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戲劇大師曹禺何以出自南開□崔國良



  1934年,南開學校30周年紀念南開話劇團公演《新村正》,右三為飾主角的曹禺。


張彭春指導曹禺演《財狂》


曹禺為母校南開大學題詞


曹禺為母校南開大學題詞


  曹禺的處女作《雷雨》是1933年在清華創(chuàng)作完成的。而曹禺在他的《雷雨·序》中一段感謝的話,卻說:“末了,我將這本戲獻給我的導師張彭春先生,他是第一個啟發(fā)我接近戲劇的人?!痹瓉恚畛跏悄祥_的張彭春先生引導曹禺走上戲劇道路的。張彭春是怎樣引導曹禺走上戲劇道路的?這在呼喚“大師”的今天,似有深究的必要!
  一、南開新劇團最早直接引進西方現(xiàn)代話劇藝術(shù)
南開素有編演話劇傳統(tǒng)。中國話劇如果說春柳社1907年下半年才將話劇藝術(shù)間接地從日本移植到上海;那么,事隔一年,南開就是最早直接地將西方話劇藝術(shù)移植到天津的。1908年初秋,張伯苓赴歐美考察教育,將近代體育、出版報刊等西方“文明輸祖國”,回國后立即效仿西方話劇形式,在1909年2月(春節(jié)期間)自編并主演了《用非所學》。這是張伯苓將自己日夜縈系胸懷的問題,用話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并形成傳統(tǒng)。而張彭春1910年在美國留學,主修教育的同時學習西方戲劇,并在1915年2月前,就創(chuàng)作了西方現(xiàn)代話劇模式的劇本:三幕劇《闖入者》(修改后改名《入侵者》,胡適譯名《外侮》,1915年9月起英文《南開季刊》[(天津)第1、2期]全文發(fā)表)、獨幕寓意劇《灰衣人》(《留美青年》,1915年3月發(fā)表)等“已著短劇數(shù)篇”(胡適語),12月又創(chuàng)作了獨幕二景劇《醒》(1916年12月英文《南開人》(天津)作為附刊分中、英文,全文刊發(fā))。1916年8月張彭春回到天津后,立即導演并與周恩來等同臺演出了《醒》;導演并參與創(chuàng)編了南開保留劇目《一念差》(1919年1月1日《春柳》第二期起連載全文),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先河。1918年又主稿并導演了 《新村正》(1919年5月起《春柳》第6、7、8期全文連載)。1921年張彭春在美國創(chuàng)作了《木蘭》并與洪深(導演)合作首次在美國演出中國話劇。因此,筆者認為:南開新劇由于1915年《闖入者》和《醒》劇的發(fā)表與創(chuàng)作完成,開啟了中國話劇現(xiàn)代化的行程;張彭春成為了中國話劇現(xiàn)代化的先行者。
  曹禺就是在這樣一個最先實現(xiàn)了中國話劇現(xiàn)代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學校及其新劇團中,學習、成長的。
  二、南開學校為培育大師開發(fā)出豐饒的沃土
應該說:南開學校張伯苓和張彭春兄弟都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戲劇家,尤其張彭春應該是精通中外教育和戲劇的教育家和戲劇家。
  在曹禺就讀期間,張伯苓的“公能”教育思想,除了以愛國救國為核心的“允公”教育,更多地進行“允能”教育,即在保證高水平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上,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展課外活動,獲取相應的能力。張伯苓說:“到學校來念書,不單是要從書本上得學問,并且還要有課外的活動,從這里面得來的知識學問,比書本上好得多。所以一個人念書要念活的,不要念死的書。”而張彭春更從理論上提出了“‘開辟的經(jīng)驗’的教育”的主張,闡發(fā)了“動作為主,學科為副”的教育思想,認為“現(xiàn)代教育之目的,在養(yǎng)成每一國民之現(xiàn)代力”,“教員是教人的,不是教書的”,“教育者,即一師一生間發(fā)生影響之謂也”,主張發(fā)現(xiàn)人才,提倡采取“個人指導制”的教學方法。張彭春對曹禺就采用了這種方法。
