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榮博士的論文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
本報訊(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8月27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刊登了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教師劉紅榮博士在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領域具有突破性發(fā)現(xiàn)的研究成果:AtomicStructureofHumanAdenovirusbyCryo-EM RevealsInteractionsAmong ProteinNetworks(HongrongLiuetal.,Science,Vol329,1038,2010),同期發(fā)表的還有一篇采用X-ray方法的文章,以及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結構生物學先驅(qū)、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StephenC.Harrison的評價。
StephenC.Harrison教授對劉紅榮博士的工作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他的工作是當今冷凍電子顯微學領域的代表作(Thecryo-EM structure is a tour de force ofcontemporaryelectronmicroscopy),同時指出他的結構明顯比X-ray的結構更好(Indeed,thecryo-EM densitymapofLiuetal.appearstobesubstantiallyclearerandmoreinterpretablethanthex-raydensitymapofReddyetal)。這篇文章同時被選為本期的研究亮點(sciencehighlight)。
人類腺病毒能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睛等諸多嚴重的疾病,同時也是當前非常熱門的醫(yī)學領域“基因治療”的主要載體,因此受到生物界和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劉紅榮博士的研究成果最突出的亮點是用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求解了人類腺病毒的原子分辨的三維結構,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所解出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結構中最大的一個,代表了當今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領域的最高水平。
劉紅榮是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青年教師,1973年出生,1997年參加工作,2000年在職攻讀凝聚態(tài)物理碩士學位,2005年在職攻讀凝聚態(tài)物理博士學位,師從楊奇斌教授。在導師指導下,劉紅榮在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領域開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所提出的新理論和算法得到廣泛應用,其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被Nature、Science、PNAS等國際頂級雜志多次引用。這次被Science刊登的工作涉及到巨大的計算量,正是得益于其讀博期間提出的新算法和所編計算程序,才使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2009年3月,劉紅榮應邀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納米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劉紅榮是繼袁輝球于2003年在Science發(fā)表有關超導研究的論文之后,以我校為第二完成單位在Science雜志發(fā)表的第二篇高水平論文。袁輝球、劉紅榮均畢業(yè)于我校凝聚態(tài)物理專業(yè)。
我校物理學科近年來的一系列工作獲得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的高度重視。2010年,Nature發(fā)表了我校物理學科湖南省首批 “百人計劃”學者李愛根教授在星際塵埃研究方面的綜述文章,Science的一篇綜述文章則重點介紹了唐壁玉教授有關Mg-Al-Ca-X合金系統(tǒng)的工作;2009年,鐘建新教授指導的在職博士生謝月娥有關石墨烯條帶電子輸運的研究工作被Nature??疦atureChina評選為每周亮點并重點介紹;2008年,Nature發(fā)表意大利科學家的研究文章,驗證了鐘建新教授等提出的量子擴散理論;2007年,NatureNanotechnology的綜述文章將鐘建新教授提出的納米線分區(qū)摻雜工作列為年度四大進展之一并重點介紹。這些成績表明我校物理學研究已在多個方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高水平的研究也獲得國內(nèi)同行的重視,我校物理學研究團隊共獲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