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文學與傳媒學院三大使者家鄉(xiāng)行">
電子報
電子報

我們都是追夢人
———記文學與傳媒學院三大使者家鄉(xiāng)行






  “三大使者家鄉(xiāng)行”活動是三峽大學為貫徹“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促進學生深入社會、服務家鄉(xiāng)、宣傳學校、增長才干的實踐平臺,已成功開展了五屆。本次以走訪、宣傳、調(diào)研的方式,進行了以“我為家長捎封信”、“我回母校送喜報”為主題的“三大使者家鄉(xiāng)行”社會實踐活動,共有47名個人、59個團隊參與,其中有173名“三大使者”是國家和校級獎助學金獲得者。
  回校 翰林學海傳承路一路泥濘后,伴隨著朗朗的書聲,蜿蜒山路的盡頭浮現(xiàn)出一所學校———巴東第二高級中學。我們佇立在校園的大門,一抬頭,便是橫掛著的宣傳標語“建民族特色高中,創(chuàng)省級示范學校”。闊別兩年,母校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走進校園,我們可以在寬闊的林蔭大道上漫步,可以在鮮花燦漫的中心花園流連,還可以登上幽靜的松林公園,在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上與自然交流,在霞光映照的石凳上與心靈對話……設施越來越完善的母校既讓我們心生驕傲,也無可避免地帶給我們細微的陌生感,而當我們走向教學樓時,久違的親切感撲面而來。多媒體教室里,老師的教棒牽引著學生的目光;實驗室里,學生們俯下的身姿濃縮著不倦的精氣神;閱覽室里,學生們駕輕舟遨游知識海洋……在這里,努力變得優(yōu)秀是每個人的夢想。記憶的門扉被敲開,那時的我們同他們一樣為一個夢想而努力。或許,這是一種傳承,所謂“立求索志,做奮斗者”。
  進班宣講前,我們見到了曾經(jīng)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再熟悉不過的面孔,不禁令我們追憶起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向老師匯報了自己在大學的成長歷程,老師也熱切地詢問我們活動開展的整體情況,并對三峽大學開展的此類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此后,在老師的統(tǒng)籌安排下,我們利用高中學子的課余時間相繼進入高三(3)班和高三(11)班開展宣講活動。走進教室,各式各樣的名人名言、勵志標語,確切細致的班務展覽板,明亮鮮麗的流動小紅旗使我們目不暇接,學弟學妹們也熱情地同我們打招呼。面向即將跨越高考這座“獨木橋”的學弟學妹們,我們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出了高三最后半年的學習建議,并向他們介紹了三峽大學的基本情況,鼓勵他們以三峽大學為起點,能夠?qū)崿F(xiàn)自己金榜題名的夢想。此外,我們還以宣傳片“致三峽大學的一封情書”為依托,用聲音和畫面為學弟學妹們勾勒了大學的人、大學的景及大學的“路”。在他們好奇的注視中,我們講起了自己的大學經(jīng)歷:從桃花節(jié)上各國文化的碰撞到校運會中矯健的身姿,從志愿者活動的辛苦與溫情到“百團大戰(zhàn)”的抉擇與希望,從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到浩如煙海的館藏書籍……我們極盡美好的詞匯,不吝講得口干舌燥,只為給尚且青春的他們勾勒一幅足以心生向往的藍圖,以此激勵他們踏踏實實用行動逐夢。
  走訪 篳路藍縷開山路捎著學院委托的慰問金和慰問品,我們抵達T同學家,此時天色已晚,T同學的母親熱情地出來迎接我們,招呼我們進了屋。我們先是同阿姨匯報了T同學在校的表現(xiàn),并一起觀看了學?!爸?018級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宣傳視頻,隨后便聊起了家長里短。談及家庭情況時,阿姨眉頭微蹙。原來,T同學的父親已經(jīng)故去,為供T同學讀書,T同學的哥哥遠去云南工作,阿姨也不得不在工地上當幫廚。雖然日子過得不算寬裕,但阿姨卻很知足。阿姨說道,她一直教導T同學“人窮不怕,就怕志窮”,只要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她再苦再累也值得。接過她的話茬,學院資助專干老師羅帥向阿姨細致地介紹了三峽大學的資助政策。得知國家、學校、社會給三大學子提供了如此多的經(jīng)濟支持,阿姨先是向?qū)W校表達了自己真切的感激,而后又教導T同學要刻苦努力以不負學校和家庭的殷切希望。
  交談不覺已至深夜,T同學母親的面龐上泛起了淺淺的倦意,我們考慮到她辛苦勞作了一天,不愿再叨擾她。她聽了我們致歉的話,反而不好意思地笑笑,叮囑我們好好休息。
  歸途 漫漫征程求索路我們搭乘著歸校的車,望著漫漫的蜿蜒山路,歸途與來路一樣的磕磕絆絆?;腥挥浧穑瑏頃r路上尋覓巴東野三關(guān)火車站,簡直就像是在無邊無際的汪洋里尋覓可堪登陸的孤島。那時,我們玩笑似的抱怨,卻終于無一人退縮。我們的想法很純粹,我們自認是連接三峽大學和這座“孤島”的使者,是將要征服這條巴人路的勇士,既選擇了這條路,便只顧風雨兼程。來時路,從野三關(guān)到茶店子,從火車箱到面包車,從白晝到黑夜,可謂周折輾轉(zhuǎn)、跋山涉水??缮碛谢锇橄嚯S、肩有責任在即,我們雖累得筋疲力竭,卻甘之如飴。又記起揮手告別時,母校的學弟學妹們留給我們的熱烈掌聲和明媚笑靨。或許生命的旅程就是這樣的輪回———昔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埋頭苦讀,清澈的眼睛里盛著探求世界的渴望?而不久的未來,這些稚嫩的學子也將踏入大學的殿堂,很有可能也會走訪母校,以擔當“使者”為契機替學弟學妹們指點迷津。一屆又一屆的“使者”們播撒著希望,傳遞著情感,交接著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不錯,我們作為“使者”帶著學校、學院的使命,懷揣老師們的囑托,踏過這“探親路”“宣傳路”,一路奔跑,一路追夢。這是一條“求索路”,我們在返鄉(xiāng)路上看風景、嘆巨變;這是一條“傳承路”,我們回母校贊三大、談傳承;我們不忘來時路,到貧困學子家中送溫暖、訴衷腸。
  同一條路,此番重新趟過,感受自有不同。我們由自身趕路的艱辛聯(lián)想到山里孩童的艱辛,他們確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進山一次尚且不易,他們拼盡全力出山,該是多么艱辛。我們帶著夢,不畏艱難走進山里,T同學從貧困的家庭,從閉塞的大山,帶著夢,跑了出來。這條路,不只承載著一個人的夢。水泥凝固了泥濘,平和取代了躁亂,奔跑征服了停滯。旅游景點、農(nóng)家樂等興起,秘境巴東也在為夢革新,只有擺脫貧困,才能讓巴東人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我們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抬頭是山,路在腳下。(周雄 羅帥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