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誰按下了我們的“快進鍵”





  中午12點下,剛下課的同學們迅速沖向食堂。他們并不是爭搶哪個可口的飯菜,哪個窗口更加物美價廉,而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打到飯。結(jié)伴去外面吃的同學在選擇餐館時也很“巧合”的將上菜速度快放在了首要的考慮位置。不得不說,上了大學后,我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時間”了。我們不希望浪費一點時間,我們想再別人之前完成自己的事,因為,那樣意味著節(jié)約時間。
  除了吃飯以外,在很多方面我們也在為如何節(jié)約自己的時間精打細算著。照相時,我們希望立等可取;學樂器時,我們希望三個月速成;打游戲最好有外掛秘籍;看電影時趕快緩沖,隨時快進;上18路一定要用擠的,否則只能被迫接受等待下一班的事實;打車吃飯一定要用搶的,不然就得餓著了。當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擠”、“追”、“搶”、“趕”之類的詞語時,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被按下快進鍵”的時代了。
  張同學是個網(wǎng)購愛好者,小到零食書籍,大到手機電腦,一切都是自己從網(wǎng)上購買的。用他得的話說就是“秀才不出門辦好所有事”,但是網(wǎng)絡購物在帶給他便捷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小張的同學就經(jīng)常聽到他的抱怨:“郵遞怎么這么慢。”每天中午他都要去校門外看有沒有自己的郵件,定期上網(wǎng)查看自己的貨物所處的位置已然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去就感覺不踏實,長此以往,他覺得自己好像得了強迫癥似的,做其他事的興趣也降低了許多。肖同學也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他是一個電影發(fā)燒友,以前,每次有好的電影上映時,他都會早早地去排隊買票,然后滿懷期待地幻想著其中的情節(jié)和場景,等到欣賞完了一次視覺盛宴,他又不停地回味其情節(jié),揣摩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但自從上了大學,電腦就在手邊,每次有好片上映,他只要上網(wǎng)搜索一下,就可以搶先看到槍版電影。且一旦搜到,緩沖所需的時間遠遠少于排隊買票的時間。而且網(wǎng)絡的好處就是,如果覺得這一段不好就直接快進甚至跳過,轉(zhuǎn)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于是一部2個多小時的電影常常被他一個小時的不到就看完了。他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期待,不會像以前一樣回味,只是看過了,了解了情節(jié)而已。于是,這樣的“速食電影”不但沒讓他覺得有多么的方便,反而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感覺———現(xiàn)在的好電影已經(jīng)不多了??梢娮兂闪怂偈钞a(chǎn)品的電影文化,使觀眾很難體味到其中的內(nèi)涵,只是停留在“知道”這一層面罷了。肖的習慣讓他一下子就失去了原先看電影的樂趣,因為這樣看電影的意義僅僅體現(xiàn)在看了而已。
  隨著英語的逐漸普及,學英語也成為一種潮流,一些英語學習機構(gòu)也就應運而生。培訓機構(gòu)往往會打出各種各樣的速成廣告:什么單詞速記法,十天熟練掌握語法等。這些信息吸引了一大批“珍惜時間”的追捧者,導致補習班經(jīng)濟逐漸升溫,高燒不退。但是,細看來,真正能夠達到其廣告上說的單詞速成,或者10天熟練掌握語法的又有幾個人呢?大多數(shù)人報學習班的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方便,他們認為學習機構(gòu)應該是有一種非常好的、能讓他們速成的學習方法的。但很遺憾,就算是“新東方”這樣的大型補習機構(gòu),能教給大家的其實只是一種如何科學的記單詞的方法,還是需要學習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實踐這些法則,而不是像人們想得那樣三個月甚至十五天就讓一個對英語一竅不通的人馬上的就達到了能通過四六級的水平。此外,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周前,原本人數(shù)不多的自習室馬上就會人滿為患,為了考試大家都非常認真的復習著,但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平時不認真上課甚至不去上課的人,他們期望著通過一個星期、兩三天就讓自己“安全”的通過這次考試。不得不說這種心態(tài)和報培訓班的心態(tài)是相差無幾的———我們都期望著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報,如果一件事能夠用一小時做完,我們必然不會再去花一小時將它做好。殊不知,收獲總是與付出成正比的,積土成山,滴水穿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科技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已經(jīng)進入到了一個高速化的時代,那么到底是誰按下了我們大學生的“快進鍵”呢?羅同學告訴我們,每次去外面吃飯的時候他都會觀察別人上菜了沒有,上菜的速度怎么樣,然后再和自己的情況進行對比。