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記 憶 中 端 午 的 味 道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泵慨?dāng)端午節(jié),這首歌謠便回蕩在我耳邊,讓我的思緒不由飄回到故鄉(xiāng)———山東濰坊諸城。在我的記憶里,每當(dāng)此時,淡淡的艾草香味夾雜著濃濃的粽香撲面而來。深吸一口氣,靜靜品味,不僅有讓人垂涎三尺的香味,還有讓人魂牽夢繞的家的味道。

據(jù)《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亦稱為 “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最初只是古代百越地區(qū)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的祭祀節(jié)日,后來因紀(jì)念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賦予了端午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深厚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的我雖然還不能理解那份愛國情,但我卻喜歡聽爺爺奶奶講屈原的故事;小小的我雖然還不了解屈原,但卻被他的事跡所感動,被他的精神所折服;那時的我還不懂何為報國,卻在爺爺奶奶的叮囑中一直銘記著:長大了要報效祖國。愛國的傳統(tǒng),就在這口口相傳中傳承著、發(fā)揚(yáng)著,醞釀著、發(fā)酵著,伴著我成長,也伴著我一點(diǎn)點(diǎn)向著那個“報效祖國”的誓言而靠近。對我來說,端午,是快樂的,又是沉重的;是歷史的,又是現(xiàn)代的,因為愛國是永恒的、亙古不變的。偉大的歷史人物、樸素的民間傳說、一代又一代的囑托,交織成了我記憶中端午最特殊的味道。

古詩云:“小團(tuán)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倍宋绻?jié)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xí)俗。在我的家鄉(xiāng)包粽子是有“講究”的。先是選粽葉,一開始人們習(xí)慣用蘆葦葉包粽子,后來隨著湖泊的減少,開始用槲樹葉。這種葉子表面一層光滑,一層毛狀,不僅有活血的藥用價值,而且蒸煮后清香無比,使包出的粽子味道更加醇香綿厚、口感細(xì)膩。再是粽子的形狀,一般粽子多是三角的,而我家鄉(xiāng)的粽子是長方行的,這跟槲樹葉的形狀有關(guān)。葉子像手掌一樣,包粽子的時候需要將兩頁合成一對,寓意好事成雙,然后再用稻草或麥稈捆好,就可以入鍋煮了。最后就是蒸煮粽子快結(jié)束時,一定要放上雞蛋。煮出來的雞蛋顏色是棕褐色,奶奶每次煮的時候,會將粽子取出后,把雞蛋殼磕裂,把剩余的汁加上鹽和八角再復(fù)煮一次,雞蛋有滋有味,像茶葉蛋一樣好吃。粽子放涼,蘸上白糖是我最喜歡的吃法,小時候和奶奶分吃一對粽子,長大后自己都可以吃完一對。時間飛逝,如今奶奶的飯量反而不如我了,但是那種包粽子、吃粽子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這股濃濃的棕香,一定會飄出記憶中我最愛的端午味道。

“涵虛歌舞擁邦君,兩兩龍舟來往頻。閏月風(fēng)光三月景,二分煙水八分人。錦標(biāo)贏得千人笑,畫鼓敲殘一半春。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簫鼓繞湖濱。”端午節(jié),怎可少了賽龍舟。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汩羅,曰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下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觀之?!痹谖业募亦l(xiāng),每當(dāng)此時都會舉行龍舟比賽。一聲令下,龍舟齊發(fā),條條龍舟就象離弦的箭,在水面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伴著鏗鏘有力的鼓點(diǎn),節(jié)奏一致,展示出團(tuán)結(jié)拼搏的競技精神。龍舟既是對屈原的紀(jì)念,更是人們集體精神的體現(xiàn)。這種力量和速度的較量、這種團(tuán)結(jié)和合作的展示、這種奮進(jìn)和拼搏的激情,一起組成了我記憶中最難忘的端午味道。

宋代文學(xué)家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端午》中寫道:“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于門首,......又釘艾人于門上,士庶遞相宴賞?!倍宋缛障丛√m湯是古代習(xí)俗,后來多以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再到如今人們喜歡這天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或是佩戴艾草熏制的飾品配飾。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到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將早準(zhǔn)備好的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淡淡的艾香在家中彌漫開來,我雖然對他們殺蟲滅菌的功效有所懷疑,卻實(shí)在喜歡這種清清爽爽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奶奶還會煮一鍋艾草水,讓我洗澡用,沐浴在艾香中,我深深陶醉在這記憶中最香的味道中。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痹谖业募亦l(xiāng),端午節(jié)還叫女兒節(jié)。端午當(dāng)天,天還未亮之時,家中長輩會悄悄將用紅、綠、黃、白和黑色粗絲線搓成的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脖頸上,叫長命縷、續(xù)命縷。七天以后,當(dāng)遇到下雨天,就可將五絲剪下扔到水里,傳說那好看的五絲會在水中化作蚯蚓,莊稼就會有個好收成,一說彩線會化作祥龍,保佑孩子平安健康,為孩子帶來一年的好運(yùn)。無論是化作蚯蚓為莊稼松土得到一個好收成,還是化作祥龍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五絲所承載的都是農(nóng)業(yè)社會里人們 最 樸素 最 真摯 的 祈愿,系于腕 上 那小 小 的五彩線,代 表 著人 們 對美 好 生活 的 向往。現(xiàn)如今端午節(jié)系五絲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但是在我的人生中,每年的五絲都不會缺席,那是奶奶對我的愛和祝福。靚麗絲線相互糾纏,牽出了記憶中最純的親情味道。

“端陽節(jié)近說青溪,芳草門前踏作泥。到得秋來人寂寞,月明衰柳夜烏啼。”端午時節(jié),更添思念,尤其是對常年在外求學(xué)的我來說,這份鄉(xiāng)土情、這份親情的牽絆更為濃烈。如今,我只想在甜糯的粽子中、在奮勇激進(jìn)的賽龍舟中、在清爽的艾香中、在漂亮的五絲中,將端午的味道記錄下來。在歲月的風(fēng)景里,鐫刻下成長最深的印記,醞釀成最美的回憶,留著以后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