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9日,一張張青澀稚嫩的面孔出現(xiàn)在校園。他們用滿懷新奇的眼神窺探著身邊的一切,躍躍欲試。今后的日子里,他們將進入人生的另一課堂,繼續(xù)著各自青春中或喜悅或憂傷的故事。為迎接他們的到來,學校各部門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志愿者們早早地就期盼著學弟學妹們的到來,而他們親人無盡的愛與期望成了他們在新的環(huán)境中求學的最大動力。他們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要成為你們永遠的驕傲!
單腿父親的心聲:“一切為了孩子”
9月8日,人潮涌動的田徑場上,一位拄著雙拐、右腿從膝蓋以下被截肢的新生家長十分引人注意。他姓桂,女兒是我校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的新生,今天,他特地從永州送女兒來校報到。
雖然剛經(jīng)過12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但是桂爸爸滿臉憨厚的笑容,毫無倦意。他的手上搭著一塊毛巾,時不時擦一下滿臉的汗水,“我女兒填報的第一志愿就是吉首大學,能親自將女兒送進理想的大學,我累點苦點都沒關系,一切為了孩子!”頂著烈日,桂爸爸就這么一直守在隊伍周圍,只想陪同女兒在第一時間將入學手續(xù)辦完。
桂同學后來悄悄告訴記者,其實自己特別心疼爸爸,本來想一個人來報到的,但是爸爸不放心,執(zhí)意要送。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平時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爸爸心里肯定是特別希望能夠送自己入學,幾經(jīng)糾結之后,她還是“狠心”地讓爸爸過來了。
雖然桂爸爸只有一條腿,但是對孩子卻付出了雙倍的愛。父愛如山,在父親高大的形象前,我們實在太過渺小。(鐘雅潔)
爺爺,我不讓您失望
新學期的迎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校園里隨處可見穿著工作服的志愿者和提著大包小包、攥著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在人流攢動的隊伍中,一個單薄而佝僂的身影特別引人注目,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便是單獨陪著孫子來上大學的黃海群。爺孫倆背著繁重的行李,從岳陽坐了九個多小時火車早早趕來學校報到。
孫子黃志被吉首大學錄取,是令 75歲的黃海群最為開心和光榮的事,當記者問及黃志所在院系時,老人家笑得合不攏嘴地從行李箱中翻出錄取通知書,一字一頓地念著:“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黃志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和姐姐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姐姐去年被湖南城市學院錄取,也是由爺爺送著去益陽報到的,這也是很令爺爺驕傲的事兒。爺孫倆對學校的環(huán)境和志愿者的接待都感到很滿意,老人坦言,孫子很聽話,雖然是第一次出遠門,但只要進了學校,他就放心了。對于孫子以后的校園生活,老人最大的期望就是孫子畢業(yè)以后能走出農村,找到一份好工作。
黃志告訴記者,考慮到路途太辛苦,本來他是不讓爺爺來送的,但是爺爺堅持要親自把他送進校門?!捌鋵嵨襾砩洗髮W是為了爺爺?!秉S志的這句話,讓記者很是吃驚。原來,黃志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不是很好,姐姐也在上大學,他便想著不念大學了,出去打工改善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但是這個想法遭到爺爺一頓痛罵,他便不再提起?!盃敔斪鰤舳枷胛疑洗髮W,我 不 想 讓 他 失望”。說到這里,黃志的眼眶紅了。
爺孫倆拖著行李走出了記者的視線,背影單薄而執(zhí)著,走到拐角處,爺爺回頭沖記者擺擺手,黝黑的臉上滿是笑容。陽光灑落在倆人身上,燦爛而又充滿希望。(熊玉環(huán))
高原上的來客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采。而來自青海的2012級新生柯同學帶著他媽媽來到了同樣美麗的吉首大學,“這里環(huán)境很好,我們青海那邊海拔比較高,而我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來到這里以后心臟都好多了呢!”趙阿姨開心地跟我們像嘮家常似的分享著她和兒子這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
柯同學是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的一位新生,昨天下午5點多才到達這里,因為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他和媽媽都累壞了,“休息了一夜,今天報到注冊都來晚了呢!”趙阿姨說道。在談到對吉首和吉首大學的第一印象時,趙阿姨說,“這里看起來真不錯,環(huán)境好,人也熱情、樸實,而且學校氛圍也很好,我們一路過來不僅得到學校志愿者的幫助,也有熱情的當?shù)鼐用駷槲覀円贰瓕W校也很好,伙食費跟我們家鄉(xiāng)那邊差不多,兒子在這里學習我很放心,而且如果兒子以后能在這里找到好工作,發(fā)展很好的話,我們全家都打算搬過來呢!”
