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澳游心影錄


  大廚房中國有古語說:“民以食為天?!绷硗猓€有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边@都是在強調吃飯對人生存活動的第一重要性。任何地方、任何人群都需要有廚房,這并沒有什么值得驚奇的。但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生宿舍樓內看到的大廚房,還是令我感到有些特別。
  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學生住宿樓內,布置有各種自習室、活動室和會客室,還有一個大廚房。國內高校的學生人數比澳大利亞大學的多,學生食堂廚房的規(guī)模也比這里大,然而不同的是,這里的廚房沒有廚師,完全是學生自己做飯。在一個能容納幾百人的大房間中間,分別設計有幾十個像家庭廚房一樣的灶臺,每個正方形灶臺有四個火頭,上面有抽煙機,整個廚房可以供幾百個學生同時做飯,灶臺上配有冷熱水管,附近有垃圾箱,周圍布滿了大小不等的一人多高的大冰箱??繅τ幸慌排艡还?,分別放有各個同學自己的做飯用的鍋碗盆勺和調料、蔬菜、肉蛋等,像自己家里的廚房一樣。每個灶臺之間放有桌椅板凳,做好飯可以在這里食用。
  更為獨特的是,這里學生來自于世界各地,所以天花板上掛有幾十個國家的國旗,每個國家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國家的國旗。等到做飯時,各個國家不同膚色,不同頭發(fā),不同眼睛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做出自己國家的不同食品,好像是一個國際廚藝大賽,也像是國際美食節(jié)。飲食文化是一種文化模式的顯性表達,在這里生活學習與不同國家的學生相處,不啻是一種深刻而鮮明的文化體驗。全球化全球化是一種潮流,一種趨勢。出國留學,本身是參與全球化的一種形式。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進城見到一個外國人,黃頭發(fā)、藍眼睛、高鼻梁,把我驚奇的不得了。因為沒有見過外國人,許多人像我一樣不時把目光投向那個外國人。后來,通過學習歷史學、文化學、人類學等知識,對世界上不同人種的特征和分布有所認識。2003年在美國的半年時間里,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地見到了更多的各色人種,對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文化大熔爐的特點有更深的體會。
  澳大利亞同樣是一個移民國家,同樣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中國人口多,但在澳大利亞,中國人是少數族群,每天乘公交車,放眼望去看到各種不同的人種,有澳大利亞人、印度人、越南人、韓國人、日本人以及分不清哪國的西方人等,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經完全置身于全球化的過程中了,自己也作為他者被別人凝視和關注。
  全球化主要是西方化和美國化,因為西方文化和美國文化是全球化的主流,這是事實。麥當勞、微軟、好萊塢大片、航天飛機、民主制度、自由、平等、人權觀念等,都是西方和美國的產物。西方化和美國化對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有沖擊和影響,也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一種考量。每個民族都有機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在全球這個平臺上予以展示,好的東西自然會在全球傳播,如中國飲食就廣受各國歡迎,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開設了很多飯店。哪些是自己民族的好東西,需要各個民族對自己的民族文化重新進行認識評價和定位。有句名言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就是說每個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一定會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全球化就是普遍化和特殊化、趨同與趨異的矛盾統(tǒng)一體。誠信誠信是一個道德術語。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道德的價值被人忽視,有人甚至認為道德好像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不能創(chuàng)造市場經濟價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道德誠信大大下降,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誠信缺失使人們深受其害。
  在澳大利亞,感受最深的是社會的誠信度非常高。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信任。在市場經濟社會,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則,人與人之間有一些建立在合同基礎上的利益關系,合同是雙方在理性原則的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和合同經濟,若按原則辦事就可以節(jié)約很多成本,大家、社會共同得利。
  比如,在澳大利亞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都沒有高出一米以上的圍墻,最多是木柵欄,沒有防盜網窗,每個家庭里的花草可以共享。進入商場,沒有人強行要求你存包,出來時也沒有保安要求檢查你的提包。更為感嘆的是,開車到加油站加油,完全是自助式,自己動手加完油后到收銀處交錢。一般情況下,收銀處可以看到你加了多少錢的油,而大部分情況下,收銀員根本不看或就不知道你實際加了多少錢的油,你只要說個數把錢給他們就完事了。我們在旅游過程中租了輛汽車,在用過之后還車時,公司連看就不看,聽了你對車的損害情況介紹后,交了鑰匙就可以走人了。甚至在沒有人時,直接把鑰匙放進帶鎖的小箱子里就可以了。誠信為社會節(jié)約了成本,沒有防盜網防盜門,沒有大量的保安和警察,誠信在維持著社會的基本準則。
  如今,我們正在進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F代化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普遍模式,普遍性的現代化加上我們社會主義的特定內涵顯示出特殊性。但現在看來,現代化的普遍性遠遠要大于或高于特殊性。以前在文化比較時,有一種理論認為中國的精神文明、倫理道德高于西方,而西方的物質文明、科學技術高于中國,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不應學習其倫理道德等精神文明,所以有所謂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說法?,F在看來,這種觀念需要改進。事實上,中國與西方相比,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著差距,是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比如中國人也需要得到汽車、住房、也想外出旅游,也需要就業(yè)并得到社會保障,也需要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和食品安全。中國人也希望人與人平等,不受人欺負,不希望經常出現“我爸是李剛”之類的雷人之語。[本版攝影:史周賓 楊愷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