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繼 承 和 弘 揚 西 農 精 神 為 推 動 農 業(yè) 農 村 現 代 化 再 立 新 功— — 在 紀 念 趙 洪 璋 院 士 百 年 誕 辰 座 談 會 上 的 講 話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我以原西北農業(yè)大學校長和趙洪璋院士學生身份,參加今天的座談會,與在座的各位一起緬懷趙洪璋院士的豐功偉業(yè),感到非常高興和激動。“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弊鳛檗r業(yè)大學,育種是基礎,是最重要的基礎。我在西農工作了25年,期間多次接觸到趙洪璋老師,他一口河南話、經常挽著一個褲腿,不是在農作一站二站的地里,就是在加代室忙碌,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至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借這個機會,我向今天出席座談會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趙洪璋院士是學校土生土長的小麥雜交育種專家,他把小麥當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把為人民做實事當成自己的畢生信仰,矢志不渝,先后育成以“碧螞1號”“豐產3號”“矮豐3號”和“西農881”為代表的四批優(yōu)良小麥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9.5億畝,增產小麥約256億公斤,為解決農民溫飽、實現農業(yè)增產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著貢獻,他的豐功偉業(yè)將永垂青史。其中“碧螞1號”將將小麥畝產提高了10%到30%,可以說彪炳史冊的貢獻。他創(chuàng)造并形成的別具一格、精湛實用的育種技術體系,對我國小麥育種事業(yè)影響深遠。他是我國小麥育種領域的一代宗師、小麥選育推廣工作的時代先驅,先后十次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并得到高度贊譽。
  剛才,興旺同志的講話,我完全贊同。各位專家、老師、同學的發(fā)言,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勾起了我多年的回憶和無限追思。借此機會,我談五點感想。
  第一、緬懷趙洪璋院士豐功偉業(yè),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趙洪璋青年時期,就接受了“民以食為天”的教育熏陶,耳濡目染了農村凋敝、農民生活困苦和農業(yè)生產落后的現實,學習農業(yè)、改造農村、造福農民成為他最大的夙愿。在他52年的育種生涯中,始終恪守“人的一生要為人民做些好事”的信條,其人生歷程是學習起步為農民,工作落足為農民,他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我們要學習趙洪璋院士報國為民的情懷和品質,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努力譜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光輝新篇章。
第二、緬懷趙洪璋院士豐功偉業(yè),就是要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供智力支撐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將“三農”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快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的農業(yè)大學,必須按照“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自覺肩負起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任。我們要學習趙洪璋院士胸懷祖國的崇高理想,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發(fā)揮好支撐引領作用,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貢獻更多的西農智慧和西農方案。
  第三、緬懷趙洪璋院士豐功偉業(yè),就是要激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氣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結束的院士大會上強調,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矢志不移自主創(chuàng)新,堅定創(chuàng)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趙洪璋院士的小麥育種生涯,遇到許多挫折和坎坷,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大膽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帶領他的團隊先后育成四批小麥品種,把我國小麥生產水平提到新高度。成績的取得,是他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結果。
  在人口增長、耕地減少、水土流失的情況下,依靠政策、科技、投入、管理,我國糧食產量穩(wěn)步增長,從1978年的3.04億噸到2017年的6.17億噸。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絕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學習趙洪璋院士開拓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積極搶占科技創(chuàng)新的制高點,不斷滿足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為實現科技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供給。
  第四,緬懷趙洪璋院士豐功偉業(yè),就是要大力傳承和弘揚“西農精神”“扎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農精神”,是學校建校84年來,一代代師生秉承“誠樸勇毅”校訓,踐行“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辦學理念,心懷社稷、情系蒼生,孜孜以求推進旱區(qū)農業(yè)現代化,引領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精神財富和不竭動力。從求學、工作再到去世后將骨灰撒到黃河的壺口,趙洪璋院士將大半生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黃土地,奉獻給了一生最摯愛的小麥育種事業(yè),他是“西農精神”的杰出代表,學校84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還涌現了辛樹幟、石聲漢、虞宏正、周堯、萬建中、王廣森等一批踐行“西農精神”的科學家。我們要學習趙洪璋院士為黨為國為民奮斗的價值追求,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扎根楊凌、腳踏黃土,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持續(xù)貢獻西農力量。
  第五、緬懷趙洪璋院士豐功偉業(yè),就是要把學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農業(yè)大學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以質量為導向的內涵式發(fā)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集中體現。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發(fā)展的肯定與認可。同時,我們也要正視使命和挑戰(zhàn),不斷增強把握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新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乘勢而上,搶抓機遇,贏得先機。新時代、新作為,需要我們強化“一流”意識,增強“一流”本領,不斷提升辦學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早日把學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老師們、同學們,宏偉藍圖已繪就,躍馬揚鞭新征程。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紀念趙洪璋院士誕辰100周年為契機,大力傳承和弘揚趙洪璋院士精神,為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立新功、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