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順德哪塊土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鳳城,抑或十個鎮(zhèn)街都是鳳城?感覺也不對,但大良絕對是鳳城中的金鳳吧!
喜歡這樣一個小滇,一群人:讀書、寫字、唱本地大戲、講本地“古”、風雅頌的人集聚一起,最好還要有美食相伴。這個要求很難,基本上是一種世外桃源的想象,我中年之后就喜歡想象,但在大良,順德區(qū)的中心,這種想象變得愈發(fā)現(xiàn)實起來,因為有這徉的文化氛圍在推動,在生長。
記得第一次做客由大良文化中心舉辦的鳳嶺讀書沙龍的時候,很緊張又很期待,以前只是借書的時候才會來梁球據(jù)圖書館,足良這個書館沒有過多的接觸,后來認識了這里的一幫文化人,竟然有膽量來分享讀書心得,且是米蘭昆德拉的書,分享的過程不是很完美,沒有那種大開大合的聽眾云集,但聽眾是選擇性來的,所以都有準備,于是思想的聲援就不再孤單,在一個小房間里,十來個人邊喝茶,邊聊昆德拉,邊討論小說的背景、技巧、語言特色、人物形象等,感覺就如同《生活在別處》,《慶祝無意義》,十分契合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情景。
那一場讀書會,更像是大良小眾文化的縮影,其實,有讀書種子就好,不需要讀書森林,森林容易造成聲音的稀釋,眾聲喧嘩對讀書意義不大。
后來也參加了大良文化中心舉辦的新年濤會征文,春天讀詩是一種美好心境的達成,而且主辦方選的地址都十分詩意,要么是在嶺南文化的閣樓清暉園,要么就是在順德氧吧順峰山上。
我也喜歡參加大良文化中心舉辦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動;大型的新年音樂會;甚至是講古交流,咿咿呀呀的“德語"柔軟慈祥,拍案驚奇。
文化氛圍是互相生長的,不是單行線,需要懂文化藝術(shù)的人去成就文化藝術(shù),堆起文化的高峰,同時一也需要一個平臺來展現(xiàn)文化。我不太喜歡大城市,雖然有更高雅的文化,有更多交化大師住臨,但都把我們準拒得很遠,你要用上很多精力才能與z互通一點點皮毛的精神款曲。倒不如在一個小鎮(zhèn)里,大家知根知底,精神的根社上共進共退,既沒有高山仰止的負累,也沒有過干低到塵埃的負重。文化是需要基層土壤去澆培的,象牙塔里的文化往往生不了根,開不出文化的一朵清蓮。
如果有幸,你來大良尋味順德,剛剛好在街頭,抑或野外的百年古榕下,碰上了一場文化活動,不要J涼訝,那是這座小滇的文化常態(tài),那就安靜地坐下來或者大膽地走上前臺,你就是這場文化之旅的主角。
大鳳來儀矣,文化筑瑤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