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有一個“序”。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序”是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總體體現(xiàn)。無“序”,系統(tǒng)就要崩潰、生命就要死亡。人當然也不能例外。
地球由公認的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構成?,F(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人圈”。人的影響無處不在,深刻而普遍。人是“社會動物”,于是有人提出“社會圈”這個概念。地質學界甚至出現(xiàn)了“人類世(紀)”(anthropozoicera)這樣的新詞,把人與地質年代的劃分和地質過程聯(lián)系起來了。這表明人類影響的時空范疇,不但覆蓋了這個星球的全部,而且鐫刻得深入骨髓。
人在“社會圈”中生存、活動,當然應該認識自己的“序”。
孔子以其極高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對人生的“序”作了分階段的闡述。他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耳順,六十而知天命,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小農經濟社會的知識分子的人格發(fā)展,逐步趨近完美的體驗??鬃庸串嫷倪@個人生的“序”的框架,曾有普遍意義。
但對照當世,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生命延長了,人生的‘序’需要前伸后延,更加細化。我在進入耄耋之年,跨入“資深院士”門坎的時刻,反復品味人生,似有所得。不揣冒昧,對孔子人生的‘序’的框架試作修正:十歲而學;二十而志;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耳順;六十而知天命;七十而溫故知新,相機進取,不敢隨心所欲;八十而長存虔敬之心,善養(yǎng)赤子之趣,不斷求索如海灘拾貝,融入社會而怡然自得;九十而含英咀華,簡練人生,如老樹垂蔭而雍容自處。至于百歲老人,則羽化遨游人天之際,不息而息。
對于孔子人生的‘序’的框架修正著重兩個方面。這就是青少年階段和老年階段,人生的“兩頭”。一是滿足現(xiàn)今社會對人的早熟要求,二是適應人壽延長,社會老齡化以后,人在社會中應有所定位。
先說十歲而學。當今教育家有這樣的共識:“播種的行為,收獲的習慣;播種的習慣,收獲的性格;播種的性格,收獲的命運”。十歲前后是從行為到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關系今后性格的形成和命運之窮通。童年時期可塑性強,這里提出“十歲而學”,是著重致力于良好“習慣”的形成。當前社會的早熟要求空前嚴格。家長對兒童的童年設計,高水平、高強度,除了繁重的學校作業(yè),還要參加各種專業(yè)補習,又是音樂,又是繪畫,又是外語,又是體育等多種強化培訓。強化的多、少、輕、重,因人而異,因家長的財力和要求而異,幾乎擠掉了孩子們的童年,大可不必。但兒童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不敢放松。在十歲前后應養(yǎng)成兒童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性格的幼芽,而不只是個別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培育重點在自尊、自立、開朗、勤奮、喜作奉獻、熱心求知,善于與人和自然友好相處,才是今后的安身立命,茁壯成長的要訣。
“二十而志”,意指二十歲前后,也就是大學初期,堅定做人志向?!爸尽北旧砭陀袌远ú话蔚膬群?。如何立志,影響畢生取向、成就大小。有志而無成者有,而無志而有成者少見。
三十歲到六十歲這三個階段,孔子的論述概括精確,今天看來,只要把現(xiàn)代的思維填充進去,對孔子的闡述仍然無所損益。
七十歲前后這一階段,孔子的立論大可斟酌??鬃訒r代“人生七十古來稀”,社會發(fā)展緩慢,憑老經驗就能優(yōu)游度日,人生自然融合于社會,可以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圣境。而今天,七十歲老人比比皆是,新事物,新知識層出不窮,社會發(fā)展激流轉折,一日千里,萬萬不可漫不經心。這個時期作重大創(chuàng)新的年齡已過,但還有一定的學習和工作精力,應利用已有知識和閱歷,結合當前社會需要,相機進取,至于成敗利鈍不必介意。既不強求,也不自我放棄。但絕對不敢“隨心所欲”。定位為“七十而溫故知新、相機進取,不敢隨心所欲”似較妥當。
人到八十歲前后,精力日衰,接受新事務的能力明顯下降,但對社會人群的虔敬之心不可廢,人人原本內涵的一顆童心不可失。處世像海灘拾貝,熱情求索,但不存得失之見,渾然人我之際,與社會和環(huán)境和諧相處而瀟灑度日。人類既然有一個以游戲為天職的金色童年,如今年屆八十,理應“返老還童”,工作與游戲互為載體,求得社會責任與生命規(guī)律的融合,體現(xiàn)人生的自然回歸。如果老人過于執(zhí)著,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對中青年的工作擋擋掛掛,多有干擾,不可不知所警惕。反之,如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也為智者所不取。故定位于“八十而長存虔敬之心,善養(yǎng)赤子之趣,不斷求索如海灘拾貝,融入社會而怡然自得”。
九十老人,將富集的人生閱歷,含英咀華,日臻恬淡而簡約,雍容自處如老樹垂蔭,立自然本相,奉獻于世人。
至于百歲老人,已屬人瑞,社會給以尊敬與奉養(yǎng),本人則半人半神,游離于天人兩界之間,以臻于生命渾然妙景。這樣的境界,無以名之,姑且稱謂“不息而息”。
以十年左右為期的人生階段性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實質性區(qū)別。生理年齡與日歷年齡的對應關系因人而異,上下浮動可能相差十年左右,但對“序”的框架不可掉以輕心?!靶颉钡那昂髮哟尾蝗蓊嵉?,階段目標不容混淆。年輕而躐等,年老而戀棧,都有乖常理。當然,在“序”前提下,遵照生態(tài)學的“中度干擾”和我國的“中庸之道”原則,對“序”適時地加以“微調”,未嘗不可。
各人的稟賦素質和環(huán)境機遇不同,發(fā)育之遲早,處境之逆順,成就之大小,各有其“序”,也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命”,“命運”的哲學表述。從這一意義來看,“命”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掌握的。
“序”的總體框架大致如此。至于少年早慧或大器晚成的異質類群,也是人生類型的一格,不宜忽視,這另當別論。
?。ū疚倪x自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網站 “名家專欄”,網址為http://prata.gsau.edu.cn/Zhuan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