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厚德載物 行為世范—— 陸士嘉教授生平介紹





  陸士嘉(1911~1986),浙江蕭山 人,流體力學家。早年師從現(xiàn)代流體 力學大師普朗特,系普朗特關(guān)門弟 子中唯一女性、唯一亞裔。畢生致力 于教育事業(yè),為新中國流體力學專 業(yè)奠基人之一,北京航空學院(現(xiàn)北 京航空航天大學)創(chuàng)院元老之一。她 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分析能力,嚴 謹?shù)闹螌W方法和嚴肅認真的教學態(tài) 度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流體力學專業(yè) 人才。作為科學家、教育家,她熱情 謙遜,兢兢業(yè)業(yè),剛直不阿,在國內(nèi) 外享有極高的名望。
  立志成為自立自強的女性
陸士嘉生逢國弱民貧,列強環(huán) 伺的大環(huán)境。她幼年喪父,兒時隨母 寄住叔父家,仰人鼻息,內(nèi)外相逼, 心情極為壓抑。但她沒屈服于環(huán)境, 反而鍛煉出剛強的意志。
  從北京師大女附中畢業(yè)后,以 第一名考入不收學費的北京師范大 學物理系半工半讀,1933 年又以第 一名成績畢業(yè)。畢業(yè)后接替汪德昭 擔任北京志成中學 (今北京35 中) 物理教員四年,努力存錢,決心留學 深造以改變祖國科學技術(shù)落后面 貌,成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陸士嘉克服重重困難,1937 年 借錢自費留學,進入德國哥廷根大 學學習。時值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 義的侵略,她毅然改學航空的先行 與基礎(chǔ)學科———流體力學,登普朗 特之門要求拜師。普朗特教授從不 收女研究生,更瞧不起來自落后的 中國的學生,加之已公開宣布不再 收徒,故一口回絕了陸士嘉的請求。 陸士嘉很不甘心,抱著“外國人看不 起中國,我就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爭 口氣”的信念,向普朗特勇敢地提出 考試要求,并表示:“如果我考試成 績不好,我決不乞求?!泵鎸@位有 強烈民族自尊心、倔強和自信的中 國姑娘,普朗特同意出題考她。陸士 嘉考試成績之好大出普朗特意外, 他遂改變心意,欣然接受陸士嘉為 徒。
  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 國大學對中國學生有種種苛刻的限 制,尤其在實驗條件與實驗過程上 對外國學生嚴格保密,加之生活條 件艱苦,遂使陸士嘉在整個學習過 程中障礙重重,需要不斷克服身在 異國他鄉(xiāng)的女孩子所意想不到的種 種難題。但她毫不氣餒,用嚴密的理 論方法處理了一個復雜的流體力學 問題,所得結(jié)果與對她保密的空氣 動力研究所的實驗結(jié)果完全吻合。 她的卓越才能受到導師普朗特的贊 賞,從而完成了題為《圓柱射流遇垂 直氣流時的上卷》的博士論文,1942 年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傾注畢生心血, 無私貢獻的流體力學家
陸士嘉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流體 力學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陸 士嘉積極從事黏性流體力學、電磁 流體力學和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的 研究和組織工作,親自開出了黏性 流體力學課程,帶領(lǐng)年輕教師共同 寫出了中國最早的上述學科分支的 講義或著作,如高速黏性流體力學, 電磁流體力學,高超音速流,附面層 理論等。不僅為北京航空學院也為 其他高校提供了早期教學的教材。 1962 年,她作為北航數(shù)學力學系副 主任,積極主張和籌建了空氣動力 學研究室,并任該研究室首任主任。
  七、八十年代,她又積極關(guān)心生 物流體力學分支的發(fā)展,考慮到水 洞實驗對研究湍流和減阻的重要作 用,她支持和幫助北航中年教師建 成了該校第一個水槽。1982 年陸士 嘉發(fā)起、主持了在福州舉行的全國 第一屆邊界層和黏性流體力學會 議,1984 年又親自參加了在四川峨 眉山召開的第二次會議 (是其生前 最后一次參加全國性學術(shù)活動),在 此次會議上正式確定該系列會議為 分離流和漩渦運動會議 (每兩年舉 行一次,延續(xù)至今),為新興流體力 學分支在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推 動作用。
