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地前行———漫 談 魯 迅
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文藝界的泰斗當推魯迅,魯迅是思想者,是行動的巨人。那是沉睡的雄獅,他等待著、等待著,有獵物上門了,便一躍而起,撲上去,啃到見骨,啃到鮮血淋漓……對于周樹人的印象,只停留在灰蒙蒙的魯鎮(zhèn);只是那一只斷了線的風箏;只是那個充滿幻想的百草園;只是那一聲凄涼的“祝?!薄麑嵲谑且粋€悲劇般的作家,天空少有明朗的顏色,少有單純平等的歡樂,少有自由的空氣。他要爭,用筆爭出一片云,那片云,雖然可以暫時遮住窒息的天,但又在大地上投入濃重的陰霾。
用周樹人自己的話來說,“迅”字代表開始于青年時代的事業(yè)并未中斷,算是保留一點反抗挑戰(zhàn)的意味;“魯”字則是冠以母親的姓,由此成了“魯迅”。說起來他是很隨意的,哪知百年后的今天,這兩個字便被當作大師的頭銜來頂禮膜拜。
最欣賞的不是大師的文字,而是那種沉郁的性格:那種守禮而謙和、孤獨而善于忍耐的生存狀態(tài),一般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多半的人是在沉郁中死去,或是在孤獨中沉淪,但是魯迅呢?越是寂寞越是孤獨,他就越有沉潛的思想和偉大的靈魂。有一句話說得好:“為了成功,有時候必須忍受一世的孤獨”。魯迅就是這樣的人,他成功了。
最痛苦的事情是自己的內心沒有人可以明白。魯迅有知己的,一個是錢玄同,一個是許壽堂,至于二弟周作人,那是早先共同戰(zhàn)斗的伙伴,是好助手。而原配朱安在魯迅心里是空氣,是陌生人,不是朋友,不是家人,更不是妻———這便是莫大的悲哀。魯迅曾對友人說:“我母親娶了新媳婦,而不是我娶了新媳婦?!痹谒牡男睦?,朱安只是母親送給他的禮物,是一件給親族品評的擺設,實在是與愛情無關的———維持一段僵硬的婚姻,那壓抑的情緒也可以隱約從先生的作品風格上找到,像祥林嫂的婚姻,不就是沉郁而絕望的嗎?
但路還要走下去,不為別的,為著自己那顆壓抑了太久的心,于是定然要蛻變成探索者。
之后的處境似乎就變得更為艱難,因為魯迅與二弟決裂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走了不同的路,道路也是不可強尋的,那就算了罷!至此再也不到八道灣的后院去,再也沒有什么戰(zhàn)友,什么日本女人了……先生的心里充滿的都是孤獨與苦悶,這種孤苦的精神狀態(tài)其實是陪伴了他一生。
在那之后,許廣平這個朝氣蓬勃的女學生出現(xiàn)了,這多少給魯迅沉郁的隱忍注入了一分淡淡的花香,但她的身份又是那么尷尬———魯迅的學生。師生戀現(xiàn)如今是無傷大雅的,但在當年是多么羞紅臉的事!但他們才不管這么多,在相互通訊時,魯迅親切的稱許廣平為“害馬”,許廣平也調侃地稱魯迅為“愚弟”,愛情,無形中也澆灌了魯迅的信念,讓他的探索之路走得更加的堅定,筆尖越來越鋒利……到不到廣州去和“害馬”在一起呢?對于魯迅來講這已經不重要了,這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但是能很簡單的活著,在魯迅和許廣平當時看來就是一種很富足的享受。
說起來,這就是魯迅先生的一生了,他的一生,很少的快樂,他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壓抑的一生,沉默而又嘹亮的一生。但在他的一生里,筆是他的伴侶、他的精神食糧、他的兄弟、他的愛人、他的一切一切,也因為有這支筆,才得以在白紙上吶喊出心中的積怒與不滿。
魯迅,周樹人,實在是一個為筆而活著的孤獨隱忍的人,我們應當感謝那支筆,陪他走過了這條無法回頭的民族覺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