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為了我們共同的節(jié)日·冬藏


  雙甲子年的最后5小時,獅子山由歡樂定義。
  藝術館一隅,一臺鋼琴在優(yōu)雅彈奏,指揮同學輕柔地揮著節(jié)拍,十數(shù)位同學圍成半弧,輕聲吟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在他們身旁,23家創(chuàng)意攤主進行創(chuàng)意作品展示。創(chuàng)意手作飾物、葉脈創(chuàng)意書簽、“壓壓樂”“留下向2018年告別的笑臉”……豐富而獨具創(chuàng)想的活動引得師生流連忘返。
  環(huán)繞四周的,是“方寸視界,片語情懷”手機攝影展。由300多名師生員工和校友用手機拍攝的近2000張校慶年照片和近200條留言,分享和重溫著校慶年的一幕幕感動。
  5平方公里的校園里:20000多名師生冒嚴寒、踏冬雪,興高采烈地參加“獅山歡樂節(jié)”系列活動,校園一派祥和喜慶。在新年巡游隊伍中,55位火把手點亮火把,來自各學院和學生社團的2000名師生別出心裁靈動裝扮,組成方隊宛如長龍游走校園;在廟會街,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帶來了各自國家的歌舞、工藝品、美食,為獅山增添國際風范;在迷宮猜謎區(qū),燈籠高掛人頭攢動,洋溢著節(jié)日的歡樂;在跨年演唱會,校園歌手縱情高歌,師生共同迎接新年零點鐘聲。
  雙甲子校慶年完美收官。
  5平方公里的校園充滿濃郁的高品位學術氛圍和人文氣息,使這所中國辦學歷史最長的高等農(nóng)業(yè)學府正洋溢著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
  春生、夏長、秋獲、冬藏。農(nóng)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規(guī)律,恰也暗合著校慶年的脈絡和軌跡。
  2018年11月7日,立冬日,在校慶總結表彰大會上,校黨委書記高翅說:百廿校慶正因為緊緊扣住了“品”字,才能有個性、有特色、有品質(zhì),才能贏得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充分肯定。推而廣之,在學校一切工作中,大到教書育人、學科發(fā)展、隊伍建設,小到個人發(fā)言、貼張海報、養(yǎng)花種草,都要想到它有沒有“品”。
  冬藏,藏的就是一個“品”字!是對學術校慶、人文校慶、校友校慶積淀的大學精神的物化、固化、內(nèi)化,是對育人品性、學術品貌、文化品位凝結的“華農(nóng)之品”的傳承、反思、升華。
  2018年11月30日,一個普通的周五。這一天,生科院迎來4場高水平學術報告。
  生物醫(yī)學中心張敏老師,是學術報告活動的???。他說:“聽得多了,往往會被報告人那種非常專注和樂在其中的科研精神所陶醉?!?br>  王強,2015級碩博連讀研究生,2018年聽了32場學術報告。他認為:“聽一場好報告,不單介紹成果本身,還有取得成果的研究過程,解決問題的心得體會,分享的是整個故事。有故事才是科研?!睂W術志趣成就卓越學人,2018年王強以第一作者在《核酸研究》和《自然·微生物》各發(fā)表了一篇論文。
  王強所在的殷平教授課題組,有一條要求是: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聽30場學術報告,博士研究生聽50場學術報告。
  2018年下半年,經(jīng)學院討論,這條要求成為生科院對全體研究生的要求。每個研究生都領到了一份《學術報告會記錄本》,封面寫著:“每一次報告都是巨大的成長機會,請珍惜。”
  “學術校慶”正在成為校園的常態(tài)。在更多的學院、更多的學科,更多的學者相繼走進校園,借智借腦,帶領一批活躍在新興學科領域、交叉學術地帶的青年師生,在跟高手“打球”的過程中提升“球技”,增強學術自信,擴大學術影響,促進“雙一流”建設,推動學術走向卓越。
  彭小川,百廿校慶系列文化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她說,“這一年,深切感受到華農(nóng)師生美的自覺逐漸被喚醒,感受美、鑒賞美、評判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提高。未來,只有堅持校園文化活動高品質(zhì)、高品位、高格調(diào),才能滿足培養(yǎng)更多有文化修養(yǎng)、人文關懷、創(chuàng)造活力和健康審美力的青年大學生的需要。”
