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看東方明珠 讀當代中國


  ■張 法
從建筑上理解中國,有兩個地方的標志性建筑,不可不特別留意,一是北京,一是上海。當被命名為“東方明珠塔”的上海廣播電視塔,歷時3年多(1991年7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完工,以亞洲第一高度,屹立在黃浦江畔的時候,不僅呈出了一個上海的名片,而且顯示了一個意味豐富的中國象征。
  要理解古代中國,北京的故宮和天壇似一份建筑說明書,要理解現(xiàn)代中國,上海的建筑如一部文化心靈史。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深圳開始突破性的試點,在上海達到一個高潮,1990年代的浦東開發(fā),使上海重獲中國經(jīng)濟的領(lǐng)頭地位,東方明珠選取了亞洲第一高度,是對上海在全國地位的重新確認,也是中國新動向的重要象征。正如上海1842年以來,以第一口岸城市顯示了中國的現(xiàn)代性時尚,東方明珠塔于21世紀即將來臨之際,矗立在太平洋邊上,顯示了一個東方大國的胸懷。
  東方明珠塔高468米,亞洲第一,與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和俄羅斯莫斯科電視塔共為世界最高三塔。用高度來顯示一種文化意義,并非中國文化的特色,乃為西方文化的強項。中國的建筑多以一種群體性展開來顯示一種空間的宏偉,西方的建筑則以一種向上的高度顯示一種美學(xué)的崇高。在中世紀,基督教堂的高,成為一城一鎮(zhèn)的標志,同時也是中心性的精神象征。隨著現(xiàn)代文化在西方興起,現(xiàn)代建筑也是越來越高,而今在每一個現(xiàn)代都市里,摩天大樓含著現(xiàn)代科技內(nèi)容,大大高于基督教堂,正是現(xiàn)代性勝利的象征。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現(xiàn)代文化的全球化,從建筑上來說,就是“高度象征”的全球化。當上海具有了中國現(xiàn)代性的象征地位之后,同樣是在高度上與國際時尚共進,上海1843~1895年出現(xiàn)二、三層高的建筑,1895~1908年,一批三、四層高的建筑出現(xiàn),1908~1918年,五、六層高的建筑涌現(xiàn),1919~1927年出現(xiàn)十層以上的建筑,1934年建成的國際飯店高達二十四層。高只是一個普遍性的現(xiàn)代尺度,而在高的同時要顯示一種中國特色,這就集中在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筑群”上。在僅有三里長的臨江線上,矗立著52棟不同國度和風格的高樓大廈: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fù)興風格、巴洛克風格、芝加哥學(xué)派類型……在這里交錯展開;古希臘的柱式、羅馬的穹窿、哥特式的尖頂,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陽臺……在這里相交輝映。外灘建筑在歷史之手的天作之合下,以一種建筑的方式,既明顯了中國人與時俱進的“東方巴黎”心態(tài),又暗蘊著中國人固有的容納萬有的胸懷。上海外灘也因此成了20世紀前半期上海的城市名片和當時中國現(xiàn)代性的特殊符號。而東方明珠塔在世紀之交的出現(xiàn),不但更換了上海的城市名片,而且更新了中國現(xiàn)代性的符號。
  如果說,工具演化是人類演化的一種標志,石器、銅器、鐵器、機器、電器,構(gòu)成了文化演化的不同階段;那么,在上海,外灘建筑群體現(xiàn)的是機器時代的魅力,而東方明珠塔呈現(xiàn)的則是電器時代的光輝。如果說,媒介演化是人類演化的一種標志,口傳、文字、印刷、電子,構(gòu)成了文化演化的不同階段;那么,在上海,外灘建筑群閃耀的是印刷時代的光芒,而東方明珠塔突顯的是電子時代符號。上海外灘以一種視覺上的建筑多樣性顯示了中國人的容納萬有,力爭上游的精神;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功能本身,就集全球信息交流于一塔,中國與世界之間來來往往的信息在視覺上是看不見,但操縱著全球信息流動的電視塔卻昭然可視。這一可見的東方明珠塔,以其自己的美學(xué)高度,顯示了自己所容納的世界的廣度,弘揚了中國人與時俱進,力爭上游的精神,而成為時代和時尚的象征。
