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玉師大講堂


  曾祥芹:讀書須知“出入法”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焙幽蠋煼洞髮W文學院曾祥芹教授在題為“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學術講座中說。曾教授認為,“走進文本”是一種披文入情、逐層遞進、定向立標、入深見奇的閱讀思想。運物及思,讀以致用,才能“走出文本”,從文本之流走到生活之源。在美文中出生入死,沉入共鳴,跳出商兌;在閱讀中享受人生,共享精神大餐?!斑M出文本,既要熱讀和冷觀,又要虛心和自信,還要傳承和創(chuàng)新。”
  楊道麟:追求語文教育的真善美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楊道麟教授在與我校師生共同探討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若干問題時認為,以人為本,正視“求真”“向善”“崇美”的天性,是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對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要求,是科學的語文發(fā)展觀。既要“求真”并“提高智能水平”,又要“向善”并“弘揚人文精神”,從東方美學和西方美學的沉淀和凝結中吸收“真善美”的自由理念,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語文教育創(chuàng)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從而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和完整性建構”的全新境域。
  鐘振振:寫詩與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
在“讀詩與寫詩”專題講座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振振認為“寫詩與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是民族軟實力的傳承。他說,把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地方,才能發(fā)揮人才的更大作用。文學創(chuàng)作也一樣,要把最合適的文字放在最合適的地方,才能表現(xiàn)詩文的最美形態(tài),這是思維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具備這樣的文學素養(yǎng)?!耙粋€國家民族要強盛,一定不能離開我們的民族文化?!蔽膶W創(chuàng)作對個人甚至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張明非:唐詩魅力傳誦古今
“詩是唐代人的一種生存競爭方式和生活方式,每一首好詩都富有真實情感,情景交融,語言自然、優(yōu)美而含蓄?!痹凇疤圃姷镊攘Α敝v座中,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明非從貼近生活、情感真切、語言精妙三個方面形象生動地闡述了唐詩的魅力,并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創(chuàng)作生活中分析唐詩美的價值?!霸娛翘拼囊坏里L景,是一張最耀眼的名片?!痹谝隽吮姸嗵圃娒浜偷涔屎螅瑥埥淌谡f,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高峰,是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瑰寶,不僅生動真實地記錄了那個偉大的時代,而且以其經久不衰的魅力流傳至今,給人們以感動和啟迪。
  章建躍:理解數(shù)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
就如何有效改進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問題,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shù)學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章建躍教授認為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教學不自然、缺乏問題意識、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他說,關鍵在于“理解數(shù)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展開,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領悟數(shù)學的概念、原理,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在備課中要進行詳細說明,以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發(fā)展目標為備課的“三維目標”,同時,教學教育改革需要一定的理想化色彩,既要“生命的教育”又要“生活的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做事。
  李梟鷹:談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的科研方法
在“科研方法: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科研方法”的講座中,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高等教育學博士李梟鷹以實踐為導向,以問題為核心,以案例為載體,著眼于研究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實踐問題,全面提高參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他指出,學術論文要遵循學術性、整體性等原則,選題要有專業(yè)性,文獻綜述是學術論文創(chuàng)新基石,要寫好學術論文就要有展現(xiàn)邏輯歷史的技巧。
  喻平:解讀數(shù)學教學的三種水平
在“初中教學數(shù)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講座上,國家級“國培計劃”教育專家、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喻平圍繞 “數(shù)學教學的三種水平之心理依據(jù)與案例分析”,從教學的三種水平即基本型、智慧型、創(chuàng)新型分析,結合“勾股定理”教學和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概念教學的案例進行講解。此外,喻平從數(shù)學課程的資源結構、對教材知識的加工、正確把握和處理數(shù)學教學中的矛盾四方面展開,舉例說明如何將知識結構重組,將知識變成途徑。在結束語中,喻平送給大家三句話:“教無最高境界”“學無最終極限”“教學是教師永恒的追求”。
  何自然:語用學教你正確理解語言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自然教授在 “語用學”專題講座上,通過“如何完整地理解話語的意思”“特定場合下的語句意義”“說要說的話”三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語用學,并強調學習語用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對于在不同的語境中詞語出現(xiàn)歧義,同音異義、一詞多義,以及不同的人理解相同詞語上出現(xiàn)偏差等問題,何教授列舉了生動具體的事例進行講解。此外,何教授還通過廣東人、上海人方言以及英語不同發(fā)音的講解,闡釋了詞語意義的轉換過程和句子意義、說話人意義等。(本報記者 朱新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