  校慶日之后,一批高品位的文化藝術活動持續(xù)供給,豐富和渲染著高雅寧靜的校園。
  冬季將至、花謝之時,機械作業(yè)的花田翻耕,變成了愛花人把芬芳領養(yǎng)回家。暫別與收藏,恰好是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對新陳代謝的憧憬。2000余名師生、市民在采摘互動中尋覓花境花意,體悟生命永恒,為120花田又增添了新的文化賦能。獅景會浙江分會校友也來到現(xiàn)場,他們決定再次捐贈240公斤花種進行秋播,以期在明年春天再現(xiàn)美好花田。
  2018年12月21日、22日晚,武漢愛樂樂團受邀來校演出。我校小宇宙合唱團與武漢愛樂樂團首次同臺合作,共同演奏《禮贊》篇章。校園合唱愛好者和專業(yè)愛樂樂團合作,對團員們是不小的考驗。當克服了挑戰(zhàn),對高雅藝術魅力的領悟、挑戰(zhàn)自我品質(zhì)的塑造又會是同學們可貴的成長經(jīng)歷。合唱團團長張澤坤同學說:“我們與愛樂樂團合作時迎難而上、不斷打磨、力臻至善的過程,是自己平時排練時未曾有的,也模擬不到的”。
  2018年11月20日,學校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管理校內(nèi)橫幅、桁架、海報等宣傳品的通知》,從制度上鞏固校慶工作成果、提升校園環(huán)境品質(zhì)。多做“減法”,慎做“加法”,保持校園寧靜高雅,正成為眾多師生的文化共識和行動自覺。
  “社會看華農(nóng),最直觀的是看身邊的華農(nóng)校友;華農(nóng)的精神文脈傳到哪里去了?就是傳到了一屆屆校友身上”,校慶后擔任校友與基金工作辦公室主任的楊仁海說,校友是學校的“金字招牌”。
  校慶年,這所大學對“我是誰,我為什么而生、為什么而興、為什么而榮”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更加堅定了“為人民而生、為祖國而興、為學子而榮”的理想追求。
  “共同空間”,一個以“我愛真理,我要表達”為主旨的師生交流平臺。2018年的冬天,它密集迎來了校黨委書記高翅、校長李召虎,副校長郭剛奇、楊少波,恢復高考后我校第一批大學生等訪談嘉賓。這些老師走進“共同空間”,師生圍坐夜話,談理想、聊學習、話成長,聽缺點、提批評、談建議?!肮餐臻g”的組織者畢晨同學說,“幾場談心讓我感受到,點亮新甲子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需要所有華農(nóng)人的努力,需要師生一心?!?br>  2019年的春天,其他全部校領導、更多的老師將陸續(xù)走進“共同空間”,大學校園散發(fā)著“教育共同體”的魅力。
  繼校友企業(yè)品牌日之后,2018年12月29日,以“扶貧碩果,共榮共享”為主題的第三屆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暨“陸個壹”品牌扶貧展銷會在校園梧桐路舉行。參展商主要是學校定點扶貧支持的企業(yè),既展示了學校科技成果,又幫助扶貧助農(nóng)企業(yè)銷售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體現(xiàn)著學校履行社會責任,共享、共創(chuàng)、共榮、共發(fā)展。
  與此同時,這個冬天,師生分享著綠色超級稻入選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的喜悅,謀劃著加快發(fā)展生物醫(yī)學發(fā)展服務“健康中國”,耕讀在阡陌田野助力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
  2019年1月1日零時,在參加跨年演唱會和師生共同迎來新甲子之際,校黨委書記高翅發(fā)表致辭。他提出:共創(chuàng)卓越未來的新甲子征程中,我們要用實踐來回答三個問題:什么是一流大學?我們是不是一流大學?怎樣才能成為一流大學?
  這是在邁入新甲子的第一刻,華中農(nóng)大發(fā)出的“新甲子三問”。
  跨越百廿路,已過千山萬水;點亮新甲子,仍需跋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