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學興中華———讀《蔡元培———只手締造新北大》有感□張俊 材料學院
他,熬過古稀之年卻突然喪女,忍受心之絞痛安慰他人道“生死寄歸,人之常事”;他,將畢生精力傾注于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身體力行卻一路坎坷;他,始終踐行“三不朽”的精髓———“立德、立功、立言”,卻在人生的晚霞時光因救國心切而踏上政治迷途。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他人生電影中不停切換的幕場,結(jié)局最終定格在“學界泰斗,人世楷?!钡母叨仍u價下,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人,在完成“道德救國、學業(yè)救國”的絕唱后,達到涅槃之境的悲憤與希望。
這個“他”,便是蔡元培。伴隨著這悲愴但不失蒼勁的絕唱,他將永遠被載入史冊,活在每一位中華民族兒女的心中,成為知識分子們學習的典范、楷模。
可以說,所謂“道德救國、學業(yè)救國”的絕唱是他自我要求的高標準,是他一生追逐的夢想,更是他為夢想奮斗不息、前進不止的發(fā)自心底最不需要解釋的緣由。道德救國自古至今,論道德者不計其數(shù),空談者無聊,唯有能以身作則,用行動踐行道德的人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為人師又為道德模范的蔡元培即不悖人情地做到了這一點。蔡元培的道德救國蘊含著三層意義。
這第一條便是“言行合一,重義輕利”。作為服務于大眾且高于大眾之上的領導,言行合一是其必需的素質(zhì)之一。大多數(shù)都是口中的世界如童話一般經(jīng)不起現(xiàn)實的風吹雨打,無法承擔永恒的重量。然而,蔡元培卻始終堅守,這言行一致的功德碑也一直樹立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永垂不朽。即便在南洋公學,辦學條件受到限制,且不斷遭受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輪番干擾,甚至常常伴隨著生命的威脅,蔡元培依舊不向任何一股勢力屈服,大處著眼,言行合一,踉蹌但腳踏實地地行走于崎嶇的救國之路。
同樣,重義輕利也是難成大事者所缺少的必要素質(zhì)。“利”只是架在人心之間彩虹般華麗但虛構的橋梁,浮夸無實;而“義”,則是平凡之中見超然、古樸之間顯神韻的最俗但最堅固的橋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君子重義輕利,所以值得敬仰;小人重利輕義,則只能受到唾棄。然而,在某個方面來看,義和利又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唯有大義方有大利!“言行合一,重義輕利”這是一種大擔當?shù)木辰?,是需要我們用時間和心智去修煉的。
這第二條便是“事事從大處著眼”,轉(zhuǎn)化為更時髦的說法,即“一切從全局出發(fā),以長遠利益為重?!边@是多么高尚的一種品德,至于人、至于國家均通用,它就像建筑時參考的圖紙,總體概況和標準是最基本但最重要的要求,否則拆東墻補西墻的悲劇,將不間斷地時常上演。這使我憶及某些欠發(fā)達地區(qū)修路的現(xiàn)狀,無休止地進行“鋪了挖,挖了鋪”的惡性循環(huán),殊不知那路不是時開時合的拉鏈,這完全違背了修路改善交通致富的初衷,更多的是怨聲載道以及有限資源的無限浪費。
另外,自我反省也能對癥現(xiàn)今大學生的一些通?。骸案≡昵壹惫?,一切從小處著眼,前進方向飄忽不定”。在經(jīng)濟多元化、發(fā)展探索化的時代中,不可否認的是機遇的無窮無盡,但我們應始終牢記并深諳一點,機會是留給有充分準備的人的。若無潛心的修行及充分的準備,諸葛亮是無法精準地洞悉天下局勢,尋到明君并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只能成為歷史車輪碾過的泥土,默默無聞地當他人的襯托。我們應以“人盡其職,物盡其用”為信念,一切從大處著眼,為了個人的發(fā)展,更為了祖國的騰飛,“橫眉冷對千夫指,寄意寒星荃不察”,敢于吃苦,甘于寂寞。這是一種大擔當?shù)膬?yōu)良習慣,是需要我們用時間和心智去培養(yǎng)。
最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對它的理解是需要擴充的:學會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兩個“一”字,唯有互相支撐方能為“人”,展開說,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及表達能力決定了它不能簡單地以個體形式生存。從群落開始,人類始終需要彼此發(fā)生關聯(lián),產(chǎn)生交集。
作為大學生,成熟的標準即是否能順利適應人的群體最大形式———社會的生存模式。讀大學,不僅要治學,更要修身,學會與他人共存從而在群體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人類的互異性,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此時我們就更應該學會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這是一種大擔當?shù)牟┐笮貞眩切枰覀冇脮r間和心智去鍛煉的。學業(yè)救國“知識就是力量”。人類是在不斷的認知中改變著世界,而從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就是人類改變世界的根本和基礎,即“知識”。所以,無論是個人、民族還是國家,想要謀求發(fā)展提升競爭力,都離不開來自知識的源動力。
蔡元培,這位將終生熱血灑向教育事業(yè)的偉人,始終致力于將“兼容并包”之思想融入中國教育。蔡公于北大的管理,使北大在今天成為永不褪色的照片,即便是歷史的塵埃也遮不住它熠熠的光芒。
可以說,思想自由是本,一切有活力的社會,自由絕不會受鉗制;而兼容并包是通往自由之路需要宏放的眼界和寬廣的胸襟;至于學術,則是為這個人類服務的,它不應該有國家、種族、階級的界限,也不應該有政治立場,思想觀點的歧異。而大學,作為為社會提供人才,將知識轉(zhuǎn)化為競爭力的重要場所,更應該是研究高深學問,學術自由發(fā)展的大花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存于其中的大學生,則應該砥礪德行、尊師愛友、服務社會;文理并重,知行合一;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當代,受一些不良社會思想的影響,某些大學的發(fā)展完全就是一種教育的大躍進。史實已經(jīng)證明,大躍進作為一種探索,其模式是弊大于利的,那么作為時代教育的弄潮兒,大學就應該以史為鏡,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盡快完善最適宜中國現(xiàn)狀的大學教育及發(fā)展模式,使其真正成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促進國民經(jīng)濟快速穩(wěn)步增長,大幅度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偉哉,蔡元培!縱然您的軀體已化為烏有,但您的靈魂,您的精神,穿越這近百年來滄桑的時間隧道,依舊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作為您最寄厚望的群體———大學生,我們應不忘歷史,潛心修行,見賢思齊,展望未來,為中華民族之復興而讀書、奮斗,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先進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