出來,人的靈氣和性情不知所蹤。于是惶恐,大步流星去,直到觸摸到喜愛的書籍,仿佛觸摸到大圣先賢千百年來的智慧,內心那慌張的海浪慢慢平靜于閱讀的巖石上,方才覺得安定而敞亮,覺得一切美好指日可待似的。不知什么時候一頭扎進去,情緒翻騰,共鳴慰藉一一涌來,思緒流轉,分外充實。
  古今中外不乏名人大家談讀書,妙語連珠,真是道盡了讀書的方方面面。有朱熹謂“心到,眼到,口到”的方法指導,有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遠大志向引領,有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的功能闡述,也有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循循善誘。作為青年大學生的一員,在如此多讀書大家面前我本不敢置喙,但想到“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何況“談讀書” 是個全民共享的開放話題, 又不是板上釘釘的死答案, 如此越發(fā)膽子大起來, 想暢所欲言,想不吐不快。

《如何閱讀一本書》 里詳細剖析了各種閱讀的方法, 刪繁就簡, 在我看來僅此一條, 就是要讀。 不讀, 談不上體會; 不讀, 談不上熱愛。 如若你不喜愛讀書, 自是讀得不夠多, 不夠通透, 又不加諸自己的好惡情感, 缺乏與喜愛文字真正碰面的機會, 就徒給自己扣上 “不愛讀書、 讀不進去書”的帽子。 因此, 手捧書籍, 態(tài)度要轉變, 要逐漸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去讀, 樂意去讀。 而這個讀書轉變的過程, 講求 “廣博” 。 讀過, 才曉得鴻鵠大鵬之于麻雀烏鴉的區(qū)別, 書讀的多了, 讀的門類多了, 就自然曉得喜歡的是哪類文風筆調了。 只有廣泛涉獵, 才能明辨什么是自己感興趣的, 什么了解即可, 什么尚需集中精力、 攻堅克難。

如今自媒體時代, 大有胸無點墨又浮躁急功近利之士, 寫文章博眼球的人多, 平日精進讀書的人少, 千萬篇文章蜂擁而至, 良莠不齊, 如若抓起就讀, 不加選擇, 長此以往, 喪失積極性不說,性情也被那些 “垃圾” 書籍帶得偏頗。 所以書, 猶藥也, 善讀才可以醫(yī)愚。 而 “善讀” 的前提貴在 “選擇” 。 于書海尋覓有三點可循之法: 一是古今中外名著, 謂之 “經典” , 國學流芳, 外文生花, 大浪淘沙, 自是經得住歲月考驗, 讀之, 長大智, 通大慧;二是暢銷書籍, 冠之 “暢銷” , 境況多見于時下熱門, 大眾關注的焦點所在, 閱之, 把握時代前進方向; 三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你以為自己接觸的是一本書, 其實是一個門類, 因之興之所至, 往往一個書中的注腳就能展開發(fā)散式的閱讀, 讀起來也分外愉快。 故而一本書能串聯(lián)起該作者的其他作品, 而其他作品又可能鏈接到別的作者, 甚至跨門類閱讀都極有可能, 長此以往學有所長, 讓你不由得發(fā)出這書本里不是一個世界, 而是萬千世界的感嘆。

很多經典, 是要硬著頭皮去啃的, 當然開始你會覺得晦澀難懂, 那是因為你還不適應這類巨著嚴謹的面孔, 只講求速度, 是不能理解其精要的, 不妨循序漸進, 時日多了, 再讀它就是老友見面, 一下子就熟絡起來。 你會每每驚艷于語言的神秘靈動, 如綢緞般順滑, 輕而易舉地, 一語道破連日來無法言喻的心緒, 又如此精妙, 以或平實感動, 或樸素優(yōu)雅, 或高昂嘹亮, 或喑啞深痛的方式說中你的心事。 你會狂喜, 會掩面而泣, 如高山流水, 巧遇知音, 于床榻久睡而驚坐起, 忙于找筆, 記錄如此懂你的文字背后的感動。

其實文字背后本就是作者思想對這個世界認知情緒的宣泄。 而讀書, 是一種作者寄托在字里行間的鏡面語言反應, 是不能太講求功利色彩的。 “為我所用我才學” , 是種被知識奴役的讀書方式, 且其閱讀過程疲于尋找符合自身前途發(fā)展的 “良方” , 滿是趕鴨子被迫辛苦討生活的茍延殘喘模樣, 來得沒有任何美感。 讀書, 該是很享受的, 是對好奇心的極大滿足方式, 是了解和探求世界上不同個體如何理解和構筑這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媒介。 在這個層面上, 所學的不僅僅是知識, 更是美好的精神思維, 而那些只讀 “工具書” 的人, 是沒能從書里感受到多少生活情趣的, 大概也是不能體會備至的吧, 因為他們一門心思在如何挑選優(yōu)質化肥上, 卻疏忽了對花本身的照料。

世間萬全法, 無一例外, 利弊相得益彰。 讀書, 是需靜心思考, 需戒驕戒躁的, 有些體悟是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特定心境下才會有的, 故而書常讀常新。 讀書要耐得住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的小孩子氣, 半途而廢是不能完整與好書邂逅的。 如果你要談 “讀書成本” , 那么請細數這種品讀的細碎時光, 是如何才能比得上良心作者嘔心瀝血著述論道所花時日, 他們傾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消磨數載, 與精明賞識卻又看世道行情行事的出版商為增刪文字討價還價, 終于這本書以鉛印本的方式現于你眼前。 我有時想, 我何德何能每日與書為伴為友為知己, 每日交談,每日暢飲, 窗明幾凈, 這般歲月靜好, 宛如你可望不可及的星輝順著軌跡不自覺地撒落, 揉碎在心底的銀行系一樣, 美好到近乎澄澈透明。

有的書兵荒馬亂, 有的書歲月從容, 到底適不適合, 讀了才知道。 也許你此時此刻已經找到了一本鐘意的書, 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作者系校報記者, 商學院 2016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