  幾十年來,陸士嘉從事研究的 問題,常是選自本學科前沿有待開 拓的問題。她認為越是空白的,就越 應(yīng)該去研究,否則總會落后于國外。 有人勸她不要搞這種不易見效的問 題,她卻說:“我深知這類問題在短 時期是見不到成果的,甚至可能下 一代也難見到。但科學研究往往是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的,科學工作者 的職責就是要探索,不然是徒有虛 名。我總希望我國有所突破,并不是 說我搞什么研究一定要突破。我愿 意成為探索的一個小卒,一個鋪路 石子,為后面的人做點探索工作?!?這種對科學探索的思想和精神深深 教育了周圍的年輕流體力學工作 者。
  陸士嘉一直關(guān)注國際流體力學 的發(fā)展,重視與國外的交流和合作, 她先后推薦過幾十名流體力學工作 者出國學習、進修、交流和合作。她 要求他們充分利用國外良好的學習 條件多出成果,為國爭光,同時專心 學習,開闊眼界,掌握國際上最新的 發(fā)展方向。改革開放后,在陸士嘉的 努力和支持下,北航開始與德國宇 航學院哥廷根流體力學研究所合 作。1981 年,陸士嘉的一個助手第 一次赴西德執(zhí)行合作項目時,她對 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你是第一個 代表北航出去的,不但要完成好任 務(wù),而且要打開局面,為以后去合作 的同志打好基礎(chǔ)。”1982 年,陸士嘉 已年邁多病,仍然接受德國洪堡基 金會的邀請訪問了德國,從多方面 做了許多增進相互了解、增強友誼 的工作,為進一步打開中德學術(shù)交 流的大門做出了貢獻。同年,她又親 自寫信,邀請美國著名邊界層理論 和計算專家 Cebeci 教授來北航講 學。她拖著病體堅持和大家一起聽 完了三天的講課,并主持討論,贏得 了國外專家對她學識和人品的欽佩 和尊敬。
  普朗特的《流體力學概論》是流 體力學發(fā)展中的一本經(jīng)典名著。普 朗特逝世后,他的學生們根據(jù)流體 力學的新成果、新發(fā)展修訂該書,改 寫了大部分章節(jié),使內(nèi)容大為豐富。 為把當代流體力學奠基性權(quán)威著作 的新版本介紹給年青的讀者,大病 初愈的陸士嘉于70 年代末重新翻 譯了該書德文第七版的修訂本。
  高風亮節(jié),為人師表,丹心育人的教育家
1946 年回國后,陸士嘉先后在 天津北洋大學和清華大學航空系任 教,1952 年全國高等院校調(diào)整時, 她擔任北京航空學院建校籌備委員 會委員,為創(chuàng)建北航做出了貢獻。建 校初,擔任空氣動力學教研室主任。
  她以炙熱的辦學熱情團結(jié)其他 教師組織教學,以身作則在第一線 擔任繁重的教學工作,先后開設(shè)了 理論空氣動力學,實驗空氣動力學, 水力學等系列課程,使教研室工作 很快走上正軌。她十分重視實驗設(shè) 備的建設(shè),在完成繁重教學任務(wù)的 同時,仍以充沛的精力和其他同志 一道建立了一整套低、高速風洞設(shè) 備。1958 年又積極參與和組織全教 研室人員自行設(shè)計和建造超聲速風 洞和低速大型六分力天平。這些重 要的實驗設(shè)備的技術(shù)水平當時在國 內(nèi)都是領(lǐng)先的。
  1954 年,在她主持下,招收了 空氣動力學學科最早的研究生。 1956 年為適應(yīng)中國航天航空事業(yè) 發(fā)展的需要,在她和其他專家的提 議和論證后,北航?jīng)Q定創(chuàng)辦中國最 早的空氣動力學本科專業(yè) (前蘇聯(lián) 無此專業(yè))。在專業(yè)性質(zhì)和培養(yǎng)的目 標等問題上,她明確提出是為航空 航天建設(shè)服務(wù)的工程性質(zhì)的專業(yè), 其教學計劃要根據(jù)中國實際情況制 定,在教學上應(yīng)理論教學與實驗教 學并重,強調(diào)教學科研要結(jié)合生產(chǎn) 實踐,為北航的空氣動力學專業(yè)的 教學和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1955 至 1957 年,她還應(yīng)聘為北京大學兼職 教授。
  陸士嘉回國后,一直堅持培養(yǎng) 研究生。1986 年,她病逝前不久,還 在北京醫(yī)院的病床上,反復與她的 助手討論她最后一個博士生的論 文方向和題目,最后確定為基于三 維邊界層反方法的黏流/無黏流的 相互作用。她語重心長,十分誠懇 地對助手說:“這是邊界層研究中 的一個重要方向,困難會不少。我 身體不行了,主要靠你了。”
  陸士嘉擔任很多社會工作,因 此白天忙于開會和科研,備課只能 放在深夜。她曾說:“在教學上我花 時間很多,我講課之前,首先要分 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基礎(chǔ)程度和專 業(yè)特點,然后確定教法,并盡早備 好課。在講課前要考慮如何講才使 學生最容易接受,哪些概念應(yīng)仔細 講,哪些只需提一下,哪些根本可 以不提,這些都需要做出細致的安 排。我講2 小時,至少要用6 小時 來備課?!闭n后,她還要用許多時間 來為各類學生輔導答疑。
  陸士嘉對學生和中青年教師 滿腔熱情,循循善誘,同時又對他 們高標準,嚴要求。她規(guī)定中青年 教師每人至少要掌握一門外語作 為工具。對于一些業(yè)務(wù)基礎(chǔ)和外語 水平差的中青年教師,她親自給予 具體輔導,甚至找好學習材料送到 他們手上。有的教師未能達標,她 便毫不客氣地給予批評,但在思想 上、生活上,她卻無微不至地關(guān)懷 他們。60 年代初,生活困難時期, 她拆了自己的皮襖,親自做成兩個 皮背心分送給了兩位生活困難的 青年教師。
