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曉林
她是一個瘦弱矮小的女人,采訪她時,桌上的一堆書竟能將其埋沒;
她是—位果敢而講效率的女人,雖然身居校長一職卻從不設秘書;
她是—位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人,她的名字已收入美國出版的《國際最杰出領導人物索引》;
她就是著名的教育家、法學家、社會活動家,香港樹仁學院校長鐘期榮博士。
寄志“樹仁”
鐘期榮1920年7月生于湖南長沙,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里,就讀和畢業(yè)于國立武漢大學法律系,旋獲全國司法官考試第一名,就職四川壁山地方法院刑庭推事。與胡鴻烈大律師結(jié)婚后,便一同遠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5年6月折還香港,陸續(xù)任教于聯(lián)合書院及浸會、珠海、崇基、崇華等院校。
長期以來,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教育政策一向跟隨英國,直到1911年始建立香港大學,50年后才創(chuàng)辦香港中文大學。當時適齡青年,平均100人中只有1.5人能僥幸進入大學,或者只有遠渡重洋去海外求學。
面對這片“文化沙漠”,鐘、胡二人痛感改革之必要。他們決定出資興辦樹仁學院。在事后回憶中,鐘期榮這樣寫道:“我倆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為典型的中國書生,一腔熱血,報國無由;慕古思賢,憂時憂國,咸信興絕學于當今,重振人文,乃大丈夫應有之壯志,故此不避萬難,要以愚公移山精神,負起海內(nèi)外復興中華文化之重任,來推行仁者教育,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培養(yǎng)仁人君子,故創(chuàng)立樹仁?!?BR> 創(chuàng)業(yè)初期,一切都從零開始,鐘期榮親任校長,胡鴻烈任校監(jiān)。有著一個人能辦完的事絕不兩個人干性格的鐘期榮,在辦學初期,更是將其作風施展得淋漓盡致。這種作風一直保持至今,獨樹一幟地開創(chuàng)了整個校辦只有她一人的紀錄。
果敢抉擇
經(jīng)過五年多的艱苦努力,樹仁聲譽日隆,社會好評如潮。港府于1976年宣布承認樹仁為繼浸會之后正式注冊的專上學院,并無償提供寶馬山官地,興建校舍。隨后不久,布政司專函承認樹仁學院文憑,政府部門表示歡迎樹仁學生前去應聘任職。
正當樹仁邁向坦途時,一股寒流突然襲來。1978年10月,港府提議以經(jīng)濟援助港府認可的浸會、樹仁、嶺南三所私立大專院校,換取這些學院改行“二二一”新學制,以求與英國學制銜接。這意味著樹仁如接受經(jīng)濟援助將要改制,降低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與學校學術(shù)水準,并難以與中國和國際大學學制銜接。然而,如拒絕改制,將失去經(jīng)濟援助,難以籌措經(jīng)費興建耗資巨大的新校舍,何談更大發(fā)展。嚴重的挑戰(zhàn)擺到了樹仁與鐘期榮面前。
勇者無懼,鐘期榮深邃地洞察到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素質(zhì)日益提高的需求,并真切體會學生往海外升學、銜接國際教育的實際需要,決意不改初衷,毅然舍棄港府的經(jīng)濟援助,大無畏地踏上荊棘滿途的道路,并繼續(xù)承諾給予學生免息貸款。
事實驗證了不改制的正確性。樹仁得到更大發(fā)展,學校一片欣欣向榮。
赤子之心
在中英正展開香港回歸談判之際,寶馬山新校舍又破土動工。此時,社會各階層動蕩不安,一些人挾資移居國外。鐘期榮卻窮其所有,拿出房契作押,傾盡畢生積蓄,撥作建校經(jīng)費,以實際行動支持了香港回歸。
如今的樹仁學院,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頗具規(guī)模的大專院校,造就了逾萬名畢業(yè)生,其成就舉世公認。
1997年,武漢大學第一屆杰出校友頒獎大會在綠樹蔥蘢的珞珈山下舉行,鐘期榮作為杰出校友中唯一的女性,特別是來自即將回歸土地上的海外游子,在頒獎會上激動異常。
她滿懷深情地回憶了在母校學習時的情景:“在武大學習四年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母校的校風。記得當時的教務長朱光潛先生就把校風視為學校的生命線。盡管那時我們的生活很清苦,在文廟里讀書,點的是煤油燈,吃的是‘八寶飯’(砂子、稗子、老鼠屎),但是在求團結(jié)、守紀律、鉆學術(shù)的校風影響下,我培養(yǎng)了刻苦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離開母校的半個世紀中,我就是靠著母校打下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厚實的知識底蘊走上人生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
半個多世紀阻隔,沒有隔斷鐘期榮懷念母校的拳拳深情。她沒有忘記給母校捐款設立獎勵基金,獎勵法學專業(yè)上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更沒有忘記將自己全部的杰出校友獎金回贈母校。她既給母校留下寶貴的“樹仁”精神,也給青年學子留下了啟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