  曹禺1922年進入南開學校中學部,到1930年由南開學校大學部轉(zhuǎn)學到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中間1924年因病休學一年,在南開共學習8個年頭。此時的南開學校已經(jīng)形成大、中、女、小學四部完整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體系。張伯苓的公能教育思想體系初具雛形。張彭春在曹禺入南開幾乎同時,在美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又回到南開大學執(zhí)教,曹禺卻無緣相遇。1923年張彭春受邀赴清華籌備創(chuàng)辦大學,待1926年張彭春從清華再度返回南開任中學部主任時,與曹禺相遇了。
  此時,作為水陸碼頭的天津,傳統(tǒng)戲曲活躍自不待言;而南開學校率先開展的現(xiàn)代話劇活動,重點已經(jīng)轉(zhuǎn)向直接學習和改編演出西方話劇,進行話劇藝術(shù)的教育。即張伯苓所說的:“純藝術(shù)之研究”。
  南開一向重視美育教育。早在1912年被尊為“南開校父”的嚴修就強調(diào)“美感”教育,把它列為五大教育宗旨之一。南開學校在這一方面肯花精力。
  首先,在話劇藝術(shù)教育的基礎設施方面,在清末民初時的南開學校已經(jīng)建起了容納千人的大禮堂和可供演出戲劇的舞臺。1923年建成的大學校舍秀山堂大樓有臨時大禮堂,1926年南開女中校舍落成即辟有 “敬思堂”禮堂,1936年重慶南渝中學即有以“為南開獻身的職員”、南開學校庶務(建筑)課課長、南開新劇團布景部部長華午晴命名的“午晴堂”禮堂,均可供戲劇演出。1934年南開中學更建成了“瑞廷禮堂”,其設置規(guī)??烧f宏大:有階梯式的雙層看臺、共有座椅1700個;有當時可稱設施完備的舞臺,舞臺后有3層可供演員化妝和預備演出的場所。當時,《大公報》和《益世報》均稱“瑞廷禮堂”為“中國第一舞臺”。這在當時的戲劇專業(yè)院校,乃至全中國,也是找不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張伯苓在開展素質(zhì)教育上的開闊思維、宏大設想和良苦用心。
  在師資方面,大學部多為歐美回國的留學生如黃作霖、柳無忌等,中學部也有舒舍予(老舍)、范文瀾(仲沄)等,及一大批老南開如伉乃如、尹劭詢、陸善忱、華午晴、王祜辰等許多老師,他們不但專業(yè)敬業(yè),并且都是新劇團的老手。他們?yōu)榱伺囵B(yǎng)學生不惜花費一切精力灌注在學生身上。在演劇時,不分師生。先生更是肯于主動充當配角,如化學教師、注冊課長、新劇團演作部部長伉乃如在《華娥傳》中飾店家、在《仇大娘》中飾大仇福、在《一元錢》中飾胡柱、在《老千金全德》中飾童女、在《一念差》中飾王守義兼管幕、在《新村正》中飾周萬年、在《巡按》中飾巡按、在《爭強》中飾魏瑞德,多是配角或小人物;在演劇興奮時,伉乃如就操著濃重的天津話對曹禺說:“家寶??!你是一朵紅花,我們(指先生)都是綠葉!”曹禺說:“他們?yōu)榱伺囵B(yǎng)一個學生,對我們培植肯花心血?!?。
  在演出方面,自1921年起,南開新劇團先后演出了果戈理的《巡按》(伉乃如飾巡按、編輯部王祜辰飾知縣、大學游藝股長陸善忱飾知縣女、呂彭年飾劉紳)、《少奶奶的扇子》(1925-1937年大、中、女中多次演出,大學首演陸善忱飾少奶奶、孫家燮飾金女士)等。1926年初張彭春回到南開,這年高三畢業(yè)班演出了洪深改譯的《少奶奶的扇子》。曹禺雖然沒有參加演出,可他把《少奶奶的扇子》的劇本,都看爛了。轉(zhuǎn)年1927年,曹禺在暑假新劇團參加了《壓迫》的演出。先后兩次演出,顯示出曹禺出眾的戲劇才華,被贊為“了不得”的演員?!耙慌e一動,惟妙惟肖,滑稽拆白,盡現(xiàn)臺上,可稱得全場中之明星”。張彭春發(fā)現(xiàn)了曹禺,立即加以重點的培養(yǎng)。
