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以一名教育者的身份站在新疆的土地上,而現(xiàn)在,我正在這塊土地上真真切切地工作著。我面對的學員都是懂教學卻不懂漢語的維族教師,而我們自己卻是不懂維語的漢族教師。課堂上師生間的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這讓我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多了幾分擔憂。
第一節(jié)課,首先進行自我介紹。我?guī)Я藗€頭,把自己的姓名寫在了黑板上,并介紹了自己的年齡、家庭成員、工作及興趣愛好等。我考慮到了學員們聽漢語比較吃力,特意放慢了語速,一個詞組,一個詞組地講,有時從他們迷茫的表情中得到信息:聽不懂或沒聽明白。我就連講帶寫加筆劃,在講到我的興趣愛好是練習太極拳時,還當場在講臺前表演了一段,結(jié)果在學員中引來了一陣嘖嘖贊嘆。我感到這個特別的介紹拉近了我們的心理距離,之后學員們的自我介紹也變得輕松和愉快。一節(jié)課后,教室里的所有人都進行了自我介紹,我一算全班有15個學員的名字里帶有 “古麗”,他們的名字又不像漢族人的姓名,一般都有七八個字音,有的甚至更多,所以記住他們的名字是一件困難的事,在還沒能記住她們之前我只好按學號給那些“古麗”們編了號,稱她們?yōu)?“古麗1”、“古麗2”……這一來教室里又是一陣歡笑。
當然在努力與學員溝通,消除隔閡,融洽關(guān)系的同時,我也將自己讀寫課的要求提了出來:每堂課至少要有一次參與交流,學習過程中如有聽不懂或沒聽清的,一定要及時舉手問等等。我希望能把我的意思傳達給每個學員,說話的音量不知不覺地就節(jié)節(jié)攀升了。兩節(jié)課下來,發(fā)覺喉嚨里有了從未有過的干燥和火熱。
面對45位濃眉大眼、性格開朗的維族學員,剛開始的那種興奮勁漸漸褪去,非?,F(xiàn)實的問題擺在面前:全新的教材,全新的學員,全新的教學模式,如何將漢語讀寫知識傳授于他們?維族學員不會講漢語,而我們更不會講維語,教室里主要溝通方式是語言,可這種情況如何溝通和傳授呢?
所以,我每天除了上課外,余下的時間都會忙著備課,學科研討,小組討論。平時與同事交流中談得最多的還是如何上課,備課的壓力也明顯增大。如教學中講到 “上班、下班”時,為什么不能說 “上學、下學”,而是要說成 “上學、放學”?在做選詞填空時,如何向?qū)W員解釋 “目光和眼光”的區(qū)別點,解釋這兩個詞并不難,難的是在解釋的語言里不能出來他們沒掌握的漢語詞匯,如果解釋中出現(xiàn)了 “新詞”,就要再對 “新詞”進行二度解釋,以此類推,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沒完沒了。而整堂課如果在解釋詞義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那這堂課的既定計劃就很難完成了。學員也會被越解釋越糊涂。所以教師的每一句上課語言都要設(shè)計,不能隨便說。
我們的學員都是和我一樣在一線工作的在職教師,所以,我總是放低姿態(tài),與學員大打感情牌,把 “教學相長”的思想深入到每個學員的心里。把握了這一點,不管班上出現(xiàn)多少新面孔,但我與學員的關(guān)系始終能做到互相尊重、融洽和諧,教學進度也能如期完成。
漸漸地,離開家鄉(xiāng)、親人和同事后那種最難熬的心理孤獨感已經(jīng)退去,校園生活辛苦而忙碌,充實而又充滿挑戰(zhàn)性。雖然也會在生活、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難,但面對挑戰(zhàn),我不會忘記出發(fā)前,省援疆指揮部領(lǐng)導向我們支教老師提出的 “政治上堅定,業(yè)務上精湛”的要求;不會忘記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援疆教學工作的指示。我們援疆教師也一定會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唱響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團結(jié)、特別能戰(zhàn)斗、頑強不屈、昂揚向上”的 “紅柳”精神,為雙語教學的普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ㄗ髡呦祵幉ㄊ蟹豆痧バW參加浙江省第二批援疆雙語培訓支教團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