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忙于學習和各種事務(wù),總是無法靜下心來看會兒書,頗為無奈。到了周四,無課,也推脫了各種閑事,終得一日安閑。我便在行李中翻找?guī)淼臅?,想找薄薄的一本,一日可讀完,不必將戰(zhàn)線拉長,省得讀了幾日后,便再也續(xù)不上。眼光似游蛇,落在了蜷縮在最下面的一本,厚薄適宜,我也仿佛讀懂了它的心思,便抽出來。《人生的智慧》五個大字赫然入目,該不會是什么雞湯文吧?定睛一看,作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大哲學家叔本華。
這位大哲學家很有意思,性格乖張,家境優(yōu)渥,一生投身于哲學研究,名聲身前沒有身后才來。叔本華曾與黑格爾一同在柏林大學講學,但十分鄙視黑格爾,故意把自己的課安排在與黑格爾同一時間,結(jié)果上課的學生從來沒有超過三個,這才作罷。本以為大哲學家的著作應(yīng)該是十分晦澀難懂,但這本小書讀來卻輕松有趣,仿佛在秋天的午后,曬著暖暖的陽光與一位老者交談,而老者正慢慢講述他所知道的人生智慧。
這本書很薄,講的問題也很簡單——人如何才能在人生中獲得幸福?叔本華認為應(yīng)該由三個維度來談人生的幸福。首先是“人是什么”,即人本身擁有的東西,包括人的健康、人格、追求等。其次便是“人有什么”,即人擁有的財富和社會地位。第三個便是他人眼中的自己,即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叔本華認為“人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才是感知自己是否幸福的主體。他尤其強調(diào)了健康的重要性,“寧愿做健康的乞丐,也不做生病的國王?!笔灞救A也說,人需要一定財富,但所需要的財富足以使自己不為生活擔憂即可,太多的財富會使人無聊,從而去追求生理上的快樂,而這是幸福的毒藥。叔本華著重論述了第三點,他人眼中的自己是最不重要的,他人的評價并不能決定我們自己是誰,只有我們才能使我們成為自己,“別人說你是智者,你若信了,便是世界上最大的愚人”。
讀著此書,又想到自己近日來的做法,自己何嘗不是本末倒置了?只是一味地追求他人眼中的自己,為了那小小的、卑微的虛榮心,整日奔波,不得一日安閑,甚至連自己喜愛的讀書都拋之腦后,還整日沉浸在他人的夸贊之中,卻連自己是誰,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都忘了,便只想成為他人眼中的自己。
讀完此書,心中便又有些透亮,不敢妄稱有智慧,但與智者交談,腳下的路又明晰起來了。
合書,閉目,靜思。我溫柔地捋平書的褶皺,恭敬而又虔誠地將書放到枕邊,愿常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