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翡翠湖游記
戴澤萍
仲秋之際,合肥的景色仍帶著夏日的顏色,道路兩旁的花草懶洋洋地,迎著溫暖卻不刺眼的日光,享受著歲月靜好的安逸時光。恰在這個時節(jié),我有幸在疏延祥老師的《小說二十講》課上游覽了校園和翡翠湖公園的植物景觀,在老師的帶領(lǐng)和講解下,我對那些曾被忽視的生命有了更多的認知。
從博學北樓出來后,老師順路帶我們認識了一些校園中的生物,比如說那些在校園里常常見到卻又說不出花名的紫薇,那頻繁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卻不識其真面目的喜鵲,詩經(jīng)中描繪過現(xiàn)如今卻隨處可見的白茅……我在感慨與這些生命“相遇不相知”的同時,也增添了許多對老師的敬佩之感,仿佛這些生物就是老師家中的生活物品,隨手一指便能說出它的名字、來源,而我對生物的認知,還僅限于動物園里的蟲魚鳥獸和餐桌上的水果蔬菜,相比之下實在慚愧不已!
對面的翡翠湖公園僅離學校幾十米距離,其中潛藏的“秘密”卻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這個地方我已經(jīng)和不同的人相伴來過許多次,除了感慨這個公園很大風景很美,似乎從未留意過身旁的花花草草,即使突然察覺到某朵花很美,也僅限于拍個照片便走人了事,再無過多思索,但今天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公園中的一切事物。矗立在公園入口的一棵樹是日本五葉松,老師讓我們走近親自數(shù)一數(shù),我們湊近去看卻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以什么單位去數(shù)這一簇一簇的松針。緊接著我們來到另一棵樹旁,老師問我們是什么樹,我小聲的說是洋槐,因為小時候我們家附近也有開的花和它的花朵很像的樹,家里人都說是洋槐,每年初春我們都會很期待,因為這個時候洋槐樹會露出許多簇花骨朵,這個時期的洋槐花最為鮮嫩,散發(fā)出一股沁人的清香,我們一般會用鐮刀捆在竹竿上去“夠”它,清洗之后和面煎成餅,吃起來又香又甜,但自從我離家上高中,鮮嫩的洋槐花期總和我的假期交錯開來,如今已經(jīng)很多年都沒有吃到了。老師糾正我說它是國槐,形容人風度瀟灑的成語———玉樹臨風,其實就是源于國槐。走到不遠處又是一棵開花的樹,老師問同學們這是什么花,同學答櫻花,老師又問為什么認出它是櫻花呢?老師解答說是因為它的葉片很獨特,葉片的莖部有兩處突出的點狀物,我揪下一片葉子細看,還真是老師說的那樣。
再往前走,老師講解那一盆盆裁剪精致的盆栽是觀音柳對羅漢松中的羅漢松。我們在觀賞金雞菊的時候,一只蝴蝶徘徊在花叢中,我們都覺得這只藍黑色的蝴蝶很美,老師說它是青鳳蝶,路邊還有幾支美麗的月見草,之所以叫它月見草似乎是因為只有到晚上它才會開花,開花仿佛只有月亮才能見到。隨后我們走到了翡翠湖木橋上,橋下是蜂擁成群的水花生,它的名字是由于它的葉子很像花生且生長在水里,遠處那一大簇高艷麗的花是水生鳶尾,本來我還覺得它們像郁金香,看來是我對植物的了解太少。順著木橋走,來到生長了許多蘆葦?shù)乃?,老師說蘆葦其實就是詩經(jīng)里“蒹葭蒼蒼”的蒹葭。上岸之后,岸邊有許多盒子草,而之所以稱它們?yōu)楹凶硬菔且驗樗鼈児麑嶉L得像盒子,這是文人思維的形象特征,與此類似的還有馬蹄金長得像馬蹄、蒼蠅樹的果實長得像蒼蠅、野大豆長得像豆子等等。
關(guān)于扛板歸這一植物的命名,老師還專門給我們講了一個典故,相傳一個樵夫上山砍柴,突然被毒蛇咬了一口,樵夫當場就暈了過去,家里人以為他死了悲痛欲絕,只好準備用木板抬著他將他埋了,但由于這樵夫吃了一種草,他竟奇跡般活過來了,于是他就扛著木板回家去了。后來,這種草便被稱作扛板歸,它有治蛇毒的功效。
再繼續(xù)往前走,我的體力幾乎快要消耗盡了,但老師仍精力充沛地給我們介紹著:榆葉梅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它的葉子像榆葉,它的花像梅花……沿著小路一直往前走,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紫葉李、木患子、楊梅、水杉、池杉、落羽杉、三裂葉薯、大花六道木、一年蓬、河柳、八角金盤、灑金桃葉珊瑚、千金藤、柳杉、雞屎藤、馬交兒、苧麻、繡球花、花葉蔓長春、百日菊、金銀花等等我或不知其名或不識其身的植物,雖然知曉對生物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此時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住地想要停下來歇息,老師也感知到時間的緊迫,對生物的介紹內(nèi)容減少,加快了返回學校的步伐。在途經(jīng)湖北海棠時,老師還跟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事情,由于之前的一次課也帶領(lǐng)同學進行戶外觀賞,在和同學們講了一段關(guān)于張愛玲“人生有三大遺憾:鰣魚有刺,海棠無香,《紅樓夢》未完”的名言后,有同學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也改成了“海棠無香”,因此老師開玩笑似地建議我們也把微信名換成海棠無香,引得同學們喜眉笑眼。
之后的路程多半在匆匆趕路,直到過了翡翠湖的橋頭,回到擺設(shè)著羅漢松的盆栽附近,這天的翡翠湖之行才算告一段落。大家各自相伴歸去,我也徑直向校園走去,身體雖疲乏不已,內(nèi)心卻感慨良多,感慨自己雖然讀了十幾年的書,卻也只是讀了十幾年的書,盡管出生農(nóng)村也生活在農(nóng)村,卻也只能分得清韭菜和麥苗。作為一名文學院的學生,掌握基礎(chǔ)的文學知識必不可少,但文學素養(yǎng)也同樣舉足輕重,從事文學活動最重要的是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美的實質(zhì),藝術(shù)理論固然重要,但文學作品若僅精于藝術(shù)手法的雕琢,結(jié)果只能是頭重腳輕,并且,從文字中收獲美的感受仍有些淺顯,不如從實踐中探索從而感悟其中的深刻,正如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