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改革激發(fā)辦學內在活力
●本報訊 學校深入探索和科學設計以學院為運行主體的內部管理模式,實施一系列的改革實踐,為有效激發(fā)辦學活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校長宋維明介紹了學校全面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做法。
以強化學術權力為目的的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體制的改革,在實現教授治學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從2010年開始,吸收國內外優(yōu)秀大學的經驗,立足學校的實際,展開了學校和學院兩個層次的學術領導體制和學術組織的改革。通過廣泛地征求意見,出臺了有關文件,為學院制定學術委員會章程和重新組建學術委員會提供了政策依據。所有學院重新調整了學術委員會的組織結構及成員,賦予了新的性質和功能。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第七屆校學術委員會,并且重新修訂了學術委員會章程和工作細則。
以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輪崗換屆作為契機,開展了學院管理機構的組織變革。這項改革首先在經管學院、林學院試點。在此基礎上,又對其他11個學院和教學單位的領導組織設置展開了改革,目前已經完成了院長和書記的調整。變革的核心是確定了“院長候選人必須經過學院學術委員會推薦”的原則、“學院領導班子副職構成首先由學院黨政一把手提出建議,最后再由學校黨委任命”的原則等。這就為體現學術權力在學院組織建設方面的作用和體現學院為主體的運行機制的要求,提供了制度性支持。學院管理組織的變革,切實地為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的改革,降低管理重心,擴大學院的自主權,下放資源和資源配置權,真正建立起學校宏觀調控、院系自主辦學的運行機制提供了組織保障。
學校從去年展開的各項改革,目的就在于為有效地展開關系到教職員工積極性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組織基礎和政策指導。在以學院為運行主體的組織改革的基礎上,學校在國家教育人才規(guī)劃綱要精神的指導下,對現行的人事聘任、評價及收入分配制度和機制進行深入分析,正在形成學校對人員選聘、任職、評價、激勵、發(fā)展等制度和機制改革的方案。改革方案的實質是要通過實現分類管理、分類考核,實現教學投入導向和科研產出導向雙強化的目標。
學科建設是實現學校宏觀目標的重要載體。學院組織變革、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度與機制改革的有效性,都要通過能否更加有力地推動學科建設和發(fā)展體現出來。學校已開展的各項改革,為學科建設管理機制的改革奠定了組織和人力基礎。通過梳理學科建設管理制度、模式等存在的問題,改革重點學科和重點平臺建設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學校將建設以學院為主體,職能部門與學院緊密聯(lián)動的學科與重點科研平臺管理協(xié)調組織和機制,推進建設以學院為單元的特色鮮明的學科群。通過人才隊伍科學規(guī)劃、崗位分類管理和績效考核為核心的責任制及薪酬制度的建設等推進學科注重凝練合理的學科方向,建設高水平、結構合理的創(chuàng)新型隊伍。(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