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觀《第一書記》有感





  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擁有共同的名字,勤勤懇懇,樂于奉獻,有共同的奮斗目標,他們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一群人中,涌現(xiàn)出了一個特別的人,默默地將全部的愛給了小崗,將自己輝煌的生命獻給了小崗,他就是那個最可愛的人———沈浩。
  作為一個剛上任的村官,他最為實在,不怕遭受村民的質疑。為了了解村情,他挨家挨戶地串門拜訪,一個都沒落下;但他又敢于碰釘子,毫無畏懼地將楊德福告上法院;他平易近人,敬重三位大包干帶頭人,關照吳奶奶,掛念低保戶家庭,用一顆炙熱的心和村民打交道;他憑借自己做實事的斗志,讓小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無私奉獻,為了讓小崗村的村民能過上好生活,六載離家,四處奔波,點點滴滴的付出得到妻兒的贊美、村民的支持、財政廳的認可;他倔強而又執(zhí)著,一言一行中透露出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沈浩是一個實干的人,想做事,能做事,也做成了事。他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特別自信、堅韌。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 “鍍金”的跳板,他卻勇于超越,打心底把小崗村作為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xiàn)了對理想的追求。
  《第一書記》用真實訴說著小崗昨天的故事,用感動表達了對沈浩的追念,用記錄承載著眾多的不舍。沈浩的生命結束了,但他的名字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的精神會一直流傳在中國大地。影片中,那泥濘的山路,那金黃的油菜花,那純樸的笑臉,那熱情的期待,那真誠的心,那倔強的沖動,那一根根家族系脈,那一條條只有用心才能開啟的民心綠色通道,深深印入我的腦海。沈浩扎根在小崗長達六年,為小崗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小崗村民的沉穩(wěn)交代。一聲大爺、一聲大娘,一句我記住了;一只能產奶的小羔羊,一個口齒不清的殘疾家庭,一場隆重的葬禮;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擁;一次特殊的年夜飯,一次一次的紅手印———那是什么樣的人才能贏來的大愛,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沈浩,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
  有時,我在想,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什么樣的東西能達到永恒,堅定我們的追求?僅僅是物欲化社會不斷生產的欲望,以及支撐欲望不斷向前的的金錢嗎?《第一書記》向我們展示了沈浩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利用這有限的生命為小崗的改革不懈奮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條人生之路,路途的遙遠不能限制夢想的翅膀,沿途的誘惑不能動搖堅定的信念,沈書記未盡的事業(yè)有待我們繼續(xù)完成。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們要像沈書記一樣默默地用生命詮釋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敢于解決新問題、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在更新觀念中理清發(fā)展思路、激活發(fā)展動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弘揚沈浩精神。把自身的發(fā)展與學生的需求緊密結合,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為皖醫(yī)科學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