  1980 年中國科學院增補學部 委員(院士)時,她在兩次醞釀討論 中均被列為候選人,但為讓更多有 成就的杰出中青年科學家充實學 部,她兩次主動寫信給中科院要求 刪去她的名字。這種高尚的情操為 中青年科學家樹立了淡泊名利、胸 懷坦蕩的榜樣。
  陸士嘉一貫重視中小學教育, 1980 年代以來,她不斷向有關(guān)部門 呼吁加強基礎(chǔ)教育。擔任全國人大 代表期間,她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到 中、小學校去了解教育情況,寫出 調(diào)查報告呈送到人大常委會或教 育部。她經(jīng)常說:“對我們的青少年 培養(yǎng)得好或壞,切實關(guān)系到祖國的 前途和命運?!彼€積極倡導和組 織民盟成員開展培訓幼兒師資的 教育工作。
  嚴格要求自己,深受群眾愛戴的社會活動家
陸士嘉是一位在國內(nèi)外很有 聲望的女科學家,但在日常生活中 她密切聯(lián)系群眾,為人熱情謙遜, 不慕名利,剛直不阿。建國以后,一 直擔任著大量社會職務(wù)和參與各 種社會活動,她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 委、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lián)執(zhí)委、 民盟中央常委以及各種學術(shù)團體 的職務(wù)。
  繁重的社會工作和活動占據(jù) 了她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影響著 她的科學技術(shù)工作,但她總是以大 局為重,兢兢業(yè)業(yè),認真負責去做 團結(jié)知識分子、婦女和國際交往的 工作,因而受到各界人士的信任、 尊敬和愛戴。雖然她得到黨和人民 的高度信任,但她在教研室中仍以 一名普通教師嚴格要求自己。
  50 年代,她的兩個孩子都還很 小,她就把一個孩子送到城里住校 讀書,另一個請人照顧,自己常單 身住在北航。她關(guān)心和幫助周圍群 眾,當從報紙上看到蘭考人民生活 困難,她立即寄錢去;看到有些地 方鬧水災或發(fā)生地震,她又以人大 代表(不署自己的名字)名義寄去 人民幣;她關(guān)心身邊經(jīng)濟困難的同 志,多次解囊相助。當一位教師家 中遭遇不幸時,她便以教研室同事 的名義寄去慰問款。她還常年補助 一個子女多、經(jīng)濟困難的老工人, 連這位老師傅都記不清補助的次 數(shù)。但她對待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卻 很嚴格,按規(guī)定她上下班北航派車 接送,但她數(shù)十年一直堅持乘公交 車;她要求自己的子女不亂花錢, 艱苦樸素。孩子結(jié)婚,她明確表示 要新事新辦,不置嫁妝,甚至告訴 孩子不能長期住在家里,不能依靠 父母,家里條件好,是組織對父母 的照顧,子女不應(yīng)享受。因而在群 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陸士嘉還曾擔任中國力學學 會第一屆常務(wù)理事、第二屆理事、 名譽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第二屆常 務(wù)理事、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第 一、二屆副會長、《航空學報》第二 屆編委會主編、《力學進展》副主 編、《力學學報》編委、第一屆空氣 動力學發(fā)展史編委會主任委員、聯(lián) 邦德國應(yīng)用數(shù)學和力學學會委員 等。
  陸士嘉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科學家,她在流體力學和航空航天 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兢兢業(yè) 業(yè),忠心耿耿,幾十年如一日,鞠躬盡瘁。
陸士嘉主要著作:
  1.陸士嘉.《流體力學》.北京:清 華大學,1947
2. Hsih- Chia Lu, On the sur- face of discontinuity between two flows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學報,4 (1):40- 62,1948
3.陸士嘉.《空氣動力學》.北京: 清華大學,1949
4. 陸士嘉.《高速黏性流體力 學》.北京:北京航空學院,1959
5.陸士嘉,張涵信,吳江航.《高 超音速流》. 北京: 北京航空學院, 1960
6.陸士嘉.《附面層理論》.北京: 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61
7.陸士嘉.《電磁流體力學》.北 京:北京航空學院,1962
8.普朗特等著.郭永懷,陸士嘉 譯.《流體力學概論》.北京:科學出 版社,1981
(撰寫人:朱自強教授,曾為陸 士嘉的學生和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