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里收獲———2010年迎新側記
">
電子報
電子報

別樣的感動,
我們在這里收獲———2010年迎新側記











  又是一年金秋時。清晨,當?shù)谝豢|朝暉灑滿校園,一群群身穿文化衫、胸掛迎新牌的志愿者、輔導員,以及佩戴紅色?;盏睦蠋焸冊缫言诟鬈囌居曼c、咨詢服務臺、報名注冊點穿梭忙碌。提箱扛包、撐傘帶路、看望慰問……我們在這神圣的舞臺上,演繹熟悉的劇情,妝點同樣的色彩,感受別樣的溫馨,收獲別樣的感動……競爭“上崗”,熱心的行李助手“同學,一路辛苦了。背包讓我來扛吧?!?br>  “阿姨,您兒子讀什么專業(yè)?我們給你們提箱帶路……”
  每當迎新專車在校門口一停,總會有一大群穿著文化衫,胸掛迎新牌的各院迎新志愿者迎上前去,“堵”在汽車門口,“爭搶”著幫新生及其家長們提行李,場面熱鬧壯觀。
  “湘大的老師和同學真好,熱情大方,樂于助人,俺娃選對學校了”,一位來自河北的新生家長面對如此場景感嘆不已。
  迎新第一天,午后的長沙火車站異常悶熱。周理新等三名志愿者終于“爭搶”到一位衡陽籍新生,她沒帶隨身行李。原來早在暑期,她先后分四次把兩床被子、一個桶子、兩大包日用品、一個行李箱帶到長沙幾位高中同學的住處。在這位新生的帶領下,三名志愿者開始了各處的收集行李之旅。他們冒著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繞著長沙城徒步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所有的行李集中到長沙火車站。
  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迎新點,一位名叫魏禮超的新生焦急地在向志愿者求助?!霸憷?,我的行李包落在長沙火車站了,包里有我的錄取通知書,所帶的錢物、證件都在里面?!?br>  幾乎同時,長沙火車站迎新的志愿者們也發(fā)現(xiàn)有個包無人認領。為了盡快找到主人,志愿者無奈之下打開了行李箱,通過錄取通知書得知,失主就是我校光電物理與材料學院新生魏禮超,于是在第一時間與學院迎新點聯(lián)系,告知行李已找到。當晚10點多,志愿者李鵬親手將箱子送到了魏禮超手中。
  李鵬是化工學院大四學生,這是他第三次迎新,地點都是在長沙火車站。像他這樣的迎新“老兵”,在他這一組就有三個。
  據(jù)筆者了解,今年學校勤工助學中心在全校招募志愿者136人,在四個站點設立迎新點。每個站點都設有行李保管組,實行三班輪流制,確保24小時有人服務。據(jù)統(tǒng)計,每個站點每天接送行李的車次十來趟。
  在迎新期間,天剛亮的時候是他們在睡意中準時出發(fā),在車站的茫茫人流中,他們把湘大迎新的橫幅舉得最高,在磅礴的大雨中,他們?yōu)樾律嗥鹨淮林氐男欣?、撐起一把把溫馨的小傘,用行動詮釋湘大人的精神……盡管腳走得起了水泡,衣服鞋子濕了通透,喉嚨喊得沙啞,甚至生病發(fā)高燒,他們沒有想過停下自己熱愛的志愿服務事業(yè),還是堅守志愿服務這片藍天。免費“旅館”,貼心的服務員“您到這里來路途遙遠,路上也很辛苦,今天是趕不回去了。學校安排的家長臨時休息室距北苑太遠,而且在外面找住所又不太容易,您就睡在我寢室里吧!”新生輔導員卿龍斌安排兩位分別來自陜西、懷化的家長住進了自己的寢室。
  目睹這些,卿龍斌的室友感動地說道:“他整個晚上就是躺在用兩條小凳子組成的‘床鋪’上,一夜基本沒合眼。迎新工作本已很辛苦,晚上他還不能睡個安穩(wěn)覺,我們真的很佩服他?!?br>  王云娟,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一班的養(yǎng)成輔導員,兩天忙碌的迎新,讓她嗓子也變得沙啞了。然而她在用忙碌的身影感染別人的同時,依然不忘講述班上同學讓她感動的事情。
  “晚上,我很晚才會回到寢室,班里的一名男生發(fā)來短信‘如果有需要,我的床隨時可以騰出來讓家長休息,外面的住宿費挺貴的……?!嗬锏倪@些兄弟姐妹們把這些新生、新生家長們看得像親人一樣,總是想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另外,男生一般都習慣用冷水洗澡,因為家長的入住,男生們特意為家長打來開水,讓家長能洗個熱水澡。我真的很感動?!?br>  在眾多的新生之中,化學學院新生馬桃桃住的“旅館”算是最特殊的———校醫(yī)院。由于上火車時右腳不小心踩到站臺和火車的裂縫里,在火車上延誤治療15個小時后,腿變得又紅又腫,到學校時馬桃桃的腿基本不能動彈。一進學校,馬桃桃就被輔導員安排進了校醫(yī)院。
  “辦入學手續(xù),安頓行李,領取生活物品,辦餐卡銀行卡,一切都是輔導員在幫我辦理……”躺在病床上的馬桃桃說時嘴角掛著感動的微笑。
  “真的很感謝大家,院領導、班主任、同學們都來看了馬桃桃。輔導員也很辛苦,可是一有時間就往我們這跑,又是買飯又是買生活用品,聽護士說,昨晚我們都睡了,她還來了一趟。”馬桃桃的爸爸說話時眼里噙滿了感激的淚水。以平凡的姿態(tài)起飛9月2日上午,機械工程學院迎新接待點迎來了一位來自河南的新生———楊文龍,這個看似平凡的陽光男孩卻有著不平凡的故事。