當談到對兒子的期許時,趙阿姨說:“只是希望他一切都好,能跟他的同學好好相處,大家都能互相幫助?!边@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最大的心愿。(劉煥)
送女七千里
9月的吉首,太陽很是毒辣,來校報到的新生及護送孩子的家長們在田徑場的奔忙,讓四周空氣都彌漫著汗水味,每一處長長的隊列都承載著未來的期盼。一位滿臉疲倦的母親坐在行李旁邊,靜靜的,但是卻像一道閃電穿過周圍匆匆奔走的人群鉆進了記者的心里。這位母親,臉上滿是歲月的痕跡,黝黑的皮膚加上汗水珠子,在陽光下格外發(fā)亮,她的頭發(fā)稍微有些凌亂了,而深深的倦意也已經(jīng)爬上了她的眉梢,但是她卻還強打著精神照看著從老家?guī)淼某林氐男欣睢?br> “1號我從北京坐火車出發(fā),在火車上熬了24個多小時,人很暈,3號回到老家永州。到家之后馬不停蹄地為二女兒收拾來學校的行李,昨天下午我們上了來吉首的火車,今早7點鐘左右的時候到的?!睆慕徽勚?,記者了解到,這是一位要供三個孩子念書的母親,生活很不容易,說起回家送孩子上學的過程,母親疲倦的臉上依然掩飾不住幸福的笑容?!岸畠盒≤娮x的是醫(yī)學院的護理專業(yè),之前她就有過想學醫(yī)的想法。這次是二女兒第一次出遠門,所以我就從北京特地趕回來送她上學。安頓她這邊的事情以后,明天我就又乘火車去北京了,怕坐火車,20多個小時很累人?!闭f話之間,她憨厚地笑著,看著遠處二女兒忙碌的身影,老母親又整理了一下旁邊大包小包的行李。
明天老母親又將踏上北上的火車,來回近七千多里的送女求學路也將在她踏上吉首去往北京火車的那一刻告一段落,可她的母愛卻將一直延續(xù)下去。(朱娜)
可貴的獨立
9月8日的清晨,空蕩的汽車站,此時還未見各商販與城管“斗法”,本來神清氣爽的我們等候在出站口一個多小時,振奮的精神被長久的等待磨成困頓。
終于,兩個學生樣子的朋友抓住了我們的眼球。走近去問,得知他們是來自貴州省并即將進入我校化工學院學習的兩個新生。男生告訴記者,他們是來自同一個村的表姐弟,都姓戴,前天晚上到的吉首??粗麄儤O少的行李,記者問道,“你們都是自己來的嗎?父母沒送啊?”“不用的,從小學開始,我就是一個人去上學”,男生這樣回答。
相比那些由父母陪同專車接送的新生,他們的獨立是難能可貴的。對于記者的驚訝和贊嘆,他們很淡然,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委屈。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獨立,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值得驕傲。
現(xiàn)今大學生依賴父母的程度越來越大,今年清華北大新出了“政策”———父母不準送孩子進學校,一切都由孩子自己負責,這很值得各大高校效仿。大學生本身最需要的就是獨立,好的開始更是成功的一半。相信這對姐弟會踏著好的開始應對新的生活,勇闖每一個難關,最后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㈦p甜)
他們是迎新志愿者
九月八日凌晨,一群年輕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吉首火車站,他們帶著行李,帶著青澀,也帶著探索和期待的目光,他們的目的地是吉首大學。而在終點站,另一批年輕人正在翹首守望。他們,正是吉大的迎新志愿者。整整一個上午,那些忙碌的身影,在接待處,在學生宿舍,在商店,已成為一片風景。
