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踐行“勤奮 責任 師愛” 書寫人生金秋我校第三屆師德標兵陳俐教授側記





  陳俐教授是全國恢復高考后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一屆學子。1981年,畢業(yè)后的她分配到阿壩師專任教。在那里,陳老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撰寫科研論文“魯迅和泰戈爾詩歌比較”獲得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塊獎牌———四川省政府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1988年,陳老師執(zhí)教于樂山教育學院,經歷了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磨練。三校合并后,陳俐老師在新生的樂山師院,迎來了她人生的金秋時節(jié)。
  教書育人她恪盡職守陳老師在其編著的教材體例《你、我、他的精神對話———文學閱讀與鑒賞》中這樣提到:大學生們恰逢成年時期,心理與生理都處在迷亂惶惑的時期。他們需要理解、訴說、參與、交流,因此陳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特別注重和學生交流和互動。在課堂上,陳老師耐心回答每一位同學的疑問,在課下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時,陳老師更是細心捕捉學生作業(yè)中流露出的困惑與心理問題,并予以重視。她不厭其煩,有針對性地在每位同學的作業(yè)上作很長的批語,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皩W生們的思想會在寫作中有所流露。閱讀學生的文字是與學生精神上交流與碰撞的一種方式。”陳老師說,“作為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業(yè)要看自己所謂的認真是不是真正解決了學生的問題,是否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這才是重要的?!标惱蠋熂毿牡呐慕o07級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周婧說:“我們都深深地懂得,這不僅僅是一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更是一種師德、師愛的表達?!?br>  每年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是陳老師最忙碌的時候,給同學們指導畢業(yè)論文在陳老師看來是一項需要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嚴謹求學的精神才能完成的工作。陳老師指導的每一篇論文從選題到撰寫成稿,她都要與每個學生面談、交流至少5次,有時因為指導到了晚上,就把學生留宿在家里,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寫作,這也得到了陳老師愛人的大力支持。
  看到“孩子們”畢業(yè)離開校園,陳老師很滿足,每當收到畢業(yè)的學生從四面八方給自己發(fā)來的電子郵件,陳老師都仔細閱讀,看著這些充滿了祝福的溫馨語言,分享學生們成功的喜悅,陳老師慈祥和藹的臉上會掛滿笑容地說:“想到這些,我的心里會很溫暖?!?br>  研究學問她勤奮務實三校合并之前,陳老師在外國文學、比較文學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有關外國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的多篇論文在《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評論》、《新聞學史料》等雜志上發(fā)表。文新學院副院長任志萍告訴記者:“三校合并后,為了支持學校學科建設,陳老師毅然將她的研究方向轉向重點學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其工作領域,她一直是骨干和中堅力量?!苯陙?,陳老師先后主持和主講省級精品課程3門,主要參與了省級教學團隊“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建設”。先后在國家、省、市刊物發(fā)表論文40多篇,撰寫、參編高校教材6部。主持和主研省部級課題6項。
  清心寡欲,淡泊為人,才能安享心靈的平靜幸福。陳老師深諳此理,在心靈的平靜中,她勤心于對一些珍貴的原始資料的發(fā)掘與保留。“我深入到民間,與老百姓交朋友,為獲得第一手資料,數不清自己曾多少次拜訪知情人士?!痹谘芯繕飞浇逦幕瞬茌崛A時,為了搜集第一手的資料,確保材料真實可信,陳老師坐火車到北京查閱曹葆華先生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的資料,經過一天一夜的顛簸,顧不上旅途勞困,她便直奔清華大學圖書館。為了搶時間,提高查閱速度,在圖書館翻資料時,她整整站了一天。為了尋找散佚作品的下落,她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地打聽和聯(lián)系到曹葆華在俄羅斯、美國、北京、樂山等地的親屬,以求搜集到最全面、最真實的文獻資料。四年后,陳俐老師與陳曉春教授合作主編達40萬字的《詩人·翻譯家曹葆華》(詩歌卷·史料/評論卷)等終于問世。此書是目前國內關于四川文化名人曹葆華作品最完整的匯編本和研究資料。另外,陳老師還與樂山市委宣傳部合作,共同主編了達70萬字的《陳敬容詩文集》,此書是目前國內最全面反映陳敬容創(chuàng)作的作品集,于2008年9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與陳老師一同共事近二十年的同事、文新學院的王開志老師對記者說:“陳俐老師是一位不慕虛榮,不圖名利,腳踏實地,勤奮務實的學人?!?br>  服務地方她義不容辭研究出來的成果要服務于地方文化,不能脫離現(xiàn)實,束之高閣?!坝袝r候電視臺做節(jié)目需要樂山地方文化名人等方面的資料,我們都義務主動地配合。”陳老師認為這些有益于推廣和普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效運用地方文史資料方面的事情都是自己應該做的。近年來陳老師與樂山市委宣傳部、樂山市政協(xié)、樂山電視臺、沙灣區(qū)政府等合作,承擔了多項服務于地方的橫向課題,主要有:策劃和撰寫電視專題紀錄片《建國后的郭沫若》文稿;組織相關專業(yè)老師編寫科普讀物《文豪郭沫若》,沙灣郭沫若紀念館《郭沫若生平和成就陳列展覽方案》;主編《陳敬容詩文集》、《詩人·翻譯家曹葆華》指導和策劃《郭沫若作品動漫音像制品》等項目成果,為地方政府采納并受到高度評價。
  每當談到自己取得的這些成績時,她總是把它歸功于團隊協(xié)作。她說:“一個點無法形成面,更無法形成立體的空間。只有每個人擰成一股繩,發(fā)揮自己的所長,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薄霸谀壳敖逃蝿菹?,團隊的相互合作與支撐是每一個成果和每一次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