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三知三昧


  人到三十,總會想些與以往不同的事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過去的二十九年是這第三十個年頭的積累,還是孕育這打頭的“三”的開端,也許真得從“三”字的琢磨開始。按許慎《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shù)。古諺里說,凡事不可三。如曹劌論戰(zhàn),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世間反復本來就不以次數(shù)為準,只是恰恰碰到了三這個數(shù),就越發(fā)忽略了一在哪里,二在哪里,而眼界全在那后頭。
  年輕時每每在重大選擇的關口,茫然而不知,知之而不深,最后不知所之。曾感慨人生有三苦:學無所成之苦,所學非所用之苦,每用則敗之苦。這苦該嘗,一一理論之,正是眼界顛倒的緣故。老子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不是二,是其間的變化,也可說是有陰必有陽的意思。學無所成,是不了解學什么,學了干什么用,甚至為學而學。接受教育以來,總覺得學校不是人呆的地方;到了工作了,又感嘆每日奔命,薪酬微薄,似乎沒多大成就;真要做點什么事的時候,這里缺一點,那里不完善,方鑿圓枘,干不得一點事。
  這起頭的“一”其實不在從左劃到右,人生在這世界上,不能總是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才想起來,為什么而生??梢哉f,生是生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所原本的道。如隸書、楷書或是草書,這起筆不同,角度各異,不先在心里存一個模板,這字寫出來往往登不得大雅之堂。
  有一必有二??梢允侵貜停梢允前l(fā)揚,也可以是對立。真到了社會上,可能有開悟的地方,原來工作不過如此。每天早晚按要求完成工作,萬事大吉。二是一的積累,在沒有模板的心里,碰到了又一個“一”的任務,難免拖沓、厭煩以致懊悔。可真完成了,這兩個“一”的并列,卻不是一,而是“二”了。古人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還得重新學,學“二”的寫法,盡管簡單,卻有不同。
  在自立的基礎上,有時也回顧過往,于是漸漸熟悉了崗位,認知了人生。世界從此與往不同也好,人生自此開闊也好,花花腸子多了,新鮮感沒了,俗語這么描述: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這個時候,對自我漸漸忽略,對外界充滿了新鮮。想著干點什么事,周圍人也相信你能干點什么事。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若拿折戟沉沙來說事,興致難免索然。
  有知有昧,因昧而知,這到來的第三個十年,更需錘煉丈夫之志,精誠一貫,自強不息,以破除前行中時時回顧的踟躕,以更加冒險的態(tài)度,開拓萬象更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