高浪是11級資環(huán)學院的學生,他六點起床,就跑去了吉大北門門口迎接新生,比起凌晨在火車站接新生的同學,他可是神清氣爽、滿臉笑容。九點見到他時,他正在小賣部買水,幾個小時下來,他幾乎沒怎么歇過,也沒有喝過一口水。此時他神色已經(jīng)略顯疲憊,衣服都已經(jīng)濕透了,但笑容還是不變。當被問到接待了多少學生時,他說,“十多個吧,但具體數(shù)字也不記得了。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幫忙,我就會沖向前去。
雖然一邊接受采訪,高浪還是沒有停住去接待處的腳步。他說怕同學忙不過來,想多為學弟學妹做點事兒,畢竟自己也是從新生這么過來的。給他們多帶去點親切感,也能讓他們盡早適應這所學校。
一天下來,盡管高浪的工作任務完成了,但是他說自己這兩天都會過來幫忙,能盡一份力,就多盡一份力。采訪結束時,高浪笑著說:“其實你還可以采訪很多人,他們比我還要盡職盡責,比我付出的汗水還要多?!?br> 高浪確實只是其中一個,但他們都一樣,年輕、熱情、向上,他們是迎新志愿者,他們是吉大的一份子。(吳麗仟)
六年的堅守:“我就是不走”
清晨五點的火車站還籠罩在一片灰蒙蒙中,我校迎新工作的志愿者們早已在出站口耐心的等候著新生們的到來。在這群身著白衣的志愿者們中,再一次出現(xiàn)了團委張寶娣老師那熟悉的身影。
張寶娣與第一批學生志愿者一起,7號下午4點多就來到火車站開始忙活起來了,一直折騰到了晚上9點多才把整個迎新的帳篷搭建好。因為張寶娣家里還有年幼的孩子在等候,學生志愿者們便三番五次催她回家,可是張寶娣堅持要留下。她像個小孩子一樣擺著胳膊“耍賴”著,“我不走,我就是不走!你們誰也別想趕我走!”最后實在“寡不敵眾”,招架不住學生們的輪番轟炸,她才被推搡著來到了學校迎新小組設在火車站附近的住宿休息點。8號天還沒亮,張寶娣就又匆匆趕到了出站口。
張寶娣從2007年就開始參與學校的迎新工作,到今年已經(jīng)整整六個年頭了。談到每年迎接新生的辛苦,她笑道,“火車站的迎新工作是最累,同時也是最關鍵的,咱們給新生的第一印象一定要好。責任重著呢,我必須得全天在這守著?!睆垖氭肪拖駛€鄰家大姐姐般,臉上的笑容仿似一朵鮮花溫暖盛開在這個初秋清冷的清晨里。(鐘雅潔)
“這是我們的責任”
在吉首大學每年迎新的那幾天中,總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穿著一樣的服裝,但他們并不是迎新志愿者。他們總是穿梭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師生默默服務和奉獻著,他們就是吉首大學保衛(wèi)科的工作人員。
石光應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告訴記者,他本是吉首大學石家沖校區(qū)的,因為開學在即,人手不夠才被調到大田灣校區(qū),負責學校的安全防患工作。當被問道“你今天什么時候開始工作?”,這位30多歲的男人露出孩子般靦腆的笑容,“其實也不是很早,四點鐘起床,五點到這里了,有些學生居然比我們還早呢!”說到這里,他吐了吐舌頭,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當談到他的工作時,他立馬嚴肅了起來,“我們大概六個人,其中包括兩個學生教官,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去四處巡查一下,確保學生的安全。剛開學,學校人來人往,怕有些不法分子混進學校,對我們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我們絕不允許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這是我們的責任,你知道吧?責任!”說到這里,他握了握拳頭,眼睛堅定地看著遠方。
他們總是被忽略,但是他們從無怨言。從頭到尾他們也許都得不到一聲“謝謝”,但是他們不會感到不平。因為一直有一份“責任”在伴隨著他們,而這對于他們來說,足矣。(劉雅琪)