  張彭春為了培養(yǎng)曹禺,引導他進入戲劇這神圣的殿堂,這年校慶紀念演出,張彭春不選用國內(nèi)劇作家的劇作,也不選用現(xiàn)成的外國劇作的譯本,而是直接選用西方名著易卜生的《國民公敵》英文原作,拿來教曹禺進行改譯演出。當時國內(nèi)很少有西洋劇目的演出,而且翻譯的西洋劇本多不適合演出。張彭春就讓曹禺直接體會“原汁原味”的西方戲劇的精髓。張彭春對學習西方,有他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說:“所謂‘西方化’亦即所謂‘現(xiàn)代化’……不徒在攫得現(xiàn)代化之已成物,猶在能創(chuàng)造更新之文化?!睉撜f,張彭春對曹禺的培養(yǎng),教給他學習西方戲劇藝術(shù),不是枝節(jié)地教會曹禺演戲如何去做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或者創(chuàng)作寫什么題目,改譯、改編如何具體地改法,而是引導他直接體味經(jīng)典作品、西方戲劇的精華所在。張彭春首先從《國民公敵》原作品入手,利用掛圖講解易卜生的創(chuàng)作道路,儼然像一堂美育課,進行藝術(shù)教育?!斑h觀事象,近察國情”,然后結(jié)合我國實際和自己編演創(chuàng)作的要求,由曹禺自己去做。在改編和演出《國民公敵》后,張彭春還專門作了一次著名的、藝術(shù)生活的講演。這次講演,深刻地揭示了藝術(shù)與人生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凡是偉大的人,第一要有悲天憫人的熱烈真情;第二要有精細的思想力;第三要有沖淡曠遠的胸襟。要得到這些美德,不可不管藝術(shù)的生活?!薄八沟萌松鷤ゴ?,她使得人生美麗?!边@些都激勵著曹禺。應該說這時在曹禺的心靈中,已經(jīng)種下了一顆戲劇的種子。曹禺升入南開大學后,1928年校慶紀念又演出了《娜拉》,張彭春更把曹禺推上了一號角色的位置?!赌壤吩谖鞣綉騽≈惺亲铍y演的一出戲,是檢驗演員演藝才能的試金石。而曹禺在《娜拉》的演出中表演異常的成功,“大得觀眾之好評”。這年12月8日,在歡送張伯苓出國的大、中、女、小四部游藝會上,又演出了喜劇《親愛的丈夫》一劇。曹禺飾“男性的太太”,其“讒言不絕,怪態(tài)百出”。他又換演一個喜劇性角色。這時應該說,曹禺的戲劇生涯達到一個巔峰。1929年他又參加了非常成功的《爭強》的改譯及演出。
  在出版方面,南開學校在中國的普通中學中也是最早創(chuàng)辦報刊的學校之一,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張伯苓把“出版”作為南開學校訓練方針進行課外活動的手段之一種:“學校為訓練學生寫作之能力,增加學生發(fā)表思想之機會,自始即鼓勵學生編輯刊物。會有會刊,校有???,或以周,或以季,種類繁多,于彼此觀摩之中,寓公開競賽之意?!?br>  南開在1909年就創(chuàng)辦了《自治勵學報》,后又有《南開星期報》,到1916年學校同時有《校風》(周刊)、各學會有《敬業(yè)(學報)》,《勵學》雜志和《青年》季刊。
  上世紀20年代,曹禺就讀期間,南開中學部師生合辦刊物、學生自辦刊物均為異常活躍的時期;校中辦有???《南中周刊》(后改出《南開雙周》,《南開高中學生》,同時出版《南開初中》),會刊如雨后春筍,晨風社有《晨風》、旭光社有《旭光半月刊》、碧潮社有《碧潮》……女中部有《南開女中???,粒星社有《粒星》……小學也出版了《南小》刊物。南開學校各部合辦有《南開周刊》。此時,大學部還創(chuàng)辦了學報《南開大學季刊》,又創(chuàng)辦了出版社,出版了《南開大學周刊》,同時出刊《南開大學周刊·副刊》,而學生各個學會創(chuàng)辦更是多種多樣,如《理科學報》《商學匯報》《礦科月報》,文學社團飛沫社則有文學刊物《飛沫》;此外,青年還有《南大青年》,暑假則有《暑期同樂》(3日刊)等,南開師生還同社會報刊聯(lián)系合辦或主辦專欄;在許多刊物中,幾乎每期都刊出有關(guān)戲劇方面的評論、報道或劇本發(fā)表,僅1922-1930年,就發(fā)表了近200篇消息和報道,以及近60部劇作或譯作、近40篇戲劇理論或評論文章。這些理論或評論文章,有些系統(tǒng)地介紹了英國的王爾德、德國的歌德、挪威的易卜生、美國近代劇和蘇俄戲劇,以及日本學者的新的美學觀等,這些文章多是與南開當時的戲劇活動緊密相連的。曹禺都會關(guān)注這些文章,其所闡發(fā)的戲劇和美學思想,都會對曹禺的戲劇思想產(chǎn)生影響。
