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新中國新世界———從水晶宮到上海浦東





  今年暑假,隨同事一起赴上海、江浙考察,走進世博會,領略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區(qū)域的社會面貌,感受中國的國際地位,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放情于名山大川之間,回京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寫出如下文字,以表對祖國母親的恭敬之情和美好祝愿。
   百年后的盛會,偶然還是必然?
  1910年,一個叫陸士諤的32多歲的上海中醫(yī),創(chuàng)作了一部科幻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這部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小說家陸云翔(即作者本人)做了一個夢,夢中與女友李友琴(即作者的妻子本人)攜手同游上海灘。夢中的浦東,“把地中掘空,鑄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里頭飛行不絕?!?;“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鑄到對岸浦東”。作者夢中關于浦江大鐵橋、電車隧道、越江隧道等三大工程及方位,竟與現(xiàn)在的南浦大橋、地鐵一號線及延安東路越江隧道出奇相仿。
  除了“萬國博覽會”,他還夢見跑馬廳(即人民廣場)、建起了新上海舞臺(上海大劇院);浦東也已開發(fā),興旺得與上海差不多了,中國國家銀行就設在浦東;租界的治外法權已經(jīng)收回,昔日趾高氣揚的洋人見了中國人彬彬有禮,西藏問題已經(jīng)妥善解決。小說結尾,陸云翔被門檻絆了一腳后跌醒,方知剛才所見無非夢幻一場。把夢中所見告訴妻子,妻子不以為然地說,“這是你癡心妄想久了,所以,才做這奇夢?!闭煞騾s頗有信心地回答:“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br>  后來中國歷史的演變與小說的描寫驚人的相似,只不過現(xiàn)實更加的精彩。小說發(fā)表后一年,辛亥革命爆發(fā),腐朽的王朝走到了盡頭;十年,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苦難的中國人找到了領路人———中國共產(chǎn)黨,找到了前行的旗幟———社會主義。40年后,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移走了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揚眉吐氣做了主人,中國恢復了自己的主權,重新成為一個讓世人敬重的國度。100年后,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正式在浦東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世博會的薪火從大英帝國的水晶宮傳到了上海的浦東,中國人從開始狐疑的稱其為炫奇會,到由外國人代理參加,最后到中國自己做東,熱烈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這一切誠如主席筆下的“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是風水輪流轉,命運開始垂青中國了嗎?是陸士諤的夢力太強,代表國人的心,好夢成真嗎?是外國厭煩了舉辦世博會,把這勞民傷財?shù)臓I生推給中國嗎?不是,一部中國與世博的關系史,就是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寫照。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西關系史可以從宏觀上劃分為下面三個階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從東亞朝貢體系崩潰后的東亞病夫,如何艱難地成為一個普通國家,最后恢復在世界舞臺上的正常地位的。舊中國、舊世界這一段的時間跨度是1840年到1949年。我這里的舊中國指的是王朝中國在與來自西方的殖民力量碰撞后,失去自尊與自治,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陸士諤生活中的中國;是受美英法德意日俄欺凌的中國;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時候的中國;是普通中國人沒有夢想、先進中國人苦悶彷徨的中國,所以我稱其為舊,再沒有了漢唐氣象,康乾雄風。要問為什么中央之國淪為舊中國,除了固步自封,閉關鎖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時期的世界是一個舊世界,這是一個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是一個西方壓倒東方的世界,是一個殖民與被殖民的世界;是一個古老文明被新型野蠻征服的世界,所以我稱其為舊世界。中國的命運與世界聯(lián)在了一起,這是當時的國人沒有意識到的,也是不愿意面對的。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萬國工業(yè)大博覽會在英國倫敦的水晶宮舉行。這時大英帝國正如日中天,博覽會充分反映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英國進入了英人津津樂道的維多利亞時代。這個時代是和不列顛的“榮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同期的中國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水晶宮的盛宴舉辦之時,中國人把世博會稱為炫奇會或賽奇會。當時的人們還把技術看做奇技淫巧,談不上深入思考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對人的價值觀的沖擊,更談不上睜眼看世界,考量中國的定位。可以說既沒有世界觀,又沒有方法論,依然沉浸在考據(jù)文章、花鳥魚蟲中不能自拔,可謂玩小物喪大志。
新中國、舊世界
這個階段,是1949年至1991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她新在什么地方呢?
