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中國美術學院 法海寺研究生教學基地揭牌


;$$WASTAG$$;

法海寺坐落在模式口文保區(qū), 始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即公元1439年, 1443年完成, 由宮廷工部營繕所修建, 英宗賜額 “法海禪寺” , 距今575年, 1985年開放, 1988年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月9日, 中國美術學院和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共建的 “中國美術學院法海寺研究生教學基地” 正式揭牌。石景山區(qū)文化委負責人與來自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建筑藝術學院、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等院系的十幾位專家教授共同見證了基地落成。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 區(qū)委常委、 組織部部長晉秋紅, 副區(qū)長陳婷婷等區(qū)領導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們就 “研究生教學基地” 共建等進行了研討。有關專家從法海寺(壁畫) 的保護、 開發(fā)、 研究, 以及藝術再現(xiàn)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議。

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 研工部部長楊振宇介紹了學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況與各學科專業(yè)的優(yōu)勢特色, 闡釋了建立研究生教學基地的重要意義。他表示: 北京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具有很強烈的文物保護與研究意識, 此次研究生教學基地首選中國美術學院, 是一次有戰(zhàn)略高度的選擇, 雙方都能從中得到巨大收獲。該基地的建立, 是一次研究生校外學術實踐模式的探索, 也能夠為法海寺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專業(yè)技術支持, 充實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的學術研究力量。

據(jù)法海寺文保所負責人介紹, 北京法海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內明代壁畫與敦煌、 永樂宮并稱 “三大壁畫藝術寶庫” 。與中國美院共建 “法海寺研究教學基地” , 通過此種方式匯聚學科團隊, 共同開展課題研究,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 使文物真正活化和優(yōu)秀文化得以普及。

模式口街區(qū)擁有法海寺和承恩寺兩個國家級文保單位, 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節(jié)點。近年來, 區(qū)委區(qū)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優(yōu)秀文化弘揚, 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對古建筑和壁畫進行保護。先后完成了壁畫珂羅版技術復制和三維矩陣數(shù)字采集, 制作了360全景三維導覽視頻以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等紀錄片拍攝; 受邀到臺灣、 緬甸、 澳門展覽。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教學基地的落地, 將實現(xiàn)雙方共贏, 學生們將在京西豐厚的歷史積淀中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 學習工匠精神和頂級技藝, 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也將在這不斷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迎來新的發(fā)展。

張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