但是,每次他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點的菜上的比別人的慢好多,于是,他就會不停地催促老板快點上菜。每次等車的時候他也有著一直看時間的習慣,如果時間一長,內(nèi)心就會開始有一種焦慮。上車的時候,因為怕擠不上而不顧周圍人的看法努力向上面擠去。當我們問到為什么會經(jīng)常這樣求“快”時,他告訴我們的是因為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快,自己不快就會被落下,于是自己就變得越來越焦慮,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在很多人看來“快”是節(jié)約時間的體現(xiàn),但是,當“快”變成了一種急躁、焦慮的性格時,就不能成為節(jié)約時間的代名詞了。當你一昧追求事情的速度時,其結(jié)果往往會不盡人意。結(jié)果可能是發(fā)現(xiàn)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還要回過頭去再做一遍。這樣算起來就會比仔細地做好這件事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事實上很多人卻是非常喜歡去一遍遍快速的做這件事也不愿一次性慢慢地將它做好。此外,在很多人用“快”的生活方式節(jié)約下所謂的“很多”時間的時候,他們卻迷茫了,面對大把的時間他們卻無法適從了。于是他們又開始了呼喊大學時間太多導致太過空虛。就這樣很多人把時間花費在了發(fā)呆,上網(wǎng),或蒙頭大睡上。由此可見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將我們的生活加快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能夠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來做有有意義的事,而是因為我們的浮躁在日漸淡化著我們的耐心。所以我們才會在一件件小事上斤斤計較,而在一些大事上草草了事,然后再去揮霍我們“擠”出來的時間,就這樣,我們自己按下了自己的“快進鍵”,卻生活在了一個總是充滿抱怨和焦急的生活里。
  有一位社會學家說過“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一種快速的時代,我們已經(jīng)很難再慢下來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雖然還未真正踏上社會,卻已經(jīng)站在了通往社會的路口上。我們需要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不斷地武裝自己,提高自己。那么我們,面對這樣一個“快進”的社會,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武大的一位心理學教授告訴我們,快或者慢,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問題,有問題的是快慢背后折射出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我們可以快,快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節(jié)約我們很多的時間,但是我們不能是因為焦慮而去快,因為一旦帶有了這種感情色彩,我們在快的同時也會受其影響,處理事務時夾雜著壞脾氣,例如我們會想 “為什么別人上菜比我快” “為什么別人可以擠上車而我不行” “為什么別人在寢室就可以看到想看的電影,我還要花那么長時間去排隊買票”等類似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我們的效率會因此大大降低。社會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氣或者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犯錯的幾率會是普通時候的許多倍。我們的 “快進”生活應該是一種建立在科學的角度上的高效和高質(zhì)的生活,而不是一味追求 “快”的盲目的、焦慮的生活。
  針對大學生的學習問題,他給的建議是:不管是什么學科,我們都應該 “慢”下來。這種慢不是效率上的慢,而是心態(tài)上的認真和仔細,是用沉著的心態(tài)應對外在的變化。大學的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需要從點滴做起,積累經(jīng)驗,提高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敷衍了事。否則的話我們將遭受社會的淘汰。從點滴中積累起來的知識往往使我們感覺更加深刻,更容易融會貫通。慢慢地去學,去悟比那些草草地為了應付考試而突擊復習的人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對于如何慢下來,心理學老師的建議是:從小事開始做,耐心地去讀一本書,耐心地去背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耐心地欣賞一部喜歡的電影,耐心地淘一件喜歡的事物……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快和慢之間游刃有余而不至于迷失了自我。
  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大學生活中把握好自己的速度,掌握好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將時間安排得更加合理,使生活更有條理,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