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淺談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形式要求





   □ 人文學院 卜永清
古典詩歌的概念很寬泛,包括詩、詞、曲、賦。這里指狹義的詩歌,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體裁。這是唐代人的概念,現代人把它們叫做文言詩,與白話詩相對。
  古體詩在形式上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押韻。押韻很靈活,可以換韻,或兩句換,或四句換都可以,根據需要來確定??梢匝浩铰曧?,也可以押仄聲韻??梢哉f,古體詩是古代的自由詩,所以廣受詩人青睞,很多大家都有著名的古體詩傳世,例如李白的“古詩五十九首”,杜甫的“三吏三別”,白居易的“新樂府詩”等。古體詩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幾種,也有更多字的句子,但以五言和七言為常見。每首古體詩的句數不定,最少四句,多則不限。這種詩體貫穿中國整個詩歌史,即使后世產生近體詩、詞、曲等新詩體后,古體詩仍然不失為詩歌王國里的主力軍。
  近體詩的形式要求就復雜多了,主要有四個方面。因為講究形式要求,因此近體詩也叫做格律詩。近體詩的句子一般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全篇有四句和八句之別。六言近體詩也有,但不流行。四句的叫絕句,八句的叫律詩,超過八句的叫排律。排律在杜甫手里被發(fā)揚光大,在白居易手里登峰造極,但多以矜才,有害抒情,故受后人詬病。近體詩兩句構成一聯,絕句只有兩聯,律詩有四聯,排律就有很多聯了,有的多達160聯(韻)。近體詩主要還是絕句和律詩兩種,它們在格律上的四個要求是:
  第一,平仄句式。即一句之內講究平仄相錯。就是說,五字或七字的每兩個字要間隔平仄聲,如“平平仄仄平”或“仄(可平)仄平平仄”或“仄(可平)仄仄平平”或“平(可仄)平平仄仄”。這樣五言近體詩的句型就只有四種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鹭曝破狡截疲狡截曝破?。(○平表示可平可仄以平為主,○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仄為主,下同)。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加上兩個相反的平仄聲,故七言也只有四種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鹌狡健鹭曝破狡截?,○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每一句第一字都可平可仄;五言的只有三句第一字可平可仄,第四句的第一字必須是平聲,不然就成為了孤平,這是近體詩的大忌。古體詩不要求平仄,所以近體詩中的所謂孤平在古體詩中就很常見。
  第二,對粘原理。即兩句之間講究平仄相對,兩聯之間講究平仄相粘。相對就是相反,相粘就是相同,都是指每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聲而言的。近體詩的四種句式就是按照對粘原理來組合的,絕句就是四句組合,律詩就是八句組合,排律就是十句或以上句子的組合。四種句式每句都可以做第一句,根據對粘原理,就形成了鏈條:對-粘-對。所以作律詩,第一句定下來后就可以根據對粘原理推導出后面的所有句子。例如《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古體詩不講究對粘原理,所以每句都很自由。
  第三,押平聲韻。近體詩必須押平聲韻,不能押仄聲韻。平仄是近體詩的核心特點,不講平仄就不是近體詩。平仄的概念在魏晉時期(中古時期)才產生,是在佛教經典的翻譯中發(fā)現的。魏晉以前沒有發(fā)現漢字有四聲,所以作詩不講究平仄。魏晉以后語言學家發(fā)現漢字有四聲,即平、上、去、入四個聲調,于是就主動在作詩時加以運用,這樣漢語的抑揚頓挫的特點就被發(fā)揮出來了。唐代初期格律詩定型時,理論家們又把四聲并為平仄二聲,即上、去、入都歸為仄聲。這樣格律詩用字就只講究平仄二聲了,押韻也從不究平仄確定為必須押平聲韻了。押韻的字是偶數句的末字,這個字就叫做韻腳。近體詩押韻遵守《平水韻》的106韻,這是近體詩產生以來必須遵守的,即使是清代末期也必須這樣,雖然清代末期實際語音與中古語音差別很大?,F代人包括毛澤東、郭沫若寫近體詩也都遵守這個要求。這樣,學寫近體詩的朋友就要付出自學中古音的努力了?,F代普通話與《平水韻》差別較大,尤其是入聲字在普通話里字存音失,這樣按照普通話的發(fā)音來寫詩的朋友就會混淆中古音里的平仄聲了。為了解決這個矛盾,現在有的理論家主張用普通話的語音來寫近體詩,雖然也不失為“與時俱進”的一種辦法,但是在專業(yè)范圍里總覺得不是好方法。因為用普通話你可以去創(chuàng)作白話詩,沒必要非要搞個嫁接,最后成了“四不像”。
  第四,講究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也可以都對仗,也可以任意一聯對仗,如《登鸛雀樓》兩聯都對仗;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也可以四聯都對仗,也可以三聯對仗,如《登高》四聯都對仗。近體詩對仗的要求是:字數相同、詞性相同、結構相同、避重復字等。對仗的方法很多,如工對與寬對、流水對、正反對等。
  上面說的僅僅是近體詩的格律要求,是寫近體詩的基礎。但是要想寫好近體詩,絕不僅僅是掌握格律的問題。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和心胸懷抱的問題了。
  總之,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講究格律,就不叫做格律詩。物各有種,種種不同;詩各有類,類類相別。創(chuàng)作什么體裁的詩歌,就必須遵守這種體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