  與中國的封建王朝相比,她是煥然一新的;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它是煥然一新的。她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夜郎,不再是低聲下氣的以夷制夷的支那。雖然邦交國不完整,雖然沒有完全加入國際組織,但中國的國際化程度已大為提高。
  中國的世界觀與治國模式是煥然一新的。中國共產(chǎn)黨審時度勢,對外面世界的認識非常清醒,選擇了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黨的領導,選擇了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中國的老百姓一改舊中國個人自掃門前雪的舊觀念,開始了互助為公的新生活,雖然這是一次理想主義的空前實驗,但國民的精神面邈和道德水平可謂煥然一新。
  中國與外國的關系是煥然一新的。新中國外交的三大決策,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黨舊的外交關系,與外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一邊倒———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把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清掃出去再談判建交。從此,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但人類并沒有進入桃花源。二戰(zhàn)結束了,冷戰(zhàn)開始了,國內(nèi)是個新世界,外面依然是個權力政治的舊世界。大國之間的利益爭斗帶上了新的面具,一面是自由民主,一方是馬列主義,年輕的中國蹣跚著登上國際舞臺,先遭到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后受到蘇聯(lián)為首的東歐陣營的高壓。新中國擁抱的依然是個舊世界,中國在大國政治的夾縫中,費力地握住亞非拉窮朋友的手,學習著、成長著、發(fā)展壯大著。
  雖然二戰(zhàn)后的世博會主題呈現(xiàn)多樣化、專業(yè)化的趨勢,顯示出從技術中心主義向人文主義的轉變,中國卻長期游離于世博會之外,享受著光榮孤立。這一局面從1978年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開始改觀,實質(zhì)性的啟航卻始于1992年的南巡講話。
新中國、新世界
我把1992年作為新中國、新世界的開端。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它對世人發(fā)出的信息是冷戰(zhàn)的結束,蘇式模式的失敗。國際關系體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而且是和平的變革。雖然關于冷戰(zhàn)結束的原因至今學界仍在爭論,但其沖擊波有多大是至今不能準確估量的。既可以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可以說蘇聯(lián)解體造就了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國際結構新。兩極世界變?yōu)榱艘怀鄰姟?br>  其次是國家間互動的手段新。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國家間相互依賴加深,全球化、區(qū)域一體化、多極化齊頭并進。
  再次是世界舞臺上角色新。除了主權國家依然獨領風騷外,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公民社會、個人的風頭越來越盛。
  最后是地球村的出現(xiàn)與全球治理模式新。全球公共問題越來越多,環(huán)境、衛(wèi)生、洗錢、難民、核擴散等全球性問題,需要人類通力合作,國家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人類都是世界中的公民。
  西方在享受冷戰(zhàn)成果的同時,加大了西式自由民主的傳播力度;中國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震蕩后,開始加速融入國際社會,從此開始了又一輪國家身份的變革。把這時的中國叫新新中國也不為過。
  第二,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巡講話。催促中國加速前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jīng)濟。這場革命的深度一點也不遜色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五十年代的改天換地。正是因為這時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制度化的世界,新新中國的身份變化得以完成,中國恰當?shù)奶岢隽诵掳踩^、和諧世界的世界秩序觀,以新新中國的心態(tài)再次擁抱了這個變化中的世界。冷戰(zhàn)的冰霜沒有使外面的世界變得麻木不仁,新世界建構新中國,新中國建構新世界。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珍惜地過每一分鐘。上海世博會,是中國與世界互構的機緣,中國給世界一個微笑,世界還中國一個驚喜。偉大的國際關系學者卡爾說過,只有理想,沒有權力是烏有的;只講權力,沒有理想,是庸俗的。祝福今天的新中國,乘著理想與權力的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