  “深井救人”———楊文龍和父親楊天益英勇救人的事跡在臨潁縣已經(jīng)傳為美談。《中國日報網(wǎng)》、《大河報》等相關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譽之為“救人英雄”。
  面對記者,楊文龍對救人之事,不愿過多的講述,他只是淡淡一句“這只是件很小的事,誰碰上了都會去做。”
  當問及初到學校的感受時,文龍說“剛到學校,就想家了?!?br>  對于楊文龍來說,那份想念不僅僅是一份牽掛?!拔曳挪幌录依铩?,楊文龍低著頭,望向一邊,眼睛里掩飾不住那份責任。文龍的父親前兩年動了個大手術,身體狀況不佳,家里還種了十幾畝地,而楊文龍又是家里的獨子?!柏熑巍眱勺謮涸跅钗凝埣缟希屗啾绕渌律?,多一份理性與成熟。
  “校園很美,環(huán)境不錯。家里送我上大學不容易,我要好好珍惜這四年大學時光,好好學習,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能的話,盡我最大的能力考研”。樸實的言語里,包含了他一路走來,拼搏進取,勇于挑戰(zhàn)的堅強和剛毅。
  褪去英雄的光環(huán),楊文龍和所有的新生一樣平凡,和湘大學子一樣普通,站在起飛點,開始憧憬著大學四年的美好理想。風雨后新的啟程張一民,一位來自青海玉樹災區(qū)的普通女孩,是我校旅游管理學院新生。
  在談起那段黑色記憶時,你很難在她堅強的臉上看見絲毫痛苦的表情。當?shù)卣饸Я思覉@和學校后,張一民和她的同學們便在自己簡陋的板房中堅持學習備戰(zhàn)高考,還要應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余震。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張一民和她的同學們堅持完高考。高考一結束,張一民便自愿為當?shù)氐男W生補課,她希望自己能為那片生養(yǎng)她的地方做些什么。
  拋開悲傷與恐懼,張一民來到湘潭大學開始了新的生活,朝著她的目標一步步前行。她的輔導員單禎婷在新生報到前兩天就跟她家里取得了聯(lián)系,并在張一民到達湘大的第一時間去接她。“阿單姐(張一民輔導員)特別開朗,很能感染人的那種?!钡诙?,旅游管理學院的領導和老師還把她請到辦公室,和她談心,給她關懷。感動之余,張一民也積極地規(guī)劃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在向往已久的大學里,她開始自由地追尋她的夢想。
  來湘大報到之前,張一民曾和一位同樣考取大學的高中同學,結下了美好約定:象牙塔奮斗四年后同回玉樹當老師。父子“兵”VS兄弟“情”
  “22年前,我在湘大留下了最美好的四年大學時光,我了解湘大。填吧,相信爸,沒錯!”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我校84級校友汪平元對高考考了592分的兒子汪洋說了這番話。
  汪平元不僅支持兒子來湘大讀書,還鼓勵他填報自己當年所學的專業(yè)———高分子材料。子承父業(yè),如今,作為新生的汪洋將覓尋父親的足跡,結下湘大情緣。
  “我爸爸對湘大有著濃厚的感情,我來湘大就是他一直的期盼?!币荒槙鷼獾耐粞蟾嬖V記者?!拔野殖8艺f,湘大學風好,是塊育人的沃土。湘大也確實如我爸所說,挺好的!”
  開學那天看到志愿者爭先恐后地拖行李,幫著辦好一切手續(xù),熱情得就像是自己的親人一樣,父子倆異口同聲地說道:
  “看,這就是‘湘大人’!”
  羅正和羅年是兩兄弟,益陽桃江人。他們曾在同一所小學、中學讀書。兩年前,哥哥羅正被我校信工院錄取,兩年后,弟弟羅年跨過三道拱門,成為通信工程二班的一名新生。求學路上,弟弟羅年總能緊緊跟上著哥哥的“腳步”。
  盡管自己的生活緊張忙碌,羅正卻從沒有忘記弟弟的學業(yè),不時通過多種渠道鼓勵弟弟羅年努力學習,重復著一句“我會相約湘大”。
  572分,羅年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數(shù)后便毫不猶豫地填報了湘潭大學。7月25日,羅年接到湘潭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驚喜交加。
  今年高考結束后,羅年懷著對大學的向往和對偉人故里的崇敬,單身一人來到湘大,與兄長住在同一間寢室,擠同一張床?!斑@里環(huán)境非常好,很適合學習?!边@是羅年對湘大的第一印象。對于弟弟的到來,羅正開心的說道:“弟弟到這邊來我可以更好地承擔起作為兄長的那份責任。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兄弟倆可以在湘大一起追逐自己的夢想,描繪新的藍圖……”
  鍍上一抹金色的余暉,三道拱門顯得格外沉雄古樸。透過堅毅的眼神,聆聽爽快的笑聲,湘大人收獲的不僅僅是溫馨和感動,更多是生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