  高高的東方明珠塔,從下而上由塔前廣場、塔基、三根直徑為9米的擎天立柱、下球體、上球體、太空倉、五個小球、發(fā)射天線桿諸部分構(gòu)成。大小球體的不斷重復(fù),猶如宇宙的原子結(jié)構(gòu),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科學(xué)的宇宙,而矗立向上的身軀,宛若飛船火箭,讓人想象起最新的科技前沿。當你遠處觀塔時,塔身的上下兩個巨型球體顯得特別突出,又像兩顆紅色的寶石,再兩旁一看,塔邊江上,一邊是揚浦大橋,一邊是南浦大橋,就像兩條巨龍,騰江而起,形成二龍戲珠的效果。如果說,第一種仰觀,讓人感到一種火箭的速度象征和一種太空的浩茫意境,第二種遠觀,讓人感到一種龍的飛舞和珠的美麗;那么,我們知道,中國美學(xué)講究的是遠近游目,上下往還,當你的視線由遠而近,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之時,塔身上11個球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其視覺結(jié)構(gòu),又仿佛從高藍的天空有韻致地串落到塔下的綠茵草地上,呈現(xiàn)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中國式的音樂境界。中國美學(xué)認為:“樂,天地之和也。”如果我們把龍的飛舞看成古代文化之道的呈現(xiàn),把珠的圓潤看成古代文化之道的象征,把原子的結(jié)構(gòu)看成現(xiàn)代文化的天體的音樂,把火箭飛船的遨游,看成現(xiàn)代性的天人合一的樂章,那么,東方明珠塔則以建筑的形式在演奏著中國式天人合一的新曲。
  中國建筑美學(xué),既講究以下觀上,又要求以上觀下。當你在外灘隔江遠望,在塔下的廣場上近身仰觀之后,可入塔內(nèi),乘電梯上塔,塔的下球體離地90米,內(nèi)有一個觀光廊,塔的上球體離地263米,是一專設(shè)的觀光層,再上,是離地350米的太空艙。塔上觀下,每上每異,近俯塔下廣場,再看江對面的外灘建筑群,再遠可見人民廣場、南京路、豫園商場,全市景色高低起伏,盡收眼底,還可遠望佘山、崇明島、長江……在塔內(nèi),回環(huán)移步,仰觀俯察,遠近游目,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視線在一種最現(xiàn)代的登高形式中得到了合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古代感悟,在東方明珠塔中,會讓你突然覺得有了一種現(xiàn)代新意。
  東方明珠塔又是中國人在后現(xiàn)代和全球化時代的創(chuàng)造。這塔不僅是電視塔,代表了科技文明,還是觀光塔,意味著審美情趣,也是生活型的塔,呈現(xiàn)一種時尚:塔內(nèi)有面積18000平米的商場,經(jīng)營服裝、食品、皮具、金銀手飾、工藝美術(shù)等,讓你有日常購物感;塔內(nèi)有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上海近代的歷史變遷,讓你回望歷史;塔底有科幻城,森林之旅、南極之旅、魔幻之旅,迪尼劇場、歡樂廣場、激光影院、動感影院、探寶車、藏寶洞,讓你馳騁想象;下球體內(nèi),不但有觀光環(huán)廊,還有太空夢幻城;上球體內(nèi)不但有觀光平臺,還有旋轉(zhuǎn)茶室、餐廳,DISCO舞廳、鋼琴酒吧;太空倉內(nèi)不但有觀光層,還有典雅豪華的會議廳和咖啡座;五個小球中,是環(huán)境舒適,情趣別致的20套客房……這里,一種后現(xiàn)代的拼貼呈現(xiàn)出來,而這,恰是東方明珠塔作為時尚符號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從這一上海名片中理解中國的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與外灘的萬國建筑群隔江相對,在一種中國人的審美視線里,東方明珠塔把外灘建筑群包容了進來,成為自己的一個組成部分,呈現(xiàn)出了內(nèi)蘊獨特的上海形象,非常地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