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蔑刀下的悠悠歲月———記鳳凰紙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聶方俊


  紙扎文化作為我國民間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形式,成為了全國各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湘西鳳凰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具有濃郁的湘西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傳統(tǒng),這為紙扎藝術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一塊沃土,同時也讓鳳凰紙扎自成一派。據《鳳凰縣志》記載:“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數十家紙扎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各個季節(jié)都有應時的紙扎工藝品,如:陽春三月風箏是搶手貨……在城墻上,鬧市邊,各式各樣的風箏應有盡有,頗為壯觀。春節(jié)時,鄉(xiāng)民們玩燈歡慶,紙扎的獅頭、龍頭、蚌殼、彩船、花燈、各種飛禽走獸,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
  結緣紙扎 唯藝是圖
聶方俊出生在紙扎工藝世家,祖上都是紙扎手藝的高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左看看,右看看,就學會了。”天生聰慧的他,勤奮好學,加之父母親的鼓勵,給予了無限的動力。十歲時,他就能自己動手扎東西了。紙丹頂鶴,紙馬,紙虎等,在他靈巧的雙手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呈現出來。
  聶方俊說:“別人是唯利是圖,學到點皮毛,就想拿出去賺錢,而我是唯藝是圖。”他對待紙扎的態(tài)度是精益求精的。“你要把你的手藝學精,別人能做得到的,你也要把它做好,還要比他做得更好;別人做不到的,你要有所接觸;別人有所改變的,你要比他完美?!甭櫡娇∵@樣說到。
  純手工的紙扎工藝,在每件作品選好料之后,都要經過十多道工序。一件看似簡單的作品,就需要四、五天的時間。他隨手拿過來一件前不久制作完成的梅花鹿的骨架說到,扎骨架是紙扎工藝中最難的一道,就像素描中的線條、構圖一樣,紙扎工藝以竹蔑構形。而相比之下,線條可以重畫,扎竹篾卻要一氣呵成,不能出現一絲偏差。遇到弧形的線條,不是將竹篾一彎就能了事,而要用火烘烤,使之慢慢變形。弧形的彎度,則全憑手上的火候和感覺。
  “紙扎看似是一層紙包著幾條竹篾的東西,卻涵蓋了建筑學、繪畫、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識?!甭櫡娇≌f。他認為,一個好的紙扎工藝師除了要有一手好刀法外,還需通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做出上乘的作品。
  潛心苦練 愛財有道
“文革”期間,到處高喊著“破四舊”的口號,而紙扎也被歸于其列,這幾乎導致紙扎工藝的消亡。當時,聶方俊是國家干部,因為與紙扎沾邊,有人就批斗他“開地下工廠,搞資本主義,搞迷信用品”。后來,被下放到農場改造,可正值壯年的聶方俊并沒有因遭此劫數而放棄紙扎,他憤憤地說:“不能拿筆,我就拿我的蔑刀”。于是,他偷偷地把業(yè)余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回顧鳳凰古城各家紙扎工藝的制作流程上,冒險堅持紙扎創(chuàng)作,并把祖輩們的創(chuàng)作精華融入到自己的蔑刀下。在那個政治動蕩的年代,他不僅把鳳凰紙扎傳統(tǒng)工藝都了然于胸,而且逐漸形成了自己創(chuàng)作風格。
  聶方俊說,年輕時他是憑著手藝打天下,只要你的手藝好,錢就滾滾來。1959年春節(jié),很多人上門向他購買紙扎獅子,聶方俊將早就做好的獅子賣出去,當時賺了近3000元錢。那時的3000元是個天文數字,他拿出一部分錢買了自行車,瑞士手表,呢制大衣。在那個物資稀缺的年代,聶老成了鳳凰縣購買奢侈品第一人。這也成了他日后津津樂道的談資。而今,雖然紙扎業(yè)在當地不如過去紅火,但全國各地甚至外國前來買紙扎的人絡繹不絕,經常還會有供不應求的情況。
  廢寢忘食 巨龍迎喜
聶方俊取湘西之靈氣,大膽運用夸張和浪漫的表現手法,制作出了大量的紙扎工藝品。《龍燈水族》、《人物神像》、《獅子走獸》、《花卉鳥蟲》、《祥云花籃》、《節(jié)慶彩燈》、《紙絹風箏》等一批紙扎工藝品,成為鳳凰紙扎工藝品的代表作,走出湘西、蜚聲全國。其中,1999年為迎接澳門回歸而創(chuàng)作的“邊城巨龍”被他認為是最重要的作品。
  “邊城巨龍”是由一母二子三條巨龍組成,母龍長199.9米,頭重4.5公斤,全身有99節(jié);兩條子龍各長12,20米,每條9節(jié)。這組巨龍的寓意是“紀念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為完成這次創(chuàng)作,聶方俊帶著家人和徒弟共30余人,一起苦戰(zhàn)21個日夜,其中有7天7夜聶老沒合過眼,以致昏倒在工作室里。但他醒來后,不顧家人和徒弟的勸阻,仍堅持創(chuàng)作。1999年12月12日,在聶老家中舉行完接龍儀式后,聶老師就病倒住院了,9天后才能下地行走。聶方俊說:“這是我這生最光榮的時刻,澳門在經受葡萄牙長達半個世紀終于回歸祖國,我很高興能為祖國做一點事?!?br>  “邊城巨龍”前往北京參加了全國舞龍大賽,一舉奪得大賽金獎,并榮獲我國民間文藝類唯一的全國性獎項—————“山花獎”。
發(fā)揮余熱 傳承文化
精美的紙扎藝術品為聶方俊贏得了無數榮譽。1995年,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7年6月,他被文化部評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同時,他還是湖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全國的各大媒體都先后做了有關于他的專題報道。
  年近八旬的聶老師,除了每天進行紙扎工藝創(chuàng)作外,還要不定期給諸如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學生上紙扎工藝的相關課程。站在講臺的他,精神飽滿,風采不減當年。各地還有慕名而來的學者專家登門向他討教紙扎技藝,他都會熱親接待。前往聶老師家拜師學藝的人也絡繹不絕,但聶老師對招徒的標準要求很苛刻,他不僅要考察拜師求藝之人文化、繪畫、工藝等方面的素質,更看重對方為人處事的品質。聶方俊對鳳凰紙扎的傳承很有信心,他說:“傳統(tǒng)的藝人是傳兒不傳女,我不僅兒女都傳授,而且只要誠心學藝,我什么人都傳。我只是希望,我祖輩的東西能在我這里更好的傳下去,讓鳳凰紙扎發(fā)揚光大?!比缃?,聶老師的二兒子、二媳婦繼承了他的手藝。他還招收了幾名弟子,他們分別來自云南大理、湖南益陽、安徽淮北等地。
  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他在紙扎創(chuàng)作時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并總結了多年的彩扎經驗,著成了《論藝在民間》、《挖掘、繼承、發(fā)揚民間傳統(tǒng)紙扎工藝,為人民文化生活服務》、《淺談拓展鳳凰紙扎工藝品市場》等論文和《中華絕活———鳳凰紙扎》一書。最近,聶老師在為出一本全面介紹鳳凰紙扎制作工藝的書做前期準備,這本書涵蓋了鳳凰紙扎工藝八大系列,四百多種品種。聶老將獨自完成包括收集樣本、繪圖、撰文等在內的多個工序。他說:“這是我父親那一輩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