  三、曹禺在豐壤沃土上迅速成長起來
不僅如此,曹禺也是許多報刊的創(chuàng)辦者和參編者。1925年3月,曹禺參加了南開中學文學會,后來還成為主席(總務股委員)主持會務。該會出版有《文學》半月刊,后來又改為《文學旬刊》;1926年4月,又同文學會的同學王希仁等天津《庸報》編輯,組織了玄背社,在《庸報》創(chuàng)辦了副刊《玄背》,首次用“曹禺”筆名發(fā)表了小說《今宵酒醒何處》和詩歌等。1927年又任《南中周刊》論述專欄編輯,此前曹禺在《南中周刊》上發(fā)表了雜文《雜感》、《偶像孔子》和《中國人,你聽著!》等。在《雜感》一文中,曹禺提出要“以詩、劇、說部向一切因襲的心營攻擊。他們組成突進不止的沖突與反抗,形成日后一切的輝煌”,這等于是曹禺“為社會奪得自由和解放”的宣言。1928年張彭春和曹禺共同擔任《南開雙周》劇組編輯,曹禺除組稿刊發(fā)了碧朗的獨幕劇《壓迫》和死鐘的獨幕劇《瘋?cè)说氖澜纭吠?,該刊還發(fā)表了曹禺的《四月梢,我送別一個美麗的行人》、《南風曲》等詩歌兩首。這年曹禺升入大學后,擔任了《南開大學周刊》特約撰稿員和文藝組組長,南開大學出版社成立后,成為文藝組編輯。在《南開大學周刊》上,先后發(fā)表了曹禺改譯的獨幕劇《太太》和《冬夜》。
  1929年是南開學校建校25周年,為了迎接南開“刻世紀”盛大紀念,張彭春又指導曹禺改譯、演出了英國高爾斯華綏的《爭強》。這時他們不是拿來郭沫若翻譯的 《爭斗》(不適合做演出腳本)去排演,張彭春還是給他英文原著讓其深入體味原著的精髓、原著的藝術(shù)特點、結(jié)構(gòu)、人物性格、語言運用,然后按照自己國情、自己演出的要求,讓曹禺自己去改譯成適合演出的舞臺腳本。曹禺改譯后再給張彭春看。張彭春看后再加以指導,并且給其點出原作者劇作的主題本意不是“斗爭”,而是“看誰強”,于是張彭春提出劇名叫《爭強》。曹禺體會到對高爾斯華綏《爭強》原著的閱讀、改譯、排演的全過程,是一次完整的戲劇藝術(shù)體驗全過程。他取得了極其豐富的編演經(jīng)驗。曹禺在《爭強·序》中比較全面地總結(jié)了這次改譯體會,談到了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結(jié)構(gòu)特點、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運用的簡練等。他寫道:
  總觀全劇,章法謹嚴極了。全篇對話尤寫得經(jīng)濟,一句一字不是用來敘述劇情,即是對性格有所描摹。試想把一件復雜的罷工經(jīng)過,束在一個下午原原本本地敘出,不散,不亂,讓勞資雙方都能盡量發(fā)揮,同時個人的特點,如施康伯的昏,王克林的陰,安藹和的熱,魏瑞德的自私,尤其是第二幕第二節(jié)寫群眾心理喜怒的難測,和每一個工人的性格,刻畫得又清楚、又自然。這種作品是無天才、無經(jīng)驗的作家寫不出來的。
  學校還將其排印正式出版單行本。這是曹禺第一個改譯劇本的單行本。
  曹禺這時已經(jīng)取得了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積累了駕馭創(chuàng)作大型劇作的能力。他1930年轉(zhuǎn)學到清華以便進一步學習西方戲劇,豐富自己的戲劇知識并掌握創(chuàng)作能力。1933年終于完成了他1928年開始構(gòu)思的第一部代表作《雷雨》……終于成就了一代戲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