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清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自從范文瀾先生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提出林則徐是“滿清時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以來,幾乎成為一種定論。鐘叔河先生在八十年代所寫的《走向世界叢書總序》中,也稱林則徐為“清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不過說林則徐為“鴉片戰(zhàn)爭以來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則可,說林則徐為“清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則不可。因為在林則徐之前的清代人中,早已有人“開眼看世界”,此人名為謝清高,其著作名為《海錄》。
謝清高是已知的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清代人中走得最遠、最廣、又留下著作的第一人,是清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康熙年間樊守義(1682-1735年)曾出游西方12年并寫成《身見錄》一書,但是此書直到1937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對近代中國未產(chǎn)生任何影響。
作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謝清高是因為偶然的機遇,走遍世界,成為清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謝清高(1765—1821),廣東嘉應(yīng)州(今梅州市)人。十八歲時,從商人走海南,風(fēng)覆其舟,為外國商船救起,以后便隨著外國商船,遍歷海中諸國,其航海生涯大約在1782-1795年。后因雙目失明,結(jié)束海上生涯,返回澳門定居。嘉慶二十五年(1820),謝清高請嘉應(yīng)舉人楊炳南將自己的經(jīng)歷記錄整理成書。
《海錄》是中國人所寫的第一本介紹世界地理、歷史及風(fēng)土人情的著作,全書約有二萬五千字,記述了世界上九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情況。歐美部分記載最詳?shù)氖谴笪餮髧ㄆ咸蜒溃?、荷蘭國和英吉利國,正如呂調(diào)陽重刻《海錄》序文中所說“中國人著書談海事,遠及大西洋外,自謝清高始”。
作為一個中國人,謝清高以親身經(jīng)歷,介紹的諸多方面堪稱首次。
首次全面、詳細地介紹了英吉利,“在佛郎機(法國)西南對?!V歇氈?,周圍數(shù)千里”,“急功尚利,以海舶商賈為生涯”,“海中有利之區(qū)咸欲爭之”,“國雖小而強兵十馀萬,海外諸國多懼之”。介紹了英國的地理位置、英國的富庶與強大、善于經(jīng)商和長于海外貿(mào)易、軍事制度以及四處殖民擴張的侵略面目。想一想鴉片戰(zhàn)爭前夕道光皇帝尚不知道英國在世界上哪個角落,還以為英國在新疆的西邊不遠,從陸上就能到達英國,便知道《海錄》的記載極其可貴。
書中記述了英國、荷蘭等國家在亞洲的爭霸及殖民侵略活動:“明呀喇(孟加拉),英吉利所轄地,周圍數(shù)千里,西南諸番一大都會也”;孟買,“為英吉利所轄地。有城郭”;“舊港國(印尼巨港)不知尊中國,而畏荷蘭、英吉利如虎?!庇纱丝煽闯霎?dāng)時清朝的朝貢體系面臨崩潰,西方殖民者在逐漸取而代之。
在介紹明呀喇時,描繪了“客長”陪審審理制度,這可能是中文文獻中對外國陪審制度的最早介紹;書中記載北極地區(qū)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謝清高可能是北極探險的第一個中國人;華人在東南亞的情況,多有記載;《海錄》也是清代最早記述南海諸島的著作之一,對西沙、東沙、南沙群島多有記載。
總之,謝清高記述的價值在于,他以親身經(jīng)歷,記載了所到國家的情況,這是那些得自傳聞、不可驗證、述奇志怪之作無法相比的。他接觸到了歐洲的工業(yè)文明,包括倫敦的自來水供應(yīng)系統(tǒng)、高大精美的建筑、富足的生活、火輪船等等。還記述了西方殖民者東來以及中國面臨的深刻危機。只是謝清高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意味著什么。令人遺憾的是,謝清高雖然開眼看了世界,但對世界的認識是浮光掠影、較為膚淺的,更無世界視野和世界眼光。
謝清高的《海錄》,對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有深遠的影響,林則徐在鴉片戰(zhàn)爭前夕,為了了解外國情況,就曾仔細讀過《海錄》一書,在道光十九年(1839)的一份奏稿中專門提到:“《海錄》一書系嘉慶二十五年在粵刊行,所載外國事頗為精審”。林則徐在奏稿中還引用了謝清高記述英國情況的材料,向道光帝匯報(見《林則徐集·奏稿》中冊,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80頁)。后來徐繼畬著《瀛環(huán)志略》、魏源編撰《海國圖志》,都曾大量引用《海錄》的資料。
十九世紀前期,在西方,尤其是在英國,工業(yè)革命正蓬勃興起,各種新發(fā)明層出不窮,野心勃勃地對外擴張———世界正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則是閉關(guān)鎖國、夜郎自大、與世隔絕,安于現(xiàn)狀,以天朝上國自居。到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從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
長期的閉關(guān)鎖國、夜郎自大、與世隔絕使中國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喪失了大好的發(fā)展機遇,乃至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前不堪一擊,這一慘痛教訓(xùn)是何其深刻??!
李一氓在為鐘叔河先生《走向世界》一書作序時說:“中國自成為一個國家以來,就朝代而論,只有漢唐兩代最為開放,最具有世界性,對自己國家、民族的力量充滿自信,不搞鎖國主義。所以‘漢’成為我們民族的族稱,而‘唐’亦作為漢族之異名,直到現(xiàn)在。其他的朝代,如宋、明、清朝,則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出息不大”。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正在全力以赴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我們更應(yīng)“充滿自信,不搞鎖國主義”,無論風(fēng)云如何變幻,都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世界視野和世界眼光看待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