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好題目從何而來?關鍵是大局意識

QQ截圖20210301143850.png?


在新聞寫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么一個問題,寫著寫著沒有題目好寫了,特別是缺少好題目,十分著急。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古人云:“目在足下,不可以遠視,雖明何益!”把目光放遠放大,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心中裝著大局,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又一個好題目。

 

從“石頭”的角度寫出的好文章


牛年春節(jié)過后,加勒萬河谷沖突現(xiàn)場視頻公開,引發(fā)國人關注,人們十分想了解邊防軍人的工作、生活狀況。2月22日,公眾號上一篇文章的題目吸引了我的眼球。標題是《清澈的愛,喀喇昆侖的石頭為證!》這真是一個好題目,帶出了一篇好文章。文章從邊防軍人的“石頭情結(jié)”說起,講述了一塊塊石頭背后的故事:有的戰(zhàn)士在石頭上記下姓名與交黨費的日子,有的把青春誓言寫在石頭上,有的在石頭上畫上國旗、國徽、軍旗,……昆侖山的石頭,見證了邊防軍人的大愛和堅守,見證了一代代邊防軍人的傳承。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是大局;“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是邊防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因此,昆侖的石頭就成了文章的好題目。

 

為何“農(nóng)民賣糧食”成了“神來之筆”?


1997年7月7日,《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河南農(nóng)民高高興興賣糧食》的報道。看題目,挺平常,夏收了農(nóng)民賣糧食很正常,是個常規(guī)性的報道。然而,這篇報道卻受到中央的一位領導表揚,認為“人民日報跟中央的精神跟得很緊啊!”是一次“神來之筆”。

這是為什么呢?這篇報道為什么這么重要?它又是怎樣策劃寫成的呢?

原來,那一段時期經(jīng)濟工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議購農(nóng)民的糧食,這是關系到保護農(nóng)民種糧積極性,保持社會穩(wěn)定,防止出現(xiàn)“折騰”的事關大局的重大問題??墒牵敃r社會上的人們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深,思想還不統(tǒng)一,急切需要新聞媒介加強引導。

正當此時,人民日報經(jīng)濟部的一位編輯在讀了中央領導同志視察安徽、河南的消息后,意識到“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糧食”是一件大事,于是組織河南記者馬上采寫,并配了評論。正是這位編輯有大局意識,有目的地去組稿,才有了題目,才發(fā)表出有份量的稿件。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在記者和通訊員的政治素質(zhì)中,大局意識是重要的一條。"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報道文章中的深度、力度、廣度,正是體現(xiàn)了對宏觀大局的認識與把握。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頭幾年,我國遭受很大困難。但是,我們的一些優(yōu)秀媒體人有大局意識,寫出了《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南京路上好八連”紀事》《大慶精神大慶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報道,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記者或通訊員有沒有大局意識?這種意識在腦海中是否牢固?這是判斷他是否在政治和業(yè)務上成熟的重要標志。只有增強大局意識,緊扣時代脈搏,“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才能在采訪中不斷涌現(xiàn)好點子,寫出有影響力的好作品。

為什么我們有些報道往往停留在就事論事上?為什么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不是材料不夠,也不是文筆欠缺,而是缺乏把握全局的能力。只有總攬全局的記者或通訊員,才能在采訪中對事實的取舍心中有一桿秤,能選擇那些政治上重要、有著普遍意義的事實,選擇那些與大局有關的群眾關心的新鮮事,選擇那些“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芒”的具體、形象、生動的事實,不斷發(fā)現(xiàn)新情況,想出新題目。

 

如何才能增強大局意識?


首先,要自覺地從大局看問題,即“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把新聞宣傳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與定位,在了解大局、服務大局的前提下開展本職工作。

其次,對黨的方針政策、我國的基本國情要吃透,認清當前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以指導自己的實踐。

第三,要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善于在“小荷初露尖尖角”時發(fā)現(xiàn)新趨勢、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基層,并能跳出地域局限,使獲得的微觀信息與大局結(jié)合,擺脫"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有一位鐵路單位的通訊員在一次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在廣州火車南站的倉庫里。堆放著500多批落滿了厚厚灰塵的各種貨物。這些從全國各地千里迢迢運到廣州的貨物,到達目的地后卻長期無人認領,損耗十分嚴重。

這位通訊員就此展開調(diào)查,采寫了一篇題為《廣州南站無主貨耗損嚴重》的調(diào)查報告和《廣州南站500余批無主貨渴盼回“家”》的消息,分別在《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一版頭條加編者按刊登,《法制日報》也在二版頭條刊登并為此加了短評。文章發(fā)表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光明日報》還作了連續(xù)報道。

這位通訊員說,這是一篇典型的“大題小作”作品。從報道本身抓的問題來看,不過是一個車站積壓了500多批貨物無人認領,而它反映的主題卻不?。赫峭ㄟ^對這一貨物積壓現(xiàn)象的透視,反映出一些企業(yè)管理不善,鞭撻了視國家財產(chǎn)如潮間的浪費行為。同時,通過剖析一個站,找到了全國成千上萬個貨運站共同存在的一個問題。文章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了加強企業(yè)管理的大主題。

 

胸中有大局才能做出大文章


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多次指出:“地方記者要有全局觀念”,“時時不忘考慮大局”,“抓住帶全局性的問題大做文章”,“抓好帶全局性的重大報道”。他認為,新聞人才的潛力是很大的。每個部都有這種潛力。關鍵是領導要用好選題、好點子把這種潛力引發(fā)出來,組織起來。而出好選題,好點子的關鍵又在于胸中有“大局”。沒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

另一位人民日報記者說,新聞從業(yè)者有了大局觀念,才能抓住事件的本質(zhì),走出局部真實抵達真理。大局觀念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努力而為之。

“風物長宜放眼量。”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吃透全局才能出思路,這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值得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